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动用新型导弹 威胁进一步攻击乌克兰及西方支持者


(德国之声中文网)俄罗斯在发射据称为新型中程导弹后,威胁对乌克兰及其西方支持者发动进一步攻击。

俄总统普京表示:”对于那些允许将其武器用于针对我方目标的国家,我们也有权对这些国家的军事目标使用我们的武器。”

他表示,如果形势激化,俄罗斯将坚决作出同等的回应。

普京称,此次发射新型中程导弹是对美国等国家允许乌克兰攻击深入俄罗斯领土目标而作出的反应。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俄罗斯此次新型导弹的攻击应是经过了更长时间的准备。

“我们已多次强调,由西方挑起的乌克兰地区冲突已具有全球特征”,普京说道。

他表示,俄罗斯周四早晨向乌克兰大城市第聂伯罗发射了一种新研发的中程导弹。有六个弹头爆炸,普京称,没有核弹头。第聂伯罗是前苏联、现乌克兰导弹及军火制造商Juschmasch所在地。

不久前,俄罗斯修改了其核武使用规则。新版本中称,一个无核国家如果在拥核国家的支持下攻击莫斯科,那么将被视为这些国家对俄罗斯的共同侵犯。

泽连斯基:我们与其它国家的自我防御权一样图像来源: IMAGO/ZUMA Press Wire

美五角大楼:莫斯科发射前告知了华盛顿

美国政府一名发言人称,俄罗斯此次向第聂伯罗发射导弹是要威吓乌克兰及其支持者,并激起公众注意。

这名发言人称,估计莫斯科仅拥有数枚该试验型导弹;乌克兰已挺住了更大爆炸力的导弹。

美国国防部副发言人辛格(Sabrina Singh)表示,美国新近告知了基辅及其盟国,俄罗斯可能使用新型导弹。而莫斯科则在发射前告知了美国。这是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旨在减少核风险的渠道”得到了运用。

泽连斯基:国际社会须坚决回应 乌有权自我防御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要求国际社会对俄罗斯此举作出坚决回应。

“这是这场战争的规模和残酷性一次明确而严峻的升级,是俄罗斯对联合国宪章的蔑视与侵犯”,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写道。对普京而言,”中国、巴西、欧洲国家、美国和世界其它国家敦促什么都无所谓”。

据信,过去数天,乌克兰使用美产ATACMS导弹以及英国Storm Shadow巡航导弹攻击了俄罗斯境内的军事目标。美英两国的许可被认为是对莫斯科据估计动用朝鲜士兵参战的回应。

泽连斯基称,在俄罗斯侵略战争之下,乌克兰的防御符合国际法。”我们的自我防御权与其它国家是同样的。”

肖尔茨:既保持审慎态度、又明确支持乌克兰图像来源: Kay Nietfeld/dpa/picture alliance

德总理肖尔茨:须避免激化为俄罗斯与北约的战争

德国总理肖尔茨称俄罗斯此次新型中程导弹攻击是”可怕的激化,正如此前使用朝鲜士兵投入现在的战争、为普京的帝国梦丧命一样”。

肖尔茨同时强调自己的乌克兰政策路线,称须避免战争激化为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战争,须保持审慎。他也强调自己反对向乌克兰提供较远射程的巡航导弹。在德国选战背景下,他表示,只有他所在社民党才在这个困难议题上既具有审慎态度、又明确支持乌克兰。

专家:俄导弹可配核弹头 西方不应过度反应

乌克兰军方最初称俄罗斯此次使用的是一枚洲际导弹。普京声称,该导弹具备高超音速,无法拦截。专家认为,该导弹也可配备核弹头。五角大楼认为,该中程弹道导弹是以俄RS-26型洲际导弹为基础。

德国电视一台访问奥斯陆大学研究核战略及军事导弹的专家霍夫曼(Fabian Hoffmann)时,他表示,理论上,这样的导弹也可攻击深入欧洲如德国、法国和英国的目标。但他认为,核激化的可能性极低,西方现在不应过度反应。

普京还表示,研发该导弹是对美国退出《中程导弹条约》的回应。该条约禁止射程为500-5500公里的陆基中程核导弹。美国希望在欧洲和太平洋部署这样的导弹。事实上,华盛顿的确于2019年退出该条约。起因是怀疑莫斯科研发了被禁止射程的导弹和巡航导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冷静克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克制。冲突各方应朝着通过对话缓解局势的方向努力,为尽快实现停火创造条件。中国的立场不变,支持”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危机”。

