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言网报告:中国劳权及住房抗争激增 反映经济恶化窘境

台北 — 根据美国非营利组织“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旗下“异言网”(China Dissent Monitor)发布的最新统计,随着中国经济走缓和房企财务接连爆雷后,过去一年来的劳工和住房抗争事件激增,而且未来可能持续走升。观察人士表示,中共持续无差别打压各类抗争,显现出对治理的深层不安全感。

中国政府持续维稳并紧缩舆论审查让境内各类抗争难以串联或对外传递信息。但根据美国智库“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去年成立的“异言网”的最新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的一年内,中国有公开纪录的线下和网上异议活动多达2,803件,参与人数应超过3万人。

不满失业减薪 中国劳权抗争倍增

“异言网”上周公布的第二季度报告显示,该网于4-6月通过媒体报道、社交平台、中国民间组织及其所开发的机器学习软件,总计搜集到535件异议活动,其中以劳工及住房抗争事件居多,前者占比高达59%,后者则有22%。

报告称,中国各地的劳工抗争自去年12月升温,今年6月单月就有至少93起的线下劳工权益抗议,是去年同期的2.35倍。抗争背后的起因与中国经济放缓、制造业连续4个月萎缩有直接关系。

以地区计,制造业大省广东的情势最为严峻,报告称,近几个月来,全国高达35%-50%的劳工抗议聚集于广东省,而广东省政府在出口不振、制造业萎缩及外国在华投资跌至十八年新低等冲击下,去年的财政收入较2021年下降4.8%。

至于住房抗争,“异言网”派驻于台北的计划经理史凯文(Kevin Slaten)说,中国房市因地产巨头近年来接连爆发债务违约危机,并衍生烂尾楼等争议,导致越来越多权益受损的屋主必须走上街头维权。

史凯文告诉美国之音:“由于中国房地产行业出现重大问题,我们可能看到另一波的抗争高峰,但我们仍在研究数据、以厘清此一趋势。就今年上半年而言,劳工抗议明显激增。”

LGBT+与蒙藏民族抗争 争取弱势群体权益

“异言网”自去年6月起监测中国的异议活动并定期公布数据。史凯文说,该计划是为了应对中国媒体审查所导致的信息缺失及在中国境内搜集相关信息所衍生的风险而设。该网除优先关注中国境内的实体抗争外,各类网上异议事件也纳入统计范围内,以“声援中国人民的故事,让全世界都能听见他们”。

据统计,中国民众透过示威活动表达异议者占了78%,其余抗争则透过阻碍、占领、不合作(5%)、请愿、罢工或艺术表达等。

史凯文表示,抗争动机不仅限于个人经济利益,如房地产和劳权,有公开纪录的少数民族群体抗议事件于4-6月间也爆发70起,其中以蒙藏族群为了保护文化及身分认同而发起的抗争居多,且值得关切的是,这类线下活动多达2/3皆遭到镇压,显示敏感的民族议题抗争者仍身处高风险。

此外,尽管中国官方压制各类性别议题,但“异言网”报告也显示,中国的LGBT+社群(同性恋、双性恋及跨性别者等相关社群)仍于6月的年度“同志骄傲月”(Pride Month)中勇敢发声。

报告显示,当月至少有9起线下的LGBT+活动,例如,一名男子于北京街头分发宣传单,“骄傲路跑”也于上海开跑等,且其视频于微博获得高达36万次的点击率,诸如此类的活动,“异言网”将其界定为“网络抗议事件”。

不过,中国官方对这些性别议题抗争的打压也不手软,北京发传单的男子事后遭行政拘留7天,至于“骄傲路跑”部分位于上海、沈阳和深圳的组织者则纷遭官方恐吓,而被迫延期或取消。

位于北台湾新竹的国立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沈秀华长期研究中国性别与妇运议题。她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妇女运动与LGBT+组织近年遭到官方越来越强烈的打压,不仅平台被关闭,主办人也动辄被捕,例如,成立15年的中国LGBT+非营利组织“北京同志中心”于今年5月中宣布“因不可抗力”终止营运,即最新案例。

沈秀华分析,中国LGBT+社群不惜顶着官方压力发声,是因为他们已受到太多打压和限制,乃至没有退路。

沈秀华说:“中国异性的婚姻压力很大,但至少(以前)还有一个同温层,那样的空间现在都被打压到很难(维系),所以他们会找空间去突破,他们还是得透过一点点的活动,让自己找到一点力量。”

