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外交负责人博雷利称,中欧互信“受到了损害”

法新社报道,欧盟外交事务负责人博雷利(Josep Borrell)周五在北京遗憾地说,欧盟与中国的“互信”受到了“损害”。博雷利还指出,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持续面临“困难”。

欧盟外交事务负责人博雷利周四抵达中国,以捍卫欧盟与其主要贸易伙伴北京“降低风险”的战略,并为今年的中欧双边峰会奠定基础。

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博雷利表示:“信任是所有人际关系的核心,而(……)相互信任已经被损害。”

博雷利补充说,“我们必须努力恢复这种信任。它是不会奇迹般地再现的。”

博雷利强调,欧盟与中国之间的4000亿欧元的贸易是不平衡的。不平衡性“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它影响了我们拥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我们认为问题不单是生产力的差异。”

博雷利继续说,“我认为,我们认为,原因是,欧洲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持续面临困难。”

博雷利的对华访问今年曾被两次推迟,其此次访华将持续到周六,双方将讨论的话题有双边关系、国际问题和贸易等等。

博雷利在前身为推特的X社交平台上表示,他的此次访华于周四从上海开始。在上海,他与欧洲企业就“经济和商业挑战”进行了“令人兴奋的交流”。

博雷利应该于周五会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

来源:RFI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世界说】美国梦变“懒惰”?美媒:太多美国人因医疗补助计划陷入贫困和依赖的恶性循环

中国日报网5月4日电 据美国《国会山报》网站日前评论文章报道,目前美国的职位空缺比找工作的人还多,最初为需要时的安全网而设计的医疗补助计划和食品券已经“变味”,正使健全的美国成年人失去工作动力。 据估计,美国有4000万健全的成年人参加了医疗补助计划,64%领取食品券的健全成年人根本不工作。与此同时,美国有超过1000万个职位空缺。美国目前的体系根本没有发挥作用,太多美国人陷入了贫困和依赖的恶性循环,而太多的纳税人正在承担这一负担。 上周,美国众议院就大幅削减联邦预算进行表决,在未来10年内削减4.5万亿美元的开支。4月19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公布《限制、节约、增长法案》,该法案将限制政府开支,将联邦预算削减至2022年的水平,同时将未来的支出增幅限制在每年1%。 文章引用了时任参议员、现任美国总统拜登1996年在参议院的讲话:“福利文化必须被工作文化所取代。 依赖的文化必须被自给自足和个人责任的文化所取代。” 文章提到,通过要求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工作、做志愿者或参加就业培训计划以获得福利,可以帮助打破贫困和依赖的循环,这种循环已经让许多美国人被困太久了。 工作是美国梦的一个关键部分,美国民众希望他们的政府能够维护这一价值。通过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网,帮助人们重新站起来,并且实现自给自足。 文章最后指出,一个合理的债务上限解决方案将限制美国联邦政府开支,节省纳税人的钱,促进经济增长——而这首先要让美国人重返工作岗位。采取合理的福利方案将为几代美国人创造一条通向尊严、自给自足和财政责任的道路。 Source: China Daily
Read More

到 2025 年,河北将确保更清洁的空气

根据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最近推出的一项行动计划,河北省到 2025 年将实现无重度空气污染天数。 据《河北日报》报道,从2023年到2025年,大气污染严重以上天数逐步减少到7天、5天、3天,沙尘天气不计算在内。 作为重工业集中地,过去的河北经常笼罩在浓重的雾霾之中。但该省在过去十年中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了巨大努力。 根据省生态环境厅的数据,去年,河北省 PM2.5 的平均浓度(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空气质量的关键指标)降至每立方米 36.8 微克,比 2021 年下降了 5.2% . 该部门表示,2022年空气重污染天数减少到4天,比2021年减少5天,空气质量为2013年全省空气质量记录以来最好。 在新的规划下,PM2.5的控制将与臭氧一起继续作为一项主要任务。秋冬季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减排减排、柴油货车尾气治理等措施的重点时期。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新增,禁止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领域新增产能。 该计划称,该省还将大力升级工厂规则,使工厂更清洁。…
Read More

台湾副总统赖清德过境美国抵达纽约 中国强调“反台独”

