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中国透视: 2023年中国经济困局

1. 预期破灭,2023年经济下行

背景

 2023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中国经济的状况,不胜唏嘘。

 遥想47年前1976年毛泽东死亡而文革结束时,中国在世界140个国家中是排名第二的最贫穷国家。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新政借鉴了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以前的成功故事,宣布了对外国“改革开放”,国退民进,放权让利于民营企业,开放中国市场,引进外资,导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工厂。

习近平上台后,为了自己的权力巩固和历史地位,扭转改革方向,实施国进民退政策,恢复国有企业主导地位。在习近平上台之前的2012年,只有32%的银行贷款流向了国有企业。到2016年,国有企业获得了83%的贷款,中共并且迫使许多私营企业在管理决策中接受中共分支机构的干预,打击卓有成绩的民营企业家。

习近平的经济政策倒退,加上战狼外交遭致美国西方围堵孤立、高科技封锁和去风险化,再加上三年大疫情特别是2022年上海的残酷封城清零政策,中国经济遭受重创。原本国际国内预期,中国政府在放弃荒谬的动态清零后,中国经济将出现大幅度反弹,但是,这种期待成了巨大的肥皂泡,不仅反弹破灭,而且经济遭遇了可怕的下跌。

这些经济下行的基本状况及其数据如何?特别是与美国的对比,与过去的差别如何?

2023年中国GDP难于达成政府预定的目标,中美GDP差距扩大 

日本经济新闻社和日经QUICK新闻汇总的中国经济学家调查显示,中国的2023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预测平均值为5%。比3个月前的上次调查降了0.5个百分点。

预期的幅度在4.5%~5.6%之间。在作出回答的29人中,至少有26人比上次调查时下调了预测值,占4成的12人的预测值降至4%。虽然  7~9月GDP预测平均值同比提高到4.4%。但整体上已经很难达到中国当局年初目标5%了。

2023年全年的数据要一个多月后才能公布。但从第三季来看,很明显中国进一步落后于美国。以人民币计算,中国名义GDP同比增长不到3.5%。以美元计算,由于人民币今年的贬值,中国名义GDP明显缩水。

相比之下,美国上季度的GDP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以上。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通货膨胀,但也要归功于持续的消费支出和制造业的复兴。

四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中国年度、季度经济增量低于美国的现象已经出现。近年来中美差距在GDP全球佔比上不断拉大。数据显示,2021年,中美GDP差距为5.2万亿美元,中国GDP佔比美国GDP约77%,达到历史高点;2022年,中美GDP差距扩大至7.47万亿美元,中国GDP佔比美国GDP约70%。2023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中美差距继续拉大,仅佔美国GDP约63%。

中国资金大规模流出

2023年9月,中国资金净流出额达到7年零8个月以来的最大规模,资金流出正在加速。有观点认为,由于外资企业的业务缩小和富裕阶层的资产转移,使得投资资金的外流加剧。人民币面临下行压力,监管也将加强。

9月份从中国的净流出资金为539亿美元,是2016年1月因人民币贬值等原因导致的资金外流 (558亿美元)以来的最大规模。

趁着几乎完全封锁中国边境近三年的新冠防范措施结束之际,富裕的中国人今年已将数千亿美元转移出境。

资金外流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国内对疫情后复苏乏力以及更深层次的问题感到不安,比如作为家庭财富主要来源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放缓。对一些人来说,这也是因为对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治下经济走向感到担忧,习近平打击商业活动,加强了政府对社会许多方面的控制。

纽约时报报道称,2023年每月有500亿美元资金流出中国,主要来自中国家庭和私营企业。

外资撤离中国

华尔街日报报道,自2023年8月以来,已有超过240亿美元外资撤离中国A股。

制造业等工业领域的外国企业数量截至7月底为43348家,降至2004年11月末以来的水平。

2023年前七个月流入中国股市的外资,已有四分之三以上撤离,全球投资者已抛售了价值超过 250 亿美元的中国股票 。文教授,您的观察如何?