来源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美日升级制衡中国的合作 日中关系未来恐难稳定

台北 — 美日首脑1月13日在华盛顿举行峰会,讨论的内容中多处涉及到中国。中方对此表示抗议,并向日方提出警告。专家们认为,美日同盟升级对中国的制衡,可能让日本调整对日策略,但是他们在对于中国是否改变对日策略方面抱持着不同的意见。 美日“剑指中国”或使中国调整对日政策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月13日首次以首相身份访问华盛顿,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谈。双方在会谈后发表了联合声明。此次峰会被视为美日升级同盟关系的重要时刻,其制衡中国的意味明显。 拜登在美日峰会开场就说: “我们是在同盟关系的非凡时刻会面,美日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密切”。 “我们正在实现同盟关系的现代化,这是基于日本历史性的增加军事开支和新的国家安全战略。” 对于这次被拜登定位为“标志着美日同盟现代化”的历史性访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月16日在记者会上警告日方,做亚太安全稳定的破坏者、搅局者,必将遭到地区国家的普遍反对和强烈反制。 “日美合谋上演诋毁中国形象、干涉中国内政、打压中国发展的闹剧,既十分虚伪,也十分危险。” 日中关系专家、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林泉忠指出,拜登亲自到白宫南正门迎接岸田,以及安排副总统哈里斯邀请岸田于翌日共进早餐等活动,是拜登极为罕见的做法,显示出他十分重视岸田的到访。 林泉忠对美国之音说:“拜登以超高规格来款待岸田,主要是因为在此不到一个月之前,日本在去年12月16日发表了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文书,内容将中国定位为‘空前最大的挑战’,而且一改过去日本‘专守防卫’特征,大幅度增强了美日‘共同战斗能力’,包括明载将发展可攻击敌方飞弹基地的‘反击能力’,这些举措被华盛顿视为极具历史意义。” 林泉忠表示,岸田带着“安保三档”这份厚礼来见拜登,北京将此视为“日本全面倒向美国”,对这次美日峰会极为恼怒。 他说:“面对中美新冷战的长期化情势,北京向来采取‘分断美日’的战略,希望拉拢日本,避免日本全面倒向美国。因此,尽管这些年日本罕见地批评中国在香港问题甚至是新疆问题上的所谓 ‘高压政策’,又屡次提到中国最敏感的台湾议题,但是北京仍然不愿意跟日本全面摊牌。如今,日本发表新版的安保三文书、1月的美日国防与外交2+2会谈、以及这次的美日首脑会谈都摆明‘剑指中国’, 那么我们认为中国的对日政策似乎也已到了重新调整的时候了。” 台湾中正大学政治系教授蔡荣祥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对日政策向来是软硬兼施的两手策略,未来也会继续。 他说:“中国的对日政策一直是采取两手策略,一方面强调与日本的伙伴和经济合作关系,另外一方面则是进逼日本来煽动中国民众仇日的民族主义。未来中国对日的战略可能是一方面继续强硬手段来逼迫日本;另外一方面拉拢日本亲中派的政党和阁员来强化日本对中国的经贸及合作关系。中国对日策略持续采取强制性外交政策的目的,是让日本的和平主义或绥靖主义的支持者构成对于内阁或亲美派的挑战。”…
Read More

乌克兰获得新的坦克旅

基辅(15/5 – 60)。            乌克兰武装部队发言人没有就新坦克旅的组建发表评论。 新旅装备了豹2和布拉德利运兵车。 确切的兵力尚未透露,但预计新旅正在部署各个热点地区。 国防部内消息灵通的消息人士没有对此次部署发表评论。 “我们希望避免猜测,”一位 HUR(军事情报部门)上校说道。 在北约背景下,乌克兰军队是一支相当大的力量。 乌克兰夹在美国、波兰、土耳其(或俗称Türkiye)和英国之间,位居北约生成力量前五名。 由于不是北约的积极成员,俄罗斯的侵略战争冒险向北约发起进攻。 北约围绕俄罗斯联邦的“安全缓冲区”是对旧苏联风格的非理性恐惧。 俄罗斯人只是为北约的统一和欧洲的重新武装做出了贡献。 在线获取新武器系统 此外,欧盟正在重组征兵制。 尽管权力走廊里有窃窃私语,但征兵已成为新常态。 截至…
Read More

