偕法国丈夫随马克龙访华 巩俐国籍问题引争议

(大纪元记者佟亦加报导)法国总统马克龙4月5日抵达北京访问,有网民从中共央视新闻播出的画面中发现,从马克龙的专机机舱走出的随行人员中,出现了著名影星巩俐和她的法国丈夫的身影,引发热议。

大陆影视策划人谭飞第一时间在微博转发报导并截图称:“巩俐夫妇随同马克龙来了北京。”虽然部分评论被过滤,但从视频和照片中可见,巩俐身着米色风衣,与同行人员有说有笑一起走下飞机,其法国艺术家丈夫让-米歇尔·雅尔(Jean-Michel Jarre)手提着两个行李走在她的前面。(点看帖文

网民纷纷转发巩俐“回国”的报导,消息一度冲上热搜榜,巩俐的国籍瞬间成为关注的焦点。

有网民以嘲讽的口吻留言:“一个新加坡人随法国老公访问祖国。”也有网民不满有些人频频拿“国籍说事”,为巩俐辩护,直指“一些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自己得不到,所以就否定和怀恨,有的是大V‘工作需要’煽动对立和恨”、“天天叫着‘润润润(对应英文“Run”——跑’打嘴炮,对人家真润了的就开酸”。

出生于辽宁沈阳的巩俐,1987年因主演张艺谋电影《红高粱》成名,该片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1992年,巩俐又凭借电影《秋菊打官司》获得第49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成为首位华人威尼斯影后。2010年,巩俐被法国政府授予“艺术与文学勋章”司令勋位。

巩俐1996年嫁给新加坡富商黄和祥,改为新加坡国籍,13年后两人离婚。2019年5月,54岁的巩俐与71岁的让-米歇尔·雅尔一起参加法国戛纳电影节,并在机场牵手亮相,随后向媒体确认两人已经结婚。

据报导,马克龙此次访华,随行人员是由法国政府多位高级官员、六十多位法国企业家及二十多位法国文化界人士组成的政府代表团。

一名法国资讯译制博主介绍,马克龙的访问团中有多位与中国渊源颇深的法国著名艺术家,譬如曾执导电影《狼图腾》(Wolf Totem)、与中国电影有深度合作的电影导演让-雅克·阿诺(Jean-Jacques Annaud),以及法国电子音乐先驱人物、上世纪80年代就曾在中国举办演出的让-米歇尔·雅尔等。

据法广报导,马克龙此次访华的目的,是希望对习近平的俄罗斯政策产生影响,至少说服习近平与泽连斯基通话。不过,与马克龙同时访华的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所在的欧盟,也批评马克龙与北京“和解”的努力过于“天真”,正如他们之前批评马克龙对待俄罗斯一样,马克龙曾三番五次与普京对话,试图说服普京回心转意停止入侵乌克兰,结果徒劳。此次,多数观察人士对马克龙说服北京、调停俄乌战争不抱太大希望。

报导说,马克龙曾非常希望说服从未指责俄罗斯侵乌的习近平,但直到习近平前不久去莫斯科与普京强化中俄轴心,北京自我标榜的“中立”“中间人”的面纱才被撕碎。

无论中法双方的谈判结果如何,一些为巩俐的国籍问题争论不休的网民表示,他们最关注的是,偕法国丈夫随马克龙访华的巩俐,此次究竟能影响习近平的什么决策以及马克龙有哪些对策。

来源 :Epoch Times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外媒:中国出境游恢复势头良好

