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Category

China

357 posts
Read More

危机四伏北戴河?

这是许多观察人士的看法,习氏政权,十年选择性反腐,三年残酷清零,终究达致废除中共党规,开启第三任总书记,并向无限任期迈步的目标,然而,国内国外,阴霾笼罩,危机四伏。 掌握所有权力的习近平并不能高枕无忧,这从他的提拔不久的亲信一个接着一个莫名消失可窥一斑,秦刚担任外长半年即已免职,下落不明,火箭军司令李玉超上任一年半,与政委一道被取代,副司令吴国华自杀,很蹊跷。原中央警卫局局长王少军死后三月,才向外公布简短死讯,他的死亡真相是什么?在中共高度控制内部信息的背景下这些不明不白的事件都有某种恐怖的印痕。仅仅几月前、几周前,他们还是习近平的亲信,他们的下落,他们的失宠,甚至他们的死亡,都在滋生着难以言传的恐怖情绪。而且都发生在一个短暂的时段,习近平开辟第三任总书记任期的头年。 在对外关系上,放弃韬光养晦,让唯上的“战狼”把党国的真实面孔袒露在世人面前,其中破坏最大的就是中美关系。美国认定北京将会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危险,拜登政府在推出一系列限制向中国出口高科技包括高端芯片及制造设备的措施之后,8月9日又签署最新对华投资禁令,限制美国企业投资中国敏感科技,包括半导体、量子运算以及人工智慧等领域。白宫虽然宣布不打算与中国脱钩,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说,“美国对华投资禁令将进一步推动美中脱钩”,这一进程已经启动,后果难以估量。“北戴河会议”会采取措施反击拜登禁令吗? 其实,北京目前面临的最严重最紧急的难题应是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在中美贸易战最激烈的时期,习近平曾设想过经济内循环,以及重拾毛泽东自力更生的方针。三年清零后,中国经济呈现出空前衰败的局面,让这一脱离世界自个内循环的空想也完全落空。从今年上半年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分析,支撑中国经济的几大支柱都出了极大问题,房地产面临崩溃,出口萎缩,经济增长不再,陷入通缩。在经济领域,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不好的消息。 金融时报11日报道,“北戴河会议”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抢救中国的经济。但在国家安全及党控制一切比 经济复苏更重要下,要讨论结构性经济改革异常艰难。报道援引加州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史宗翰表示,这是因为官员们担心这会激怒最高领导层。他认为,没有人可以建议减少军事、国防、维护内部安全以及对民众大规模电子监控的开支。 中国经济陷入困境,前景不明,习近平何解?中国问题专家邓聿文认为,习近平将很难找到“解”,“因为造成中国经济一落千丈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由于他大权独揽,政令己出,破坏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扰乱了经济规律,让中国经济彻底熄火。”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订阅 但是,最大的一个疑问是,习近平对中国经济目前的困境到底有多大程度的感知?他周边尽是歌功颂德的大臣,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能给非常自负的习近平讲实话?从官媒传播的信息来看,尽管经济疲弱,官媒还在吹捧习近平亲自指挥的英明。在国际关系上,习近平对自己把中国拖入险境到底有多大程度的感知,从他自认“东升西降”,从而作出一系列误判来看,习获得的信息可能是他的近臣为了讨好他而提供的信息,一些剔除了危险信号的信息。 但从习撤换火箭军一批高级将领来看,习似乎又对自己所处的“孤家寡人”的地位有相当的感知,他不断地讲保江山,讲政权安全,要求全党对他忠诚,要求全党捍卫“两个维护”,“两个确立”。 有分析认为,这说明习近平的不安全感是深重的。秦刚消失,火箭军一锅端,到底是亲信也不可靠,还是习近平登上权力绝顶,孤家寡人,疑心越来越重? 所以他不断地讲“保江山”,讲政权安全,“防患于未然”,只有他的安全,才是国家的最高安全,为平复这一步安全感,就要不断地整肃,不断地“反腐”,而最近国安部动员全国人民动手抓间谍,举报间谍就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 来源 : RFI
Read More