中国第三季度外国直接投资(FDI)出现自1998年以来首次负值。尽管近期中国领导层在不同场合努力劝说外资企业继续来华投资,但外资离开中国的速度却不减反增。外资出逃的成因,影响和社会预期等四个方面的变化,是三、四十年来“前所未有”的。

甚至在2022年,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经济学家根据的最终数据就更新了他们的全球评估,结果显示美国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8.4%。中国占20%。

2023年,美国的表现超过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人民币的贬值,但也要归功于美国消费者的弹性。当这两个地缘战略竞争对手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影响力时,美国的经济体量将是重要因素。

外国资本为何要撤资?

撤资原因

与2019年美中贸易战时不同,当时是(美国)政府希望或要求企业家从中国脱钩、撤资,当时企业家还在观望,看看在中国是否还有钱赚,所以效果并不明显。但是这次撤资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企业家自身判断而非政府的命令,基于中国的投资环境恶化以及地缘政治风险,譬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等等反市场法规的通过,企业家基于利益考量主动撤资。

这次主动撤资和2019年之前的被动撤资是根本不同的。这也说明习近平目前绕开西方政府而去拉拢外国企业家的企图是注定不会得逞的。

2023年,很多人注意到了,中国的老年化以及人口减少对经济增长带来压力,如何看这个问题?

人口老年化及其人口减少的压力

中国的老年化以及人口减少也会给经济增长带来压力。相比之下,美国的人口——特别是由于其传统上对移民的开放——将在未来几十年里不断扩大。

Bloomberg Economics 9月份对此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不太可能“在任何持续的基础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目前,这一下行的趋势仍在继续,并无缓解的迹象。甚至中国官媒也在要求民众对未来的惊涛骇浪和艰苦日子作最坏的思想准备,这是官媒好不容易说出来的几句老实话,值得认真对待,说明中国经济前景确实不妙,已经到了官媒也不得不有时吐真言的地步。

2. 冰冻三尺, 非仅仅疫情清零之寒

为什么2023年中国经济急剧趋缓?原因何在?

习中共顽固返回党国体制?

  领导着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共,已向世界申明,要回到《共产党宣言》的目标,建立党国体制,消灭私有制。面对抱有如此初衷和最终目标的对手,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自然放弃和平演变的幻想。党国虽然无法造福民众,举国体制却可集中压榨民众,而余下的财力、物力,通过产业政策和管控,单边穷尽规模报酬递增的增益,以便扩军备战,夺取世界主导权。

中俄对世界秩序的挑战,使经济全球化转向独裁联盟和民主联盟为标志的阵营化。  各国纷纷改用价值和社会-经济制度是否同类,作为抱团取暖,深化分工,加深依赖的主要考虑。低端贸易仍在跨阵营进行,算是超级全球化的残留痕迹,也使本世纪的这次冷战有别于上世纪的那次。

高科技的全面脱钩去风险势在必行

中国拒绝尽快发育出要素市场

巨大的房市泡沫

沉重的地方债务

…………

上述几大原因的叠加影响,使中国一度令人炫目的高速增长不见了踪影。包括发达国家元首在内的高朋满座,共襄盛举的宏伟景象,已成往日的追忆。

中国极度恶化的生态,各项最主要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极度贫瘠。这说明,中国离开世界,离开发达国家的巨大市场,离开发达国家的科技活力,要想主要依靠内循环,现代化的实现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中国经济增速会逐渐下降,经济学家在十年以前早有共识。

这是因为,只要没有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和相应的政治改革,允许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定会遇到各种瓶颈而无法继续。

有鉴于上述诸种原因,2023年中国的各种经济指标几乎没有亮点,反而潜伏着各种灰犀牛和黑天鹅,安全这两个字已经成为当局最常用的词汇,反映出他们最大的心病。不过短短几年,一个自称已经进入千年盛世的厉害国,为了安全两字,变得如此惶惶不可终日,令人有恍若隔世之感。

3. 倒退政策,禁止要素市场发育,中国失去现代化良机

过去中国拥有巨大的过剩人口,反过来,这也意味着,如果沿着市场导向的改革开放的路子走下去,世界本来会欢迎中国尽快发育出要素市场,欢迎中国以自身健全的市场机制继续深化与世界各国的分工、合作,使中国经济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一定的势头。最重要的是,只要中国继续扩大与国际的全面接轨,彻底融入世界经济,从1980年代开始的中国城市化奇迹就能延续下去。这是百年来中国遇到过的最好的机会,反映了人民的呼声,人民的愿望,人民的梦想。

何以机会断送?

