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毁灭性的经济危机仍在继续


布鲁塞尔 (16/11 – 83)

斯里兰卡仍在处理其最严重的后果毁灭性的经济的危机自独立以来,政府缺乏民众支持,邻国地缘政治竞争加剧,斯里兰卡发生大规模骚乱一年后。这些抗议活动被称为由经济危机引发的阿拉加拉亚抗议活动,导致政府大规模辞职,前总统戈塔巴亚·拉贾帕克萨于 2022 年 7 月逃离该国。

此后的一年里,国家已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及其经济已经缓步走向一个慢的的路径恢复。然而,当前的人权状况仍然令人担忧。政府拉尼尔的维克勒马辛哈镇压了进一步的抗议活动并不断推迟选举。

斯里兰卡的经济似乎正在缓慢而稳定地复苏,但必须解决其治理挑战才能维持这一势头。在全国范围的抗议活动一年后,其国内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发生了变化。

维克勒马辛哈政府由曾经在政治上占主导地位的拉贾帕克萨家族所属的斯里兰卡人民党(SLPP)选举为总统,该党持续努力制定镇压性法律,压制异议并限制媒体和公民社会的自由。由于政治危机后尚未举行议会选举,本届政府与戈塔巴亚领导的政府相同,唯一的区别是维克勒马辛哈担任总统。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方案的条件已促使政府提出一些改革方案,例如新反腐败法由于缺乏政治意愿,这些举措不太可能促成政府行为的改变。特别是因为议会中的人正是戈塔巴亚·拉贾帕克萨政权的一部分,并对斯里兰卡仍在努力应对的多层面危机负有责任。据报道,这些议员一直要求维克勒马辛哈的部长级职务继续支持他,从而表明了持续腐败的政治文化和缺乏问责制。

军方继续取得土地在北部和东部扩张军营。安全机构和军队继续对受冲突影响地区的民间社会组织、媒体、失踪者家属、前战斗人员以及泰米尔政治和公民活动进行监视、恐吓和骚扰。严厉的《防止恐怖主义法》不符合国际人权标准,其实施导致了侵犯人权行为,但该法仍在法典中。作为北部和东部僧伽罗化进程的一部分,该进程迅速升级,印度教寺庙正在被摧毁并在其所在地修建了佛教寺庙。

在追究与战争有关的侵犯人权者的责任方面也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也没有任何尝试为种族冲突提供政治解决方案或进行实质性宪法改革。相反,为了避免受到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审查,政府提议成立民族团结与和解委员会,这是其版本的真相调查机制,而之前类似委员会的数百项建议仍未得到落实。

2022 年的抗议活动确实引发了公众对公共利益问题和问责要求的更多讨论,至少在某些问题上如此,例如公共资金如何使用和腐败。然而,泰米尔人等社区长达数十年的权利斗争挑战了国家,特别是拉贾帕克萨人,但抗议者的叙述和意识中基本上没有。

南方公众政治意识的提高有可能成为承认历史上歧视和镇压的开始,理想情况下,这应该导致南方关注和回应对真相、正义和平等公民权的呼吁。这种认识可以导致斯里兰卡成为一个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国家,人们不必放弃自己的种族或宗教身份就可以成为斯里兰卡人。

因此,仅靠法律改革不会改变斯里兰卡机构和政治家的行为和表现方式。为了确保 2022 年民选代表问责的势头演变成对根深蒂固的歧视和腐败制度的持续挑战,必须解决斯里兰卡危机和房间里的多头大象的根源。

一年前,斯里兰卡在面临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危机后,拖欠了国际债务。考虑到获得新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划,斯里兰卡与新德里的关系在经济和外交方面已大大加强,而双方本已密切的防务关系基本没有改变。相比之下,中国的回应令斯里兰卡非常失望,斯里兰卡仍在等待北京在债务重组方面的全面合作。