拜登称中国为“定时炸弹” 北京反击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总统拜登关于中国是“定时炸弹”的说法引发关注之后,白宫发言人柯比周五表示,总统相关言论指的是中国内部经济和社会紧张局势可能会影响到北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据路透社报道,此前拜登在周四的一次演讲中将正在面临增长疲软等一系列经济挑战的中国称为“定时炸弹”,但是他错误引用了中国经济数据。 “他们(中国)遇到了一些问题。这很不妙,因为当坏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做坏事”,拜登在犹他州的一次政治募款活动上说,“中国是一枚定时炸弹……中国遇到了麻烦。中国过去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大约在8%左右,现在却只有将近2%。”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为4.5%,第二季度增长率达到6.3%。而在第一季度环比增长率达到2.2%之后,第二季度的环比增长率仅为0.8%。2022年中国GDP比前一年增长3%,远低于中国政府之前提出的5.5%目标值。 白宫发言人柯比(John Kirby)周五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令人担忧的一个领域是“他们欺凌、胁迫和恐吓世界各国的方式”,包括提供高息的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然后在借贷国家违约时扣押资产。 柯比表示,正是出于这些担忧,美国政府才提出了有关33亿美元补充资金的预算请求,这一款项将用于增加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从而为他所说的“来自中国的危险贷款”提供可靠的替代选项。 这一请求很不寻常,因为补充预算通常是预留给紧急需要的,比如战争和灾难。这位白宫发言人强调:“是的,对于我们来说,具备提供替代选项的能力就是一项紧急需求。” 拜登在周四的讲话中强调,他不想伤害中国,也希望和中国保持理性关系,但是对该国经济的未来前景持担忧态度。 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周五在发给路透社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反对美方试图拿中国做文章,抹黑中国或贬低中国的前景。”该声明并未提到拜登,但是警告华盛顿不要把北京“当作替罪羊”,也不要煽动“分裂和对抗”。 刘鹏宇还强调,中国的经济增长持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新华社周五发表“新华时评”指出,“唱衰中国,只会在事实面前反复碰壁”。作者认为,美国国内困局难解,拜登政府则“把唱衰中国当成拯救美国经济的政策选项”。文章称,美国应更多从自身不负责任的财政货币政策找原因,多从“脱钩断链”的政治操弄中找根源,而不是“转嫁矛盾,自欺欺人”。 拜登关于“定时炸弹”的言论让人想起他在六月的另一场筹款活动上发表的讲话,当时他称习近平主席为“独裁者”。当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刚刚结束了旨在稳定双边关系的访华之旅。中国称拜登的相关言论是挑衅。 “这(美中关系)是非常艰难复杂的双边关系,也是世界上最举足轻重的双边关系。总统深知这一点”,白宫发言人柯比周五在回应记者提问时强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继续改善我们的沟通渠道。” 对于拜登最新言论是否会影响到今年内美中领导人会晤的计划,柯比没有发表评论。外界猜测,拜登有可能会在下个月由印度主办的G20峰会期间与习近平举行会晤。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目前正面临通缩风险,和大多数其他国家普遍存在通货膨胀形成对比。 美国一直在应对高企的通货膨胀,目前劳动力市场发展较为强劲。 来源…
Read More