中共无差别打压异议 分析:中共忧西方势力“由下而上”渗透

相较于宗教或种族议题,地产、劳资或性别议题的抗争者争取的是个人权益而非政治或公众利益,却仍遭到中国官方无差别的打压。对此,分析人士说,凸显出中共官方深层的不安感。

“异言网”负责人史凯文分析,经济萧条难免引发民意反弹,但中国官方有更深层的忧虑。他们担心,当领不到薪水、住不进新屋的中国民众或其他弱势族群借由抗争串连,恐咎责中共的政策或治理的威权体制,而衍生更大的政治风暴。

美媒《经济学人》5月于一篇题为“中共为何恐惧同志人权”的文章也分析称,中共担忧美国以维权律师、宗教和异议人士、网络领袖或弱势群体为核心,“由下而上”地渗透中国基层,为中国的体制“改变”创造条件。换言之,在中共眼中,LGBT+群体、女性主义者、劳运分子和少数民族全是西方势力颠覆中国的“潜在工具”。

一位因议题敏感,不愿透露姓名且现流亡海外的中国维权人士在接受美国之音访问时表示,中国境内群众抗争层出不穷,也与中国缺乏合理的民意机构有关。

他指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质沦为政府施政的橡皮图章,不曾真正为人民发声,历年来居中扮演协调者的维权律师跟劳工团体也早于2015年前后全遭中共政权打压,于是中国境内的各类社会问题直接升级为官民对抗。

他说,只要中共的体制不变,无论是烂尾楼、还是金融危机等争议都难以善终,最终恐由经济问题恶化于更加敏感的政治风暴。

群众抗争未遭激烈镇压 王丹:地方官疑“躺平”,软反抗习近平

现旅居台北的前北京六四学运领袖王丹则认为,中国近年的抗争事件,无论是在群众或地方官员层面,似有微妙变化。

他分析,去年底的“白纸革命”虽一度震撼国际舆论,但更多深陷失业等经济困境的中国青年群体似乎选择“躺平”或喊出“我们就是最后一代”等言语,消极抵抗。

在此前提下,王丹说,即便中国群众抗争事件的总数可能远高于“异言网”的统计,但仍看不出有上升至提出明确的政治诉求,或跨地域串连至足以撼动中共统治的程度。

他还说,不只抗争群众“躺平”,负责镇压示威者的地方政府似乎也跟着“躺平”,例如去年4月的河南村镇银行存户抗争,或近期河北坝州民众因不满泄洪成灾而包围地方政府,都未见官方激烈镇压或清算。

王丹告诉美国之音:“我观察到,地方政府对于民众抗争的镇压力度显然也不如以往,实际上就是,中国基层的这些维稳机器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躺平现象,我甚至觉得,躺平也是对习近平专制的一种软反抗。”
除了街头抗争外,网络空间也是官民矛盾与攻防的另一战场。

“异言网”自去年7月以来的统计显示,在4,170条包含异议言论的微博发帖中,约两成的内容遭到审查过滤,尤其在“白纸运动”或“中共20大”等政治敏感期,微博发帖遭审查删除的比例也跟着升高。

来源:VOA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中国央行反驳通缩观点 看好经济前景

(德国之声中文网)多家媒体日前报道,当西方国家努力应对通胀时,中国正面臨通货紧缩。然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週五(7月14日)反驳了这个说法。 “目前没有通缩,下半年也不会有” 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刘国强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记者会上表示,相较于他国经济高通胀的情景,中国物价相对平稳、近月亦开始走低,但中国当前经济情况与历史上的典型通货紧缩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并没有、下半年也不会出现通缩情况。 根据中国官方数据,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6月份回落至零,不仅创下2021年2月以来新低,更触及通缩分界点。《华尔街日报》指,近两季度以来,中国多项经济指标持续低迷回落、楼市交投不振,与此前因松绑“清零”政策后出现的经济快速反弹形成鲜明对比,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预期也开始转弱,引发了中国即将陷入通缩困境的预期。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首席亚太经济学家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中国国内需求确实疲软,市场呈现非常负面的情绪。 然而,刘国强强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当前面臨的挑战是疫后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他对中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称经济循环和居民收入、消费等已开始好转,且随著政策效果显现,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弥合。他预期CPI有望于8月后逐步上行,中国全年CPI总体走势预计呈U型;年内物价水平先降后升,有望于年底向1%靠拢。 《华尔街日报》指出,刘国强此言释出中国将继续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 17日,中国将公布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或能提供更多关于中国经济状况的线索。 为什么外界说中国“逆势通缩”? 巴克莱银行(Barclays)的金融专家认为,中国陷入了“困难的通缩氛围”。通缩意味著价格普遍下跌,导致销售、工资和投资全面下降的螺旋式发展,对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 《金融时报》13日分析中国通缩的成因。报道指,中国与他国同样寻求藉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来应对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2020年至2022年进行了发行债券、调低利率等措施;在财政刺激措施方面,则针对基础设施支出和企业等领域,以减税、降低人民薪资中强制纳入社保的比例,以及其他避免失业的措施为主。 相较之下,美国推出了更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计划,让消费者直接获得了的补助和失业救济金。 报道还指出,严格、长期的防疫封控政策也让中国失业率飙升、对家户资产负债表造成严重损害,房市崩溃也打击商品价格,降低了生产者价格通胀。公部门方面,中国多地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困境;私营部门则产能过剩,并因消费需求疲软而不愿投资。 报道指,这样的通缩趋势若留下根深柢固的印象,将进一步抑制企业投资,而消费者则将因担心工作不保、房价继续下跌,而愈发减少支出,让消费复苏进一步丧失动力。 来源:DW
Read More