可是,这种百年未遇的机会已经被中共的自私和贪婪所断送。自从中国进入以重新大力建立党国体制为特征的新时代后,经济增长率一路走低,目前已经降低到百分之五以下。为什么北京当局今天走到这一步,手中一副较好的牌被他们打成一副烂牌,明明到手的历史机会被他们断送?

由于强硬谋求党国体制的进一步加固,中国和几乎所有奉行民主体制的发达国家的关系变得疏远。在党国体制下,中共用《共产党宣言》的理念作为继续骗人的幌子,扼杀了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发育出要素市场的可能性。在没有要素市场决定性配置资源的情况下,名义上是政府在作决定性的资源配置,实质上,由于强调党领导一切,资源的决定性配置自然变成党的特权,并为党的战略目标服务,而不是旨在改善民众,特别是中下阶层的福利。

由于没有市场的供求双方产生的均衡价格的信号,党对资源的配置只能是瞎指挥,全凭心血来潮。新时代不过将九龙治水,政出多门变成定于一尊而已,却更加朝令夕改,前后矛盾,没有任何制衡,唯有谄媚和奉迎。可以预见,只要党国体制继续主宰资源的配置,不但中国的城市中产阶级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难以弥合,而且,由于城市化率面临倒退,农民工和广大农民的收入也难以提高,使城乡收入差的鸿沟继续扩大。只要两个弥合难以实现,中国百年未遇的全面现代化的机会必定离中国远去。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为何中国和发达国家也走上了反目为仇的道路?根本在于极权国家与民主国家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完全不同。正常的民主国家目标在于国民享有持久的和平和经济繁荣,而极权国家尤其是习近平政权则是为了强国强军,穷兵黩武,扩军备战,证明自己是盛世之君,甚至是世界英明领袖,证明本党一贯光荣,伟大,正确,至于国民的福祉,民众的安宁,是不在他考虑之列的。

两个缩小  两个弥合

当今世界,各国应该关注如何让本国的广大小农人口获得市民的同等权利,使他们能自愿地脱离效率低下的小农经济,加入到高效率的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中去。这些国家必须做到两个缩小乃至弥合,才能说自己实现了现代化。第一,必须缩小乃至弥合本国的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第二,本国的农村人口能够逐渐缩小乃至弥合与本国城市人口之间的收入鸿沟。两个弥合主要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来实现。两个弥合的实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学意义上的现代化的最主要标志。

习开倒车挡不住

从习政权党政以来的作为,我们看到中共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的赤裸裸的背离。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发育要素市场,必然会使中共在经济活动中寻租的权力越来越小,而针对党的瞎指挥导致的市场失灵,侵害企业和民众利益的追责却会越来越严厉,使得党在资源配置中越来越显得多余,显得有害。如此一来,随着要素市场的充分发育,随着党干扰经济,破坏市场的真面目的暴露,党必然被人民和企业所唾弃,最终被彻底边缘化。

这本来对中国经济发展是头等好事,对人民的幸福来说也是大好事。但是,对一心寻求凌驾于法律和宪法之上,享受特权的中共来说,是决不甘心的。这就是习中共开倒车的必然性。也是其目前企图通过向美国西方伸出橄榄枝而不会得到真正回报的根本原因。因为正如中国老话所说,“事不过三”。中共在历史上做过多次“庄严的承诺”,但一转眼间,承诺就被撕毁,分文不值,翻脸比翻书还快。至如今,它已经在国际社会和中国社会,彻底丧失了信用。国无信不立,且看它如何收场吧。