美众议院通过《国防授权法》 禁止使用台湾被列入中国领土地图

美国国会众议院当地时间7月14日,以219票比210票表决通过2024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 这项总金额高达8742亿美元的法案除涉及美国国防、能源、科技投资,军事人员辅助、医疗、教育等内容外,应对中国影响力以及支持台湾的军事阻吓能力等格外受到关注。 在有关中国的部分中,法案要求美国国防部提交年度性中国军力报告时,需要纳入对中方关键和新兴科技领域的发展状况评估,并确定主导每项技术的主要中方实体;确保美国关键供应链不受外国对手制约;限制由美国国防部资助的相关研究计划与中国解放军附属机构合作,以防止敏感技术泄露。 法案同时要求美国国防部继续推动军事能力现代化,包括储备低成本反舰武器,在印太区域制定部署陆基导弹计划,以及扩大无人机、水上与水下舰艇在印太区域的阻吓力量等。 在有关台湾的部分中,法案禁止美国国防部使用台湾被划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的地图、支持美台进行更多涉及联合演习及军事训练的协调行动,包括邀请台湾参加2024年环太军演。法案还要求美国行政部门就解决对台军售延宕交货的问题提出报告、加快提供台湾应对不对称防卫能力的武器装备,以及要求五角大楼就建立美台联合军事计划小组等作出评估。 本台此前报道,正在华盛顿访问的台湾跨党派立委代表团当天也对美国众议院通过上述法案表示欢迎,并感谢美国国会不分党派对台湾安全防卫的支持。 预计,美国参议院下周也将就参院版本的《国防授权法》进行辩论,参众两院协调版本经最终表决通过后,将送交总统签署成为法律。 来源:RFA
Read More

美国众院通过一则涉台修正案,禁止五角大楼使用把台湾划入中国版图的地图

美国联邦众议院星期四(7月13日)通过的2024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NDAA)中包含一则涉台修正案,该修正案禁止美国国防部使用任何将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图。 众院通过的国防授权法案涉及美国国防部2024财政年度8860亿美国的国防开支,但是修正案规定,美国国防部不能将任何资金用于采购或使用任何将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图。 “授权发放的任何资金都不能用来制造、采购或展示将台湾、金门、马祖、澎湖、乌丘、绿岛或兰花岛描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一部分的地图,”国防授权法案的这项修正案说。 修正案由来自威斯康辛州的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汤姆·蒂法尼(Tom Tiffany)提出。他把这一修正案称为“诚实地图”案。 “我们大家都知道,台湾不是,也从未成为共产中国的一部分。任何与之不合的主张都显然是虚假的,”蒂法尼指出。 “这项修正案要求我们所使用的地图只反映一个简单的现实:中国是中国,而台湾是台湾,”蒂法尼又说。 台海两岸自1949年起就一直分离分治,互不隶属。但是北京一直坚持拥有对台湾的主权,而且即使诉诸武力也要实现两岸的统一。中国解放军为了有朝一日以武力夺取台湾,几十年来一直为此扩军备战。近年来,随着中国军力的提升,北京对台湾的武力恫吓和威胁日益严重,中国军方机舰在台湾周边海空域进行大规模军事训练和演习也越来越频繁。 由于美国政府与北京保持外交关系,并与台湾维持非政府但是非常密切的经贸、安全和人文等领域的关系,而且华盛顿还坚持基于台湾关系法、美中三个联合公报以及对台六项保证基础上的一中政策,美国相关部会在对台湾地位作描述或展示中国地图时,常常在有意无意之间将台湾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内。 去年三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由蒂法尼提出的类似修正案,禁止美国国务院使用任何将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图。 2018年,美国国防部在放置在官网上的一份有关全球核武器部署状况的报告中无意中使用了一张将台湾归入中国的地图,后来被迫从官网上将这份报告撤下。 2021年7月,美国众议院曾通过法案,禁止联邦政府出资“制作、采购或展示任何将台湾描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的地图”。该项内容后来被纳入一部总体开支法案,在参众两院获得通过后,于2022年3月由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签署成法,但是最后的文字被改为:联邦政府不得从这笔开支中出资制作、采购或展示“不准确”描述台湾领土及其政治经济体制以及由台湾当局管理的岛屿的地图。 今年3月,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对2020年通过的《台湾保证法》进行修正。修正案要求美国国务卿对国务院有关与台湾关系的指导原则进行定期审议和更新汇报,并要求在《台湾保证法》中加入“指明机会和方案,以取消对台湾关系所自我施加的限制”字样。这部法案目前在参议院尚无立法进展。 根据美国之音此前报道,美国国务院对全球发布的旅行警示(Travel Advisory)本周二重新发布对台湾的旅游建议,原先两处以“国家”(country)称呼台湾的字眼被改为“台湾”,引发台湾媒体注意。但是针对媒体询问,美国在台协会(AIT)表示,美国对台政策没有变化。 来源: VOA
Read More