印度在 2022 年危机爆发之前就向斯里兰卡提供了经济支持。2020年,新德里同意发行4亿美元货币交换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框架下。据报道,一年多来,印度沉默的是否会批准斯里兰卡追加11亿美元货币的请求交换和一个暂停关于双边债务。然而自2022年初以来,印度对斯里兰卡的支持是前所未有的。新德里也许意识到对南部影响的趋势线正在日益加剧链接的其经济和安全利益以及“周边优先”外交的信誉。

支持的性质主要是信贷额度、货币互换和延期还款。在2022 年 1 月之后,印度在南盟框架下再次提供了4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它还推迟了斯里兰卡亚洲清算联盟 20 亿美元的结算贸易信贷,主要是从印度进口。在2022 年 2 月,它提供了价值 5 亿美元的信贷额度,用于从印度进口燃料,随后的一个月,它提供了 10 亿美元的信贷额度,用于从印度购买食品和药品,并提供价值约 7200 万美元的进一步援助。同样重要的是,2023 年 1 月,新德里提供了第一的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提供 29 亿美元一揽子计划的保证。近日,印度扩展其又一年的 10 亿美元信贷额度似乎可能为斯里兰卡提供任期12年偿还其债务。本月晚些时候,维克勒马辛哈总统将首次访问印度。

除了经济和外交关系之外,印度仍然是斯里兰卡的主要防务伙伴。去年,斯里兰卡空军从印度接收了一架多尼尔海上侦察机,两国于二月举行了年度防务对话,并于四月举行了斯里兰卡-印度海军演习SLINEX。

相比之下,中国大多不合作的尽管是斯里兰卡最大的双边贷款国。早些时候,它提供了一种货币交换随后价值 15 亿美元批评的因为斯里兰卡无法从其严格的条款。它还提供了另外5亿美元贷款对 2021 年充满兴趣。最重要的是,中国不情愿积极地与其他贷款人一起参与债务重组进程,加剧了人们对其针对斯里兰卡和其他增长经济体的交易方式的深切担忧。今年早些时候,中国终于同意暂停只偿还了斯里兰卡两年的债务。但北京是否会这么做仍存疑问递送关于其债务保证重组

尽管如此,代表他们的斯里兰卡官员较小的国家不能批评中国。相反,官员们强调他们的希望北京将在债务危机和其他地区的关系。维克勒马辛哈预期的10月访问中国寻找几个项目的外国直接投资,包括潜在的40亿美元汉班托塔炼油厂。

来源: USIP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英国学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人类未来新篇章

导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全人类不同文化间和而不同,融合了中国智慧和人类对和平发展的共同追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惠及多个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挑战方面,中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中国在金砖扩员、G20合作等多边合作机制方面也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在中国提出的所有理念当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全世界所有人而言最重要的一个,因为它强调的是所有人所共通的事情、所有族群的共同经历,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 人类当前面临着四大生存威胁:核战争、环境恶化、全球变暖和不受控的人工智能技术。只有世界各国团结一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方能从容应对。在这些方面,中国展现出了领导作用。 在防止核战争方面,中国率先承诺,未受到攻击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始终倡导全面、长期、普遍的核裁军。 在环保方面,1987年,时任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夫人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指导联合国框架下的环境保护工作。然而早在那之前,中国就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长期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图片来源:东方IC 在全球变暖问题上,欧洲被迫承认需要从中国进口太阳能电池板,以弥补长期以来无法自给自足的处境。中国在电动汽车生产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这是解决传统燃油汽车碳排放问题的一剂良药,也是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一步。 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最近,中国已认识到人工智能无序发展的潜在风险,如人工智能脱离人类控制。中国政府正制定应对风险的相关法律。 这四大生存风险影响着所有国家,因此,世界各国都采取应对措施,这是保障人类未来发展的合作重点。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应对挑战,本身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而中国正在树立一个良好榜样。 中国对这些全球目标的承诺和行动,其更深层次的基础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驱动性。中国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于2021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现代化社会,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复兴。 中国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也向世界表明,只要明确重点、下定决心,就可以取得这样的伟大成就。中国走在了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列,在支持全球治理机构方面也发挥着主导作用。 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但是仅建立全球共同体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基础。在这方面,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成典范,其目标充满了价值内涵。繁荣也是一种价值观,可以让各国紧密团结在一起。 经贸合作可以加深世界各国人们之间的联系,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当今世界提供了最佳范例。今年适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这第一个十年里,150多个“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在互联互通、贸易合作和民间交流领域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 今年8月,金砖国家宣布扩员,新增六个成员国。金砖国家的人口总和占世界总人口的近一半,GDP占世界总量的约三分之一。金砖国家扩员是国家间扩大合作的典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什么中国采取了如此多举措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儒家传统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并非偶然,两者均以社会联系为中心,与西方的个人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人与人的关系也跨越了国界。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注意到中国和西方在应对当今人类生存威胁时的主要区别。对中国而言,应对生存威胁是党和国家以及全体人民的首要任务;而在西方,关注这些问题的主要是民间组织,其成员和组织形式往往具有跨国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方兴未艾,但重要因素已经具备。从二十国集团…
Read More