中央社指出,相比于对蔡英文总统之前过境美国,中国外交部对赖清德过境美国做出的回应更刻意强调“反台独”。 据法新社发自北京的报道说,中国周日承诺将对台湾副总统赖清德的美国之行采取”坚决措施”予以回应,因为中国认为他此次访美触犯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要求。 尽管台湾当局称,赖清德先生只是在前往巴拉圭参加该国新总统就职典礼途中”过境”美国,但北京认为,赖清德可能会在纽约过境期间与美国政治人物会面。法新社说,这位强烈主张台独的台湾副总统是北京眼中的一匹“黑马”。 中国外交部一名发言人周日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国与台湾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接触,坚决反对鼓吹台湾独立的分裂分子前往美国”。 该发言人在声明中强调,”中国正密切关注”赖清德的访问,并将采取坚定有力的措施捍卫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今年4月,中国军队在台湾周边组织了为期三天的演习,以回应美国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Kevin McCarthy)和过境美国的台湾总统蔡英文会面。 赖清德在推特上写道:很高兴来到纽约市,这个“大苹果”,自由、民主和机会的象征,也很高兴见到前来接机的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和美国在台协会执行理事英格丽-拉尔森(Ingrid Larson又名蓝莺)。 法新社说,在华盛顿和台北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美国在台协会实际上充当了美国在台湾的大使馆。 台湾总统府周日发布了一段赖清德抵达纽约一家酒店的视频,支持者们挥舞着“台独支持者”通常使用的旗帜,以及美国和台湾国旗迎接他。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订阅 赖清德是接替现任总统蔡英文的下届总统候选人之一。他们两人都来自支持独立的民主进步党(PDP)。 2016 年,随着蔡英文当选台湾总统,北京与台北的关系恶化。与前任不同,蔡英文总统拒绝按照中国政府的要求,将台湾和中国大陆视为同一个”中国”实体的一部分。此后,中国加大了对台湾的外交和经济压力。 中国军用飞机经常侵入台湾的防空识别区(Adiz)。在赖清德出发前一周,中国在台湾周边的军事存在比往常更多。 北京周日表示,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主要原因是台湾当局企图依靠美国获得独立,而美国则坚持利用台湾遏制中国”。 美国于1979年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承认,但它仍然是台湾最强大的盟友和主要武器供应国。…
Read More