中国第二季经济增长被看好? 专家指恐被误导性夸大

中国国家统计局下周一(7月17日)将公布第二季经济成长率数字,法新社的一项调查预测相较去年将大幅增长。不过分析人士表示,鉴于中国去年第二季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经济基数本来就低,周一政府公布的数据可能会误导性地被夸大。 一年前因为新冠疫情失控,在骤然实施封锁、旅行限制和工厂关闭等措施常态化的情况下,中国第二季的经济同比增长仅0.4%,这是近年来最低的季度数据之一。 法新社采访的13位专家预测今年4月至6月中国经济增长将来到7.1%。但是国际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首席中国学家馬青(Gene Ma)认为,法新社采访专家所预测的数字是因为前一年的基数过低而被人为地高估。 今年第一季中国经济同比增长4.5%,反映出去年12月清零政策突然结束后经济活动复苏。然而某些行业复苏缓慢,仿佛失去了动力;就业市场低迷和对未来的普遍不确定性,也反映了着消费者的信心还在谷底。 推广可持续全球贸易的非盈利机构韩礼士基金会(Hinrich Foundation)的研究员斯图尔特·帕特森(Stewart Paterson)指出,从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人现在不敢过度消费,影响层面包括度假旅行、购车和购屋。 官方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有五分之一的中国年轻人失业,下周一公布的6月份数据可能会再攀高。 穆迪分析公司的宏观经济学家哈里·墨菲·克鲁斯(Harry Murphy Cruise)表示,就业市场的需求低迷意味着企业在招聘方面犹豫不决,在扩大业务之前采取“观望”态度。他说,中国去年反复封锁和突然开放的政策转变,加剧了企业的犹豫。 这反过来又引发了通货紧缩和总体物价下降的担忧,可能会将进一步加剧中国的经济困境。 专家预测,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上全球经济低迷和全球通胀也在过去几个月对出口造成压力。 过去数十年来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出口一直都是对中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杠杆。然而根据海关数据显示,6月份出口下降…
Read More

中国央行反驳通缩观点 看好经济前景

(德国之声中文网)多家媒体日前报道,当西方国家努力应对通胀时,中国正面臨通货紧缩。然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週五(7月14日)反驳了这个说法。 “目前没有通缩,下半年也不会有” 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刘国强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记者会上表示,相较于他国经济高通胀的情景,中国物价相对平稳、近月亦开始走低,但中国当前经济情况与历史上的典型通货紧缩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并没有、下半年也不会出现通缩情况。 根据中国官方数据,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6月份回落至零,不仅创下2021年2月以来新低,更触及通缩分界点。《华尔街日报》指,近两季度以来,中国多项经济指标持续低迷回落、楼市交投不振,与此前因松绑“清零”政策后出现的经济快速反弹形成鲜明对比,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预期也开始转弱,引发了中国即将陷入通缩困境的预期。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首席亚太经济学家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中国国内需求确实疲软,市场呈现非常负面的情绪。 然而,刘国强强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当前面臨的挑战是疫后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他对中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称经济循环和居民收入、消费等已开始好转,且随著政策效果显现,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弥合。他预期CPI有望于8月后逐步上行,中国全年CPI总体走势预计呈U型;年内物价水平先降后升,有望于年底向1%靠拢。 《华尔街日报》指出,刘国强此言释出中国将继续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 17日,中国将公布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或能提供更多关于中国经济状况的线索。 为什么外界说中国“逆势通缩”? 巴克莱银行(Barclays)的金融专家认为,中国陷入了“困难的通缩氛围”。通缩意味著价格普遍下跌,导致销售、工资和投资全面下降的螺旋式发展,对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 《金融时报》13日分析中国通缩的成因。报道指,中国与他国同样寻求藉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来应对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2020年至2022年进行了发行债券、调低利率等措施;在财政刺激措施方面,则针对基础设施支出和企业等领域,以减税、降低人民薪资中强制纳入社保的比例,以及其他避免失业的措施为主。 相较之下,美国推出了更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计划,让消费者直接获得了的补助和失业救济金。 报道还指出,严格、长期的防疫封控政策也让中国失业率飙升、对家户资产负债表造成严重损害,房市崩溃也打击商品价格,降低了生产者价格通胀。公部门方面,中国多地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困境;私营部门则产能过剩,并因消费需求疲软而不愿投资。 报道指,这样的通缩趋势若留下根深柢固的印象,将进一步抑制企业投资,而消费者则将因担心工作不保、房价继续下跌,而愈发减少支出,让消费复苏进一步丧失动力。 来源:DW
Read More