参考消息网8月13日报道 据路透社8月11日报道,中国近日增加出境团队游目的地后的首艘国际邮轮11日从上海驶往日本,提振了疫情后陷入困境的邮轮业。   报道称,在“蓝梦之星”号邮轮出发前一天,中国为本国公民进一步恢复国际旅行扫清了障碍,公布了第三批恢复出境团队游的国家和地区名单,其中包括美国、日本、韩国等重要市场。   这艘由上海蓝梦邮轮运营、载有1000多名乘客的邮轮将驶往日本的福冈、熊本、鹿儿岛和长崎。   中国文旅部门10日进一步取消旅行限制的举动,被认为是对国际旅游业的潜在利好。   报道称,疫情暴发前,中国游客在海外的消费领先全球,2019年总共花费约2550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团队游。疫情期间中国游客的缺席,使全球许多依赖旅游业的企业机构陷入困境。   据统计,7月以来国内航司出入境旅客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3%左右。   另据韩联社8月11日报道,据韩国济州道政府11日消息,中方10日宣布重启赴韩团队游后,截至11日上午,共有53艘将从上海出发的邮轮申请途中停靠济州港口。由此,济州港和江汀港直至明年3月的停靠申请全部约满。   一艘邮轮通常载有成百上千名中国游客。预计这些邮轮将从上海出发,在访问济州之后前往日本等地。   报道称,在中国旅游团的拉动下,2016年济州接待邮轮旅客量达到120万人次的高峰。但之后受“萨德”事件影响,加上新冠疫情暴发,济州道接待的中国游客数量锐减。去年济州接待中国游客9768人次,其中乘坐第三国出发邮轮的散客为200余人次。   此外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8月10日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新闻局告诉《消息报》,在团体免签交流机制框架下,来自中国西安的首批23名游客10日抵达俄罗斯。新的旅游团预计将于下周抵达。   该部多边经济合作和特别项目司司长尼基塔·孔德拉季耶夫说:“我们已在国家层面完成启动此类旅行的所有程序。相信俄罗斯旅游团下周也能在团体免签机制下前往中国。我们已收到中方的相关确认函。”   俄方在莫斯科的谢列梅捷沃机场为中国游客举办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他们即将开始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为期一周的丰富旅程。   孔德拉季耶夫指出:“此类旅行将比包括办理电子签证在内的常规个人预定优惠约20-30%。”   据报道,2019年,俄中互访游客量约400万人次。俄经济发展部预计,2023年,这一数据将为50万人次。今后随着团体免签制度的启动和俄罗斯推出针对个人游客的电子签证,互访游客量有望达到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 来源 : World
Read More

塔吉克斯坦:通信监管机构放松垄断

柏林 (10/03 – 120)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承认问题的存在。 塔吉克斯坦的电信监管机构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了令人惊讶的一步:据说 本周承认该国 95% 的领土仅由过时的 2G 移动连接覆盖。 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通信局自身造成的。除了监管该行业之外,该服务及其运营人员也是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尽管其方式非常模糊,这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上周末,监管机构 宣布 它允许两家移动电信运营商 MegaFon Tajikistan 和…
Read More

旅美华人三年疫情之后重返中国:反向文化冲击

奥斯汀 — 去年12月,中国政府突然放弃了持续近三年的严格的新冠“清零”政策。但当时前往中国的机票仍然十分昂贵,中国本土也出现了一波感染高峰。对于许多旅居北美的中国人来说,直到近几个月才有机会回到阔别了许久的故乡。经历了三年疫情,中国产生的变化让他们感触颇深,甚至有了反向文化冲击的不适应感。 外国游客减少,机场空荡荡 在休斯顿从事国际贸易的李满原本每年都要去中国五到六次,但因为疫情时的防疫政策和香港反送中运动后的政治考量,有三年半的时间没有回中国。6月底,他到中国出差三周,去了上海、宁波、杭州、深圳等沿海城市。这些城市原本都有不少的外国企业,外国商人和外国游客,但三年半后,他明显感觉到外国人变少了。和中国的同行交流时,对方也表示,外国人对于来中国做生意的兴趣也有所降低。 他告诉记者:“我遇到的所有网约车司机都说今年生意还不如去年封城的时候。他们之前还是经常能拉到外国乘客的,现在没有外国人。” 居住在华盛顿特区的自媒体博主弘哥时隔五年后,今年3月份回中国,在北京和天津待了一个多月。首都机场的冷清是他这次回国之旅的第一个震撼。 “首都机场的T3,我18年回国的时候,什么快餐店啊,免税店啊,是很热闹的,”他告诉记者:“这次一下飞机,是真地觉得没什么人。而且我下飞机时间是下午四点多,应该是比较忙的时间段。免税店也冷冷清清,稀稀拉拉,没什么人买东西。” 在奥斯汀经营餐饮业的华裔金先生这次回中国探亲,发现上海不少由外国人经营了好多年的餐厅、酒吧、咖啡馆都关门了。“有些餐厅我去了好多年,也认识老板。去年上海封城的时候就走了不少;封城结束之后,又走了不少。” 一篇《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出,今年第一季度通过旅行社访问中国大陆的游客仅有5.2万人,仅为2019年第一季度访问大陆人数的1.4%。来自欧美、日韩等国家的游客数量大幅度下降。 根据航班管家发布的最新一期民航运行周报,2023年第29周,中美航班只有24班,恢复率只有6.4%,中欧航班的恢复率只有48.5%。民航局局长宋志勇在半年工作会上指出,国际航班客座率仅为67.5%,低于疫情前12.4个百分点。 经济萧条,消费两极分化 这次回国,弘哥注意到不少零售业店铺都生意冷清。商场里几乎只剩下餐饮业还在经营。与其同时,服务业的态度越来越好了,提供的服务种类也越来越多了。“我们订了家夜总会,后来一看比较远,也不知道怎么去,就打电话说不去了。但对方经理立刻说他们可以开车来接。“到达夜总会之后,弘哥看到有些区域连灯和空调都是关的,因为客人少,要省电费。” 他在北京的一家度假村住了两天,发现客人寥寥无几。但每到深夜,都有一群设备齐全的主播来到度假村进行直播。度假村允许他们使用村内设施做直播的背景,而度假村则通过这种方式来招徕客人。他感慨说,因为经济不景气,所以大家都很努力地在想办法,想找到一条出路。很多餐馆也有服务员在门口直播招徕生意。 时隔五年再回上海,金先生印象最深刻的是连南京路都没什么人了。除了高档商圈的奢侈品店依然要大排长龙之外,便宜的小吃店和大排档也是人满为患。但那些中档的商场,娱乐场所等却有些冷清。 李满也观察到中国的经济呈现了两极化。一线城市的高级商场生意很好,他从事金融业的朋友表示几乎没有感受到经济下行的冲击。但一线城市郊区,二三线城市的商场生意就很差。“宁波一些稍微偏僻的商圈原本人气很旺盛,现在沿街商铺饭店都没什么客人,夜市这些便宜的地方很火”,他告诉记者。 因为工作需要,他在沿海城市看了六七家工厂,只有一家过去三年生意变好,其他几家生意都大幅度下降。工厂老板原本都幻想防疫政策放开之后情况会变好,但今年放开之后,业绩依然继续下滑。有国家支持的工厂尚能维持,但中小企业却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他说这些小工厂“在缩小规模,减少员工,不会做长期打算,不像以前那样会考虑加生产线。” 生活便利,但隐私堪忧 居住在加州湾区的科技行业从业者Tony今年6月回中国出差,中国外送行业的先进让他大开眼界。…
Read More