中国真正走向开放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全球超过六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中国。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三年里,有14亿人生活在采取了世界上最具侵入性的疫情监控措施的国家,为的是不惜一切代价限制新冠病毒的传播。 美国人,特别是右翼人士,在过去两年里把大量的时间和政治精力用于抱怨美国的防疫过度。但我们的限制措施与中国的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美国,许多全州范围的居家令只持续了数周。没有一个超过三个月,而且大多数只是零星地执行。在上个月中国各地爆发抗议的时候,该国有三分之一的地区处于部分或完全封锁状态——工人困在隔离设施中,小区被封控,企业和学校关闭。 现在还无法断言这些抗议活动是否标志着中国疫情防控政策出现真正转变的开始——到目前为止,抗议活动不仅招致了警方的大规模镇压,也导致一些城市放松了限制措施。但对于世界各地充满兴趣又不无恐惧地关注着中国的旁观者来说,在世界上最后一个坚持新冠“清零”政策的大国,大规模的民众抗议活动似乎标志着一个全球性的转折点。几年来,许多公共卫生专家私下里都承认,控制和根除新冠的机会可能早在2020年的冬天就失去了。在这几年里,中国一直试图将病毒抵御于边境之外。 值得注意的是,它基本上还是成功的,三年来几乎完全平息了该病毒在境内的传播,这一努力使该国处于与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完全不同的疫情时间表上。这也使得将中国的情况进行类比的本能努力变得有些可疑。一些认为我们的疫情应对措施过度的美国人将中国发生的抗议视作对我们在疫苗接种后采取更自由放任之道的默默认同;那些可能认为美国做得还不够的人可能会将抗议活动视为一个迹象,表明相较于中国,美国最终还是做了正确的事情。 新闻简报:欢迎订阅新闻简报,包括每周四的“海外华人札记”专栏,获取全球重大资讯,了解美国华人社区热点话题。 但不管外界是怎么看,中国领导人所处的风险环境不同于今天的美国人。在美国,九成以上的民众可能至少感染过一次新冠病毒,65岁以上人口的疫苗接种率超过九成。他们面临的情况跟我们几年前有些类似,当时通过疫苗和感染获得的免疫力要低很多。最能预示接下来的情况的,可能是香港今年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命相遇——死亡率是英国或美国的两倍以上。 中国现在有九成的人接种了疫苗。但那里的感染者要少得多,而且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很低——80岁以上的人口当中完全接种率只有65.8%,这意味着中国有大量脆弱的、免疫力低下的人口。在保护民众方面,中国可以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引进mRNA疫苗,这种疫苗似乎比国产疫苗的保护力跟佳,并加大为脆弱的老年人口接种疫苗的努力。与此同时,重新开放的风险仍然很大。只要重新开放了,无论如何,都有可能导致数百万人死亡。 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遭受疫情重击地区的人而言,不管常态的恢复有多么顺其自然,但解决这一困境从不是简单明晰的事。我们的新常态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几乎全民接种疫苗以及大规模死亡才得以实现。截至目前,2022年美国的新冠死亡率低于2020年和2021年的水平,但也没低太多,今年的死亡人数是2020年的三分之二,是2021年的一半。新冠预计将连续第三年成为美国第三大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 中国很可能遭遇类似情况,因为疫苗推广优先考虑的是年轻和健康的群体,而不鼓励老年和较脆弱的群体接种。(起初的疫苗仅被批准用于年轻和健康群体。)至少国际观察人士看不太懂这种做法的确切原因,他们可能会想,为何一个看上去十分威权的政府,在强制——哪怕只是非常积极地推广——老年群体接种疫苗上,会比一次性封锁多座城市数周时间还要困难。 或许就像抗议一样,这是一个迹象,说明党的控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紧;或许是政府错过了更积极推广疫苗的善意窗口;亦或许,这也可能表明,与政治自主相比,身体自主是一种不同但更加深刻的自由权利。或许中国政府比全世界其他国家都更不信任自己的疫苗,更担心疫苗的副作用。或许其更担心的是反复感染的累积效应,并在等待鼻喷疫苗的问世,这种疫苗不仅能缓解疾病的严重程度,也能阻断病毒传播。(此类疫苗在美国因官僚主义和研发瓶颈而推出受阻,但在中国已经获批,只是尚未大规模推广。)或许,中国就是更相信新冠“清零”可以永远有效,对抗疫取得非凡成果的政治叙事已经投入太多,以至于在习近平看来,改变路线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可以想象了吗?本周,我的同事保罗·克鲁格曼写道,出现抗议意味着“中国输掉了防疫战争”,他强调,尽管疫情初期出现了种种表象,但现在,民主国家优于专制国家似乎已成必然,他也呼吁中国领导人认识到自己的路线错误,并做出改变。于洁(音)在《卫报》上指出,“新冠‘清零’不可持续,”重新开放“是平息公愤的唯一途径”。但在我个人看来,我敢说调整的程度会小得多,类似抗议发生前几周北京就已经提出的想法。 因为中国真正开放的最佳途径,应该就是香港应对奥密克戎的模式。自疫情开始以来到2022年2月中,该市一共仅报告了200多例死亡。到4月中,死亡人数已超过9000。就算大陆更积极地向老年群体提供mRNA疫苗能减少死亡,但从其他被认为基本没犯错的国家的经验来看,结束疫情紧急阶段的最优解可能照样还是会导致相当程度的混乱。 以日本为例,这是全球被称道最多的抗疫成功案例之一。在这个公历年,日本新冠死亡人数比疫情前两年之和还要高70%。在另一个总被引用的成功案例冰岛,2022年的新冠死亡人数是疫情前两年的五倍。澳大利亚的这个数字是六倍。今年1月,台湾报告的总死亡病例不到1000;今天,这个数字超过了1.4万。根据《经济学人》的精确追踪统计,新西兰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疫情期间超额死亡率为负的国家,也就是说,该国自2020年来的死亡人数低于在没有SARS-CoV-2情况下的预期。然而即便在新西兰,过去一年也有叙事被颠覆:就在2022年1月,还只有52名新西兰人死于新冠;但现在,这一数字已超过2000人,是当时的40多倍。 在所有这些国家之中,今年新冠死亡率的快速增长都来自非常低的、可能不可持续的基线,但即便如此,它们也表明了一个惊人的情况。缓解措施很重要,特别是在疫苗到达之前,随后接种疫苗变得更为重要。但是,在任何一个特定的国家,真正彻底战胜疫情的梦想——或者甚至通过普及疫苗接种将病毒控制住足够长的时间,以充分保护民众——都胜不过疾病本身。最终,疫情在每个国家都暴发了。 或者说几乎每个国家。在疫情期间,许多国际观察人士质疑中国官方关于疫情死亡人数数据的可靠性。但考虑到全球背景,即使修正其不可靠性,这一数据仍然相当惊人:今年1月,中国报告的新冠死亡总人数不到5000人。如今,这一数字刚刚超过5000。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在其疫情政策开始崩溃的这一年里,官方登记的死亡人数仅为500人。总的来说,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该国官方报告的感染病例只有160万例,虽然肯定是严重低估了,但这表明,该国只有千分之一的人曾经感染过新冠。在美国,我们的人口中死于这种疾病的比例都要比这个高——总数接近110万人。 这并不是说中国的永久性封锁是一种更好的模式,也不是说有哪个大国希望或应该争取能像中国那样。但是两种方法之间非黑即白的对比其实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 在美国,人们有时说的“封锁”是指“强制佩戴口罩”和“关闭学校”,有时只是“广泛检测”,即使相对温和的缓解措施也会在政治和社会上产生负面影响。但是,限制持续传播最明显的工具并不特别引人注目:投资改善空气质量和提高工作场所安全标准、带薪病假、积极推广上呼吸道疫苗,以及重视老年人的脆弱性。在美国高到令人不安的死亡率中,老年人占了约90%。在中国,根据牛津大学政府应对追踪器计算的“严格指数”,疫情政策直到2021年夏天才明显比美国和英国更加严格,中国现在面临艰难选择,不是因为这些限制措施的有效性,而是因为与前者不相关的疫苗推广和效力方面的问题。 当世界上大多数用疫苗武装起来的国家放弃积极的缓解措施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无奈之举——让真相大白于天下,承认病毒已在不可挽回地传播,而且民众已经获得相当大的自然免疫力,承认尽管持续感染令人遗憾,但接种疫苗和治疗可以减弱影响。在中国,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要少得多,抗议似乎更像是在表达纯粹的疫情疲劳。按照中国自己的标准,中国的“清零”政策并没有真正失败。但是无论如何,这个国家对它已经失去了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