中国扩张核武库 德总理吁将中国纳入核裁军谈判

呼吁就核武削减进行新一轮的国际谈判,而且除了美国和俄罗斯之外,也应该要纳入中国 朔尔茨在柏林的一场宗教活动上表示,其他几个国家已经扩大了核武库,开始新的军备控制将变得十分重要。他补充说,防止伊朗生产可能有助于制造核武器的铀依然是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去年全球拥核武国的库存量些微增加,其中大部分增加的库存量来自中国。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数据,中国将其库存从350枚核弹头增加到410枚;不过整体来说,俄罗斯和美国加起来仍然拥有近90%的核武器。 SIPRI所长丹·史密斯(Dan Smith)指出,在经历了逾30年的核武削减,这一进程可能即将结束。他补充说:“中国正以世界强权之姿崛起,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 朔尔茨强调,核武器对人类构成了生存威胁,因此有“立即义务”尽一切可能确保核武器不被使用。 五角大楼估计中国到2030年的核弹头数量将大幅成长至1000枚、2035年将拥有1500枚。 中国一直拒绝承认其核扩张的规模,并对此回应称中国一直坚持自卫防御和战略,始终将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 美国政府多次呼吁中国加入美国与俄罗斯新的军控谈判,然而北京仅表示欢迎美俄对话,但对“所谓三边军控对话”不感兴趣。北京对与华盛顿展开双边谈判也无实际采取行动的意愿。 五角大楼负责核事务和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政策的副助理部长理查德·约翰逊(Richard Johnson)说,如果北京不愿与华盛顿直接打交道,它可以通过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核原料的储备情况以展现某种透明度,但中方已经停止这么做了,这令人担忧。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赵通先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考虑到中国埋头发展核武的同时又不提供相应的透明度,在美国看来完全是一个“上不封顶”的过程,这样下去很有可能激化美国对中国的威胁感知,进一步滋生中美关系的整体敌对情绪。 来源:VOA
Read More

中国不再是美国最大贸易伙伴是否预示美中”脱钩”?