中国日报社社长曲莹璞: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让世界认知认同古代、现代和未来中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对外宣介“全球文明倡议”等重要理念,展示中华文化风采和我国在世界文明起源研究方面的突出成果,7月13日,以“文化传承发展 探源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新时代大讲堂在辽宁省朝阳市成功举办。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在致辞中表示,要系统宣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生动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让世界从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中认知认同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以下为致辞的主要内容: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就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战略部署。中国日报社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文化传承发展、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强化技术赋能,拓展传播平台,打造国潮国风全媒精品,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辽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特别是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推进以红山文化为重点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深化辽宁地域文化的研究和活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昨天,我们参访了牛河梁遗址,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有了更加深入的领悟,也进一步增强了对外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促进中国和世界交流沟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里,我想分享三点思考: 第一,系统宣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向世界展示古代中国。中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从“满天星斗”到“月朗星稀”,创造了众多璀璨夺目的文化成果,书写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是对中华文明的“精准画像”。我们要着力对外阐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宏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让世界看清楚现代中国从哪里来,从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中认知认同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第二,生动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向世界诠释现代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契合、相互成就,两者的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筑牢了中国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创造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要让世界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承继并光大的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和因“结合”而再次迸发出的先进性,认识到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和独特优势是新中国新时代辉煌发展成就的成功密码,让世界认识到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认知认同一个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第三,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世界描绘未来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所描绘的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的宏伟理念,2021年9月以来,又相继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描绘了中国眼中世界应有的模样。我们要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视野下,准确揭示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着重讲清楚中国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讲清楚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苦难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认知认同一个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 “新时代大讲堂”由中国日报社于2018年初创办,利用自身国际化、全媒体、多语种、多平台优势,创新叙事方式,打造新时代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新平台,此前已在北京、天津、杭州、澳门、兰州、嘉兴等城市以及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南非约翰内斯堡等地成功举办26期。 来源:CD
Read More

中国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将取得更大成就”(大道之行)

回忆起同习近平主席会见的情景,加尧姆眼神里闪烁着兴奋:“那次会见的气氛非常友好,双方共同回顾了马中关系的发展历程,希望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更具活力。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开启了两国关系新的友好时代。”2014年9月14日至16日,习近平主席对马尔代夫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会见了马尔代夫前总统、改革运动党创始人穆蒙·阿卜杜勒·加尧姆。   加尧姆认为:“习近平主席非常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实践已经证明,习近平主席的远见卓识和敢于作为,在促进中国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惠及了包括马尔代夫在内的其他国家。”   2018年8月,中马友谊大桥建成通车。这座双向四车道大桥,全长约2000米,实现了马累岛、机场岛和胡鲁马累岛的连接。旅客从机场岛到首都马累无需乘坐渡轮,省时又省力,还不受天气影响。“中马友谊大桥的通车,改善了马尔代夫人民的生活。”加尧姆说,从中马友谊大桥、大量居民住宅到正在建设中的机场航站楼,中国的帮助给马尔代夫带来了极大变化。   加尧姆长期关注中国发展,他表示:“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发生巨大变化,各项事业取得非凡成就,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对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来说都极其重要。”他还表示,中国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技术创新,强调提升民众生活水平,让数亿人成功脱贫;同时,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比重稳步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非常乐观,充满信心。”   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解决国际热点问题努力劝和促谈,加尧姆对此赞许有加。“中国成功促成沙特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这对实现中东和平安宁意义非凡。中国倡导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展示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寻求合作的良好形象。”加尧姆说,“真正的多边主义,意味着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应该有事一起商量着办,这对未来的世界格局非常重要。”   加尧姆是中马友好交往的见证者与亲历者。他回忆说:“上世纪60年代我在埃及留学时,就结交了中国留学生朋友。那时,我们用阿拉伯语交流,听他们介绍中国历史和发展变化,我从那时候起就开始更加关注中国。”在加尧姆担任马尔代夫总统期间,中马关系平稳发展,两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多个领域签订合作协议。   加尧姆曾两度以总统身份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次登上长城。“那是我人生的难忘经历。我还清晰记得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加尧姆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对于世界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历史悠久,文明绵延千年。中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借鉴。   “马中两国始终相互尊重、相互支持,马政府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我对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充满敬意。相信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将取得更大成就。”加尧姆说。 来源: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