130多艘船出动,中国开始填海,选在菲律宾腹地,小马科斯无胜算

这几个月来,从菲律宾方面传来的消息,几乎就没什么好消息,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菲律宾又来中国的南海周边惹事了。中国一直隐忍,现在看来,也是时候做出反击了。最近两则消息传来,简直大快人心,可以说,让小马科斯在挑衅中国这一块,胜算全无。 这第一个消息,是中国超过130艘民用船只倾巢出动,汇集在了中国南海的牛轭礁周边。菲律宾政府了解到相关信息后,表示对这种情况感到十分担忧。要我说,菲律宾政府这就是在瞎操心,牛轭礁一直都是中国南海海域中的一部分,中国渔船经常在这里作业。但是菲律宾不识相,厚着脸皮竟然把这里也划到了自己的一边。这次中国的130多艘渔船来到这里,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都算是对菲律宾进行的一次重重敲打,中国坚定自己的主张,固有领土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来侵犯。 说完第一个消息,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更振奋人心的第二条消息,中国终于开始要填海了。只不过,出乎大家的意料,这次中国填海的地点,不是呼声最高的黄岩岛,也不是仁爱礁海域,而是选在了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附近,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在马尼拉湾。 菲律宾政府想在这里进行填海造陆,但是自己国家的工程技术堪忧,无法担此重任。于是,不得不面向国际招标,好巧不巧的是,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十分争气,一口拿下了这个标,开始接手马尼拉湾的填海工程。但是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还是没有摆脱像其他中企那样,在国外的遭遇。从中标开始,他就一直被菲律宾和美国针对,项目也因为菲律宾政府上升到政治高度,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近,在层层考虑之下,小马科斯最终还是选择在重启项目的文件上,签下了字。毕竟,站在菲律宾的角度上来看的话,填海造陆完成后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小马斯科就算再糊涂,也不会把即将到手的好处再给扔出去。 中国企业在菲律宾重启填海工程,这个时间点选的就十分具有戏剧性。前面我们说到,菲律宾近半年来的挑衅动作不断,在国际大环境上来看的话,中菲之间的关系,还是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这个节骨眼上,小马斯科又来这么一出,着实让很多人都摸不着头脑。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菲律宾就算再怎么跳腾,也只不过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一枚棋子而已,想要真正地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并没有那么容易。换句话说,菲律宾挑衅归挑衅,但还是有所顾忌,不敢真的伤及中国分毫,不然,所有中国带来的好处,都会从菲律宾身上流走,到时候远在太平洋西岸的美国,会帮他吗?看看现在的乌克兰就知道,在利用完一个国家之后,美国瞧都不会去瞧一眼。小马科斯要是识相的话,就该乖乖低头,收紧自己在南海的小动作,避免把美国带入南海。正如均正平大校所说,仁爱礁不是美军舰的“后花园”,无论是谁来这里踩线,解放军绝不会置之不理。 来源: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