过去十多年,中国一直是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但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今年前四个月,墨西哥已取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一变化,对美中未来的走向意味着什么? 墨西哥成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 美中将实现脱钩吗? 美国达拉斯储备银行(Dallas Fed)高级商业经济学家路易斯·托雷斯(Luis Torres)7月11日发表文章,表示在今年的头四个月,墨西哥已经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在这四个月里,美墨两国贸易额为2630亿美元。美国对墨西哥的贸易,占这一期间美国进出口货物的15.4%。排名第二、第三的对加拿大和对中国贸易,则分别占15.2%和12%。 时事评论人蓝述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美中两国贸易量不断下降是一种趋势,但还不能称之为断绝经贸往来的“脱钩”。他说:“脱钩虽然是美国公众经常谈论的话题,但是整个西方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盟友国家,准确地把这个过程定义为‘去风险’。” 路易斯·托雷斯的文章指出,“在2018年,美中贸易在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新关税后开始走低。中国政府也对从美国进口的商品采取了类似行动。”根据中国海关总署7月13日公布的数据,在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2.25万亿元,下降了8.4%。 目前,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以及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分别是19.3%和21.2%,远远超过了其它享有最惠国待遇的世贸组织成员9%的关税税率。 “去风险化”还是”脱钩”? 蓝述认为,美中两国经贸关系的未来走向,还要看在这之后中方的动向:“这个去风险的过程,最后会不会造成脱钩,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共。如果中共现在不断地在台海、在东海制造紧张局势,最后就很可能会造成脱钩效应。”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近日的访华之行中表示,美国不寻求与中国“脱钩”,而是在实施“去风险”与“多元化”的政策。另一方面,中国官媒人民网已在7月14日发表漫画评论,表示“去风险化”的说法“只是为‘脱钩’穿上的‘新衣’,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的把戏。” 现居加州湾区、来自北京的企业家罗明珠有多年从事外贸的经历。她告诉记者,在她看来,美中两国贸易量的减少,也与中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寻求“去风险化”还是“脱钩”,美中两国的贸易额度都会不断下降:“在中国哪有什么市场经济,从来都是党经济、党说了算。它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而且这种(中国的对外)贸易、跟国际之间的各种合作,都不可能长久的。(政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中国就是这样一个特别恶劣的经济环境。” 来源:RFA
Read More

美报告:物价飙升致纽约半数家庭“入不敷出”,少数族裔家庭贫困率显著高于白人

美国非营利组织纽约市基金会和纽约市联合之路4月25日联合发布的纽约真实生活成本报告显示,纽约市有劳动适龄人口的半数家庭无力负担基本生活开支,该数字较2021年增长14%,创下这项调查23年来的历史最高纪录。报告称,失业和生活成本飙升,特别是房价和育儿费用上涨,是导致纽约市越来越多家庭“入不敷出”的主要原因。 该研究调查了纽约市近260万有劳动适龄人口的家庭,调查涵盖的人口范围不包括65岁以上人群和因残疾无法工作的人群等。报告指出,目前,政府低估了纽约贫困家庭的真实数量。 报告称:“纽约市为生活苦苦挣扎的人比政府官方统计的贫困人口数量要多得多。” “我们发现,在纽约市,努力维持生计的家庭既不是一个小群体,也不是边缘群体,而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 报告称,无法“满足纽约市最低生活成本”的家庭比例从2021年的36%上升至2023年的50%。这意味着约有130万户家庭或约300万人生活在缺乏经济保障的环境中,他们无力负担住房、食品、交通和医疗保健等基本生活支出。 近几年物价飙升,尤其是住房和育儿费用大涨,是贫困家庭数量激增的原因。 报告发现,有色人种、单身母亲和移民家庭,尤其是西班牙裔移民,是纽约市最缺乏经济保障的人群。 在纽约市,有色人种缺乏经济保障的比例格外高:65%的西班牙裔家庭、60%的印第安人家庭、58%的黑人家庭以及51%的亚裔、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岛民家庭都缺乏稳定的经济保障。报告显示,西班牙裔家庭的缺乏经济保障比率是白人家庭的两倍多。 报告显示,纽约市移民群体仍遭遇巨大的收入不平等。大约64%的无合法身份移民家庭没有收入来满足基本开支。即便已入美国籍的市民,仍有54%的人负担不起基本生活开支。 报告显示,经济问题同样困扰着有工作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 研究发现,在至少有一人工作的家庭中,40%的家庭无法支付基本生活开支,而在这些入不敷出的家庭中有一半以上家庭至少受过大学教育。 2023年,一个四口之家收入需超过10万美元才能负担在纽约的生活成本。这远远高于美国人口普查报告公布的约7万美元的美国平均家庭收入。 Source: China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