来源:RFA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锚有威力!建造更大、更环保、更智能的船舶

韩国是中国在全球造船业的竞争对手,最近发布了新一轮支持其行业的举措,包括增加政府对新技术的投资、扩大外国工人计划和新的财政支持。 宣布计划时提到了“日益激烈的竞争”。 事实上,全球行业的反弹让这两个市场领导者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以建造更大、更环保、更数字化的“智能”船舶。 根据英国海事研究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数据,就“补偿总吨”(一种衡量建造船舶所需工作量的指标)而言,中国在 2022 年保持了市场领先地位。 然而,在液化天然气 (LNG) 运输船等“高价值”船舶方面,韩国仍保持主导地位,但中国正在迅速追赶。 中国造船厂去年收到了全球约 30% 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订单,比前年和前几年约 10% 的市场份额有了大幅增长。 它的国外订单越来越引人注目。 2020 年,卡塔尔石油公司和总部位于上海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签署了一项协议,从一家中国公司购买卡塔尔的第一艘液化天然气船。沪东中华是世界最大造船企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子公司。 “近年来,中国造船企业在高价值船舶方面正在迎头赶上,尽管造船订单出现波动,但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沪东中华数字化研究所项目经理吉永波告诉《上海日报》。…
Read More

田径亚锦赛中国队包揽女子铁饼和撑杆跳高金银牌

新华社曼谷7月14日电(记者林昊)在曼谷举行的2023年田径亚锦赛14日结束了第三天的争夺,中国田径队包揽女子铁饼和女子撑杆跳高的金、银牌。   女子铁饼决赛中,中国名将冯彬以66米42的成绩轻松夺冠,并刷新了由她自己保持的赛会纪录。另一名中国选手王芳以58米49的成绩获得银牌。   女子撑杆跳高决赛中,李玲以4米66夺得冠军。牛春格以4米51获得亚军。   在其他项目中,徐卓一以13秒39获得男子110米栏亚军,许双双以9分44秒54夺得女子3000米障碍亚军,钟嘉未则在女子跳远决赛中以6米46为中国队增添一枚铜牌。   女子100米决赛,葛曼棋以11秒40获得第三名,新加坡选手维罗妮卡以11秒20获得冠军。   男子100米决赛,日本选手柳田大辉以10秒02夺冠,中国选手陈佳鹏跑出10秒30名列第七。   三天比赛结束后,中国队共获得3金7银3铜,总成绩位居日本队之后排名第二。 来源: News.cn
Read More

杨恒均之子向阿尔巴尼斯求情:促中国释放他的父亲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即将访问中国之际,澳籍华人学者杨恒均仍然被关押在中国的监狱中。此前,另一名澳籍前中国记者成蕾因提前释报中国经济文件遭关押获释放,杨恒均的儿子今天发布公开信,要求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敦促中国释放杨恒均。 据法新社今天报道称,一名在中国被监禁的澳大利亚作家的儿子希望杨恒均能够“奇迹般”获释,并请求总理阿尔巴尼斯在北京之行期间讨论他们的父亲的命运。 杨恒均出生于中国,自 2019 年以来一直被监禁,并于 2021 年中期遭受闭门审判,据北京称,审判程序涉及“国家机密”。 杨恒均仍在等待判决。 中国的这次审判遭到人权捍卫者的强烈批评。 杨恒均一直否认间谍指控。 据消息,这位作家兼学者健康堪忧,他的一个肾脏长出了一个大囊肿,他的家人现在担心杨恒均会在拘留中“等死”。 周三今天,也就是阿尔巴尼斯11月4日访问北京的前几天,杨先生的儿子们在一封致澳大利亚媒体的公开信中呼吁阿尔巴尼斯“尽其所能拯救我们父亲的生命”。 公开信中写道:“对我们的父亲来说,因医疗虐待而导致死亡的风险尤其明显,因为他已经看到这种事情发生在他的朋友身上。” 因同样不透明的间谍罪名而在中国被监禁的澳大利亚记者成蕾在被拘留三年后于十月初被释放。 在堪培拉的持续施压下,成蕾获释,引发了人们对杨恒均也能很快获释的希望。据杨恒均的儿子们表示,他们希望阿尔巴尼斯“能够创造第二个奇迹,拯救我们的父亲”。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对这封信做出了回应,称他将一如既往提出这些问题并为澳大利亚人发声。 阿尔巴尼斯称,“我们同情并理解他们对父亲的担忧。”他告诉记者。 杨恒均于…
Read More

被打破的“中国梦”