中国房市继续下行 “提前还贷”成趋势

德国之声中文网)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如今继续呈现出下行的趋势。中国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了2023年6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其中有31个城市的新房价格环比小幅度上涨,但房价环比有所下跌的城市有38个。 在二手房方面,价格下跌的趋势和范围更加明显。今年6月,统计的70个城市中,有63城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其中跌幅最大的是上海。6月份二手房成交价格与上月环比下跌了1.2%。其次是南京、唐山和徐州。 从新房的环比价格来看,长春(0.5%)、上海(0.4%)和杭州(0.4%),是涨幅最高的三个城市。但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具指标性的城市房价来看,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环比还是同比,价格下跌的趋势都比较明显。 延伸阅读——专访沈栋:习近平擅权斗但愚蠢 中国媒体“澎湃新闻”不久前曾报道称,2023年6月仅不到3成的百强房企单月业绩同比增长,环比增长的企业在百强房企中也只占到半数。有近6成百强房企的单月业绩同比降幅大于30%,其中27家企业业绩降幅大于50%。 房市的颓势也反映在建筑行业。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2.6%,降幅比1-4月份扩大1.4个百分点。目前房屋在建规模减少,1-5月,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6.2%,降幅较前4个月有所扩大。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2%,降幅比1-4月再扩大1个百分点。 2023年以来,中国楼市在2、3月份出现了一波较为明显的反弹,但随著疫情封控期间被压抑的住房需求的释放,自4月份起,楼市快速降温。在对半年度业绩尤为重要的6月,过往房企都会加大供应力度以推动销售,但今年明显积极性不足。国信证券研报显示,今年6月单月,房企供应量创下近5年同期新低。 同时在整体经济大幅度下行,通缩局势日渐明显的大环境下,“提前还贷”,也成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数月以来的一个新热词。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总体减少。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对此表示,这主要是因为理财收益率、房贷利率等价格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居民使用存款或者减少其他投资提前偿还存量贷款的现象大幅增加。 其实,提前还房贷从2023年年初就已经引起了中国官媒的注意。“人民日报海外版”于2月15日就曾报道过“扎堆提前还房贷”的现象。民众提前还款的动机包括节省利息,减轻月供压力。包括投资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降,也是许多民众更愿意把资金拿出来提前偿还银行购房贷款的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指出,前些年发放的存量房贷利率仍然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这与提前还款大幅增加有比较大的关系。提前还款客观上对商业银行的收益有一定影响,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中国人民银行“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是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 无论是提前还贷还是房价下跌。中国房地产市场继续面临下行压力的趋势十分明显。北京的一位长期关注房产价格走势的消费者告诉德国之声,疫情管控措施结束后,北京200平米以上的大户型二手房产曾经一枝独秀般的于2023年年初迎来过一波强势上涨。但之后价格就连月下降。而如今大部分人选择提前还贷,是因为之前购房者的房贷利率都比眼下的抵押贷款利率要高。所以许多人选择了提前还款,然后再重新抵押贷款。 来源:DW
Read More