偕法国丈夫随马克龙访华 巩俐国籍问题引争议

(大纪元记者佟亦加报导)法国总统马克龙4月5日抵达北京访问,有网民从中共央视新闻播出的画面中发现,从马克龙的专机机舱走出的随行人员中,出现了著名影星巩俐和她的法国丈夫的身影,引发热议。 大陆影视策划人谭飞第一时间在微博转发报导并截图称:“巩俐夫妇随同马克龙来了北京。”虽然部分评论被过滤,但从视频和照片中可见,巩俐身着米色风衣,与同行人员有说有笑一起走下飞机,其法国艺术家丈夫让-米歇尔·雅尔(Jean-Michel Jarre)手提着两个行李走在她的前面。(点看帖文) 网民纷纷转发巩俐“回国”的报导,消息一度冲上热搜榜,巩俐的国籍瞬间成为关注的焦点。 有网民以嘲讽的口吻留言:“一个新加坡人随法国老公访问祖国。”也有网民不满有些人频频拿“国籍说事”,为巩俐辩护,直指“一些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自己得不到,所以就否定和怀恨,有的是大V‘工作需要’煽动对立和恨”、“天天叫着‘润润润(对应英文“Run”——跑’打嘴炮,对人家真润了的就开酸”。 出生于辽宁沈阳的巩俐,1987年因主演张艺谋电影《红高粱》成名,该片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1992年,巩俐又凭借电影《秋菊打官司》获得第49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成为首位华人威尼斯影后。2010年,巩俐被法国政府授予“艺术与文学勋章”司令勋位。 巩俐1996年嫁给新加坡富商黄和祥,改为新加坡国籍,13年后两人离婚。2019年5月,54岁的巩俐与71岁的让-米歇尔·雅尔一起参加法国戛纳电影节,并在机场牵手亮相,随后向媒体确认两人已经结婚。 据报导,马克龙此次访华,随行人员是由法国政府多位高级官员、六十多位法国企业家及二十多位法国文化界人士组成的政府代表团。 一名法国资讯译制博主介绍,马克龙的访问团中有多位与中国渊源颇深的法国著名艺术家,譬如曾执导电影《狼图腾》(Wolf Totem)、与中国电影有深度合作的电影导演让-雅克·阿诺(Jean-Jacques Annaud),以及法国电子音乐先驱人物、上世纪80年代就曾在中国举办演出的让-米歇尔·雅尔等。 据法广报导,马克龙此次访华的目的,是希望对习近平的俄罗斯政策产生影响,至少说服习近平与泽连斯基通话。不过,与马克龙同时访华的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所在的欧盟,也批评马克龙与北京“和解”的努力过于“天真”,正如他们之前批评马克龙对待俄罗斯一样,马克龙曾三番五次与普京对话,试图说服普京回心转意停止入侵乌克兰,结果徒劳。此次,多数观察人士对马克龙说服北京、调停俄乌战争不抱太大希望。 报导说,马克龙曾非常希望说服从未指责俄罗斯侵乌的习近平,但直到习近平前不久去莫斯科与普京强化中俄轴心,北京自我标榜的“中立”“中间人”的面纱才被撕碎。 无论中法双方的谈判结果如何,一些为巩俐的国籍问题争论不休的网民表示,他们最关注的是,偕法国丈夫随马克龙访华的巩俐,此次究竟能影响习近平的什么决策以及马克龙有哪些对策。 来源…
Read More