长久以来,海珠区那些逼仄小巷一直吸引着中国的打拼一族,比如来自中国中部产茶山区的纺织工人谢潘(音)。 海珠区是中国最大的纺织品市场之一,工人宿舍和纺织厂坐落于色彩明亮的建筑之中,这些建筑间距很近,邻里之间从窗口能握手。这里曾经只有散落的村庄,但随着中国几十年前开放经济变成了制造业中心。政府承诺放宽管理,让人民追求自己的抱负,涌入海珠区的无数人正是为此而来。 去年,谢潘踏上了希望之旅,与其他来自湖北的工人一样,在南方大都市广州这个人口稠密区定居下来。他们在嘈杂的工厂中辛苦劳作,忙于制衣或是兜售家乡名小吃热干面。但几个月前我见到他时,他的希望已经变得渺茫。由于经济放缓,他已经两周无家可归,后来才凑钱以每月800多元的价格租了个10平米见方的单间。 “不是人人都有活干,”31岁的谢潘当时说道。他讲话轻声细语,由于常年在缝纫机前劳作而变得驼背。“没法一觉睡醒就去找工作。太累了。” 新闻简报:欢迎订阅新闻简报,包括每周四的“海外华人札记”专栏,获取全球重大资讯,了解美国华人社区热点话题。 后来情况变得更糟,严格的新冠封锁让工厂停工,面馆纷纷关门。到10月,谢潘被隔离了近一个月时间。 几周后,海珠区的民怨爆发了。当周末全国各地爆发反对新冠清零限制的抗议,数以百计的工人在周二违抗封锁规定,冲上海珠区街头,要求解封。他们拆除了街上的路障,还投掷玻璃瓶。当穿着防护服的警察穿过街巷,用警棍敲打盾牌时,他们喊道,“解封!” 这次爆发有力说明了世界上最严厉的防疫措施如何颠覆了中国人的生活。中国的强人领袖习近平正在扩大中共对民众的控制,其程度更甚于毛泽东时代。习近平将新冠“清零”的成功与他作为统治者的合法性捆绑到一起,强制“清零”已经压过自由开放精神的培养,哪怕后者正是让海珠区以及整个中国生气勃勃的原因。 这种转变撕毁了党与人民长期以来达成的社会契约。在1989年暴力镇压天安门的民主示威后,北京达成了一项不言而明的交易:人民要以限制政治自由为代价,换来生活的稳定和舒适。 但如今,这种稳定和舒适都受到了损害,限制却不断加码。据一项统计,11月下旬,近5.3亿人——也就是总人口的近40%——都处于某种形式的封锁之下。有人食不果腹,有人则因耽误救治丧生。 中国的安全机器已经开始镇压反对“清零”的示威活动,这是自天安门事件以来中国发生的最为广泛的抗议。全国各地的警方都在拘捕和威胁参与者。政府虽然没有公开回应这些抗议,但也试图通过放松限制来平息公愤,包括广州的部分解封。 但即便习近平能掩盖这些不满情绪,抗议所揭露的幻灭感可能依然存在。“清零”本身就已经表明,党能够且将会轻易和肆意地把自身意志强加于人民。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这种颐指气使动摇了他们不断进步的期望,也打击了他们冒险的抱负和意愿。 这种转变在中国南方最大的都市广州及毗邻的深圳可能表现得最为深刻。中国的市场改革正是从这里起步。今年早些时候,我与一位同事在该地区待了两周,以了解正在改变的社会契约如何助长了不满、放弃和焦虑——这些情绪都与习近平提倡的民族复兴必胜愿景南辕北辙。 谢潘上个月解除了隔离,就在冲突爆发前。他逃离了广州,不确定是否还会回来。“广州这个地方,确实,能不去就尽量不去。” 渺茫的希望 这一地区的吸引力在于它能给所有人希望。这里有农民工能去的工厂,有想一展手脚的程序员能去的科技大厂,还有给创业者的商铺。只要有坚韧和干劲,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为了两个年幼的孩子,谢潘去年搬到广州,希望赚到更多钱。但当他来到这里,却发现了意料之外的麻烦。 由于经济放缓和封锁抑制了人们购新衣的需求,许多工厂已经减产。每天早上,谢潘都要挤过几乎密不透风的求职人群,与工厂老板就越来越低的计件工资讨价还价,这种工作包括给衬衫缝制下摆,或是给裙装打褶。8月时,如果有收入,他每天能赚到两三百元,但他听说疫情前别人的收入是这个数字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