路透独家:萧条袭来,北京重拾魅力攻势盼外国投资者重返中国

路透社周五(7月14日)发表的一篇独家报道说,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正在筹备一个特别研讨会,邀请全球一些最大的投资公司参加。研讨会的议题是如何在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和经济严重疲软之际鼓励外国投资者继续向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投资。 这个消息来自路透社的三名消息来源。会议计划下周五在北京举行。会议重点讨论以拥有美元计价资产的投资公司目前在中国所处的状况以及它们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就在这次研讨会召开之际,全球投资者和银行不断发出警告,人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正在减弱。中国疫后经济复苏正在失去动力,美中关系因国家安全问题而持续恶化,其中包括台湾问题、美国对先进技术出口的控制和中国国家主导的产业政策等。 消息来源表示,举行这种议题明确、涉及投资中国的全球基金经理面临的各种挑战的会议不同寻常,它反映出北京对提振外国投资者信心的急迫心情。 消息人士说,参加研讨会的人包括:私募股权(PE)公司(即普通合伙人GP)等大型中外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者或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和养老基金在内的有限合伙人(LP)。 中方将鼓励与会者就如何应对他们在中国遇到的业务挑战提出建议、分享他们对经济前景的看法。 消息人士还表示,全球基金可能会派出驻中国的高级管理人员参加会议,不过有些高管人员将专程飞往中国,参加研讨会。 2022年,中国经济因受封城抗疫措施的拖累,仅增长了3%,这是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出现的最差表现。今年年初,中国当局突然取消了这些抗疫措施,引起经济的短暂反弹。但是反弹很快就失去了动力。其主要原因是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加和中国与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 还有一些消息来源说,中国监管当局在过去的一年中对中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展开了严厉的打压,这给私募基金和投资者对投资回报前景的评估和投资机会的减少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他们正在调整其中国战略。 加拿大第三大养老基金–安大略省教师养老金计划 (OTPP)今年一月表示,将暂停其对中国私人资产的直接投资。 消息人士说,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将会在这次研讨会上发表讲话。不过,证监会没有就此向路透社的询问作出证实。 研讨会的组织者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该机构没有对路透社的询问立即作出答复。 最近几个月来,中国的经济数据令人失望,导致MSCI中国股市指数同比下跌2%,大大低于全球股市15%的涨幅。人民币也一直在八个月的最低点上下徘徊,迫使一些投资者放弃了他们的中国投资策略。 行业追踪机构Preqin(睿勤)的数据显示,专注中国业务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资金(以美元计价)筹募工作遭遇了十年来最差的情况。筹资金额只有55亿美元,远低于2021年同期的276亿美元。 香港经济研究机构东方资本研究院(Orient Capital Research)的董事总经理安德鲁·科利尔表示,中国当局以国家安全名义对企业实施的打压、对科技行业进行的严厉整肃和对外国人展开的严密监控等做法都让全球企业相信该是他们离开中国的时候了。…
Read More

“中国已经改变了”:德国政府公布中国战略

德国政府星期四(7月13日)公布了人们等待已久的对华关系战略,指出了德国与这个亚洲巨人是“系统性对手”并且需要减少经济依赖风险,但是也强调柏林方面希望与北京共事,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并维持贸易关系。 这份由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Iaf Scholz)的内阁批准的报告是建立在德国一个月前公布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之上。朔尔茨的三党联盟在2021年末上任时曾允诺制定一份“全面的中国战略”。 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而且是有27个成员国的欧洲联盟人口最多的国家。德国的战略是走平衡:殷切希望维持与其近年来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良好关系,同时对北京的不断强势以及拒绝批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存于戒心。 德国外交部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说:“对德国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但是,系统性对手关系这个层面近年来走到了前沿。” “任何观察中国的人都知道,它将带着什么样的自信而决定性地影响我们世界的发展——在国内更具压制性,在国外更具进攻性,”贝尔伯克说。“中国已经改变了,因此,我们的中国政策也必须改变。” 去风险,减少依赖 德国政府在这项战略报告中表示致力于确保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变得更为公平、更具可持续性并且更加互惠。”这份战略报告指出,“中国对欧洲的依赖时刻在减少,而德国对中国的依赖近年来变得更为重大。” “我们无意阻碍中国的经济进步与发展,”这份战略报告说。“与此同时,去风险是紧迫需要。然而,我们不寻求两国经济的脱钩。”这段话与七国集团今年5月发表的声明类似。七国集团由主要工业化国家组成,包括德国。 德国政府表示期望各公司“密切关注与中国有关的相关事态发展、数据和风险。”德国政府还说:“我们将与对中国有特别敞口的公司就其与中国有关的风险分析进行秘密讨论,谈及他们与中国有关的风险分析,希望及时发现集中风险。” 贝尔伯克说,德国必须更有力地聚焦于国家的经济安全。她说:“那些使自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市场的公司将来必须自己承担更沉重的财务风险。” 柏林殷切希望避免再犯德国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犯过的错误。当时,德国的天然气供应过多依赖了俄罗斯。去年,柏林终止了那种依赖关系,而俄罗斯则最终切断了供气。 贝尔伯克说: “由于俄罗斯的侵略战争,全社会花费了2000亿欧元来让我们摆脱某种依赖性,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 关于台湾 新战略报告明确表示,德国不会被吓倒而停止与自治的台湾做生意。这份战略报告说:“德国在很多领域与台湾有着密切与良好的关系,并且希望扩展这些关系。” “台湾海峡现状只能通过和平与双方同意的方式来改变,”这份战略报告说。“军事升级也将影响德国和欧洲的利益。”…
Read More