外媒述评:人民币全球重要性日益凸显

参考消息网1月22日报道 据外媒报道,近年来,人民币的全球重要性日益凸显。   多米尼加《今日报》网站1月16日刊发文章称,中国从几年前就开始提升其货币的全球重要性。   文章称,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同意以人民币进行双边石油交易,迈向石油货币之路就此开始。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一直在用人民币购买石油,除了俄罗斯外,还包括从伊朗和委内瑞拉购买石油。不久前召开的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的成果就包括,中国将继续从海合会国家持续大量进口原油,扩大进口液化天然气,加强油气上游开发、工程服务、储运炼化合作。充分利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   文章称,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能够降低成本,中国更便宜的能源会吸引更多投资。   另据西班牙《起义报》网站1月16日报道称,中国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石油交易或将使用人民币支付的消息在美国统治阶层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报道称,如果此事实现,将沉重打击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从而削弱华盛顿用以讹诈和支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美国政府感到紧张是因为华盛顿对世界的控制将减弱。   报道援引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联席主任盖尔·勒夫特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的话说:“石油市场乃至整个全球原材料市场是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的保险单。如果这块砖被拿掉,整堵墙就会开始倒塌。”   报道指出,如果中国以人民币从沙特购买石油的计划和俄罗斯以卢布出售油气的决定得以实现,它们将是对石油美元的两记重击,并标志着石油美元在不久的将来衰落(甚至可能消失)的趋势。(编译/韩超 苏佳维) 资料来源:ce。 中国
Read More

中国经济连年下行 基层网格员仍在扩充

中国经济连年下行,政府财政支出却在增加。今年初以来,中国各地基层政府不停的扩大”维稳编制’,招收编制外警务人员、网格员等,以确保政权安全。据公开数字显示,中国财政供养人员已突破八千万人,全年工资合计突破八万亿元,约为税收的百分之四十。 中国经济萎缩、百业凋敝导致税收减少亦带来政府财政吃紧。不过,重庆等地基层政府街道办仍在利用政府财政招收网格员,负责社区治安,确保政治稳定。重庆市璧山区政府网站9月26日刊登招聘网格员简章显示,招聘18岁以上45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的专职网格员,每月薪水2400元,外加五大社会保险。1月3日,深圳市西部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85名社区网格员,外派至南山区各街道办事处完成辖区基础网格工作任务。2月28日,厦门市集美区招聘网格员226名;8月10日,济南市约十个区县招聘网格员约两千人。 济南市十个区县招两千名网格员 本台记者在网上搜索,中国各地政府几乎都在招聘网格员,但很少见到招聘公务员。山东一位熟悉公安派出所情况的网民卢女士周五(8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说,比较政府体制内公务员,网格员负责底层社会安全,其任务更加重要。她说:“网格员就是管人的,负责定期巡查,确保社区安全和秩序,即时报告社区内的违反行为,以便向有关部门和警方报告。” 对于政府财政紧张以及不少公务员被降薪之际,却大量招聘网格员。卢女士说,政府不会因为财政问题紧缩维稳经费:“目前为止,招聘网格员这一块费用,能省也省不了。他们要负责信息收集,加强与居民沟通、座谈、走访,把他们收集到的信息汇报。” 据每日财经新闻等媒体报道,中国政府支出每年需要供养8000万人,占税收的40%。 部分公务员在其位不谋其政 时事评论人士陆军认为,中国政府财政供养多少人并非大问题,但是公务员在其位不谋其政才是更大问题。他对本台说:“公务员一方面是人数众多,而且吃掉了40%的财政税收,但是他们究竟是否尽力尽责?大部分公务员在其位不谋其政,尤其是很多公务员吃空饷。以前有盯防我的警察跟我讲,在他们警队里面有十个警察,干活的只有两个。” 时事评论人士刘先生对本台说,目前,中国财政支持的职位扩大到村一级群众组织,比如村长和支书:“因为是集权体制,他要把触角伸向最基层的农村、居民社区等最末端的神经上去,包括大队书记、村长,他们都是有工资的。这些吃财政饭的钱都来自于老百姓的税收。” 刘先生说,随着中国经济环境愈来愈差,这些“吃皇粮”的人持续增加,进一步加剧官民矛盾,随时会引发群体事件。 有网民留言说,政府财政供养的退休人员每年都在增加,而且他们的退休工资几乎每年加。网易网民留言,他的邻居上班时候每月工资三千元,去年退休金涨到七千元,还有网民说,江苏部分退休人员养老金又涨了134元。另一位网民说,邻居大妈退休后,领了14年的退休金,最近突然被停。 来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