德语媒体:中国变了,对华政策也必须改变

等待多时的德国政府的”中国战略”公布后,德媒注意到肖尔茨总理在第一时间发帖强调”合作”。《南德意志报》则认为,新战略忽略了意识形态的根本冲突。有专家指出,在地缘政治冲突背景下,自由贸易和开放型市场正在同人们告别。 文件的”所有腔调既不新、也谈不上令人耳目一新。德国针对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制定怎样的政策从来就形同走钢丝,这一点还将持续下去。肖尔茨总理的首席新闻官黑贝施特莱特(Steffen Hebestreit)在宣布中国战略的新闻会上这样说:’首先,我们愿意同中国继续保持合作,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不忽略困难的议题’。 “文件公布后,肖尔茨第一个推特中的第一句话也如出一辙:’我们将同中国在经济和气候领域继续合作’– 显然对肖尔茨非常重要的是,再次重申同亚洲巨人的伙伴关系,尽管困难重重。 需要中国同气候变化做斗争,这一点贝尔博克领导的外交部也心知肚明。只是在这里(外交部)人们更明确地彰显人权问题。” 文章最后写道,这份中国战略”留下许多解读空间,这样,就如何才是与北京打交道的正确方式这一问题,各方的角力会持续下去 “几十年来,德国的对华政策首先是促进经济政策。而如今,联合政府宣示了其立场:’德国政府忧虑地看到,中国为服务于一党体制的利益,努力对国际秩序施加影响,比如淡化人权的地位’。 中国政府不会愿意读到这类文字。贝尔博克介绍中国战略时虽然称赞中国的改革为8亿人脱贫,但紧接着立即谴责港府用100万港币悬赏逃到国外的政治异议人士。” 《时代周报》网络版的这篇文章认为,”文件涉及了双边关系中所有批评性内容,其中一些显得含糊,比如,贸易政策和投资领域中的’去风险’究竟意味着什么?然而,在中国对德国这样的民主国家构成战略挑战的问题上,文件明确无误地写道:’中国发生了变化’,’这一点以及中国做出的政治决策迫使我们在应对中国时也做出改变。” 文件的”所有腔调既不新、也谈不上令人耳目一新。德国针对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制定怎样的政策从来就形同走钢丝,这一点还将持续下去。肖尔茨总理的首席新闻官黑贝施特莱特(Steffen Hebestreit)在宣布中国战略的新闻会上这样说:’首先,我们愿意同中国继续保持合作,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不忽略困难的议题’。 “文件公布后,肖尔茨第一个推特中的第一句话也如出一辙:’我们将同中国在经济和气候领域继续合作’– 显然对肖尔茨非常重要的是,再次重申同亚洲巨人的伙伴关系,尽管困难重重。 需要中国同气候变化做斗争,这一点贝尔博克领导的外交部也心知肚明。只是在这里(外交部)人们更明确地彰显人权问题。” 文章最后写道,这份中国战略”留下许多解读空间,这样,就如何才是与北京打交道的正确方式这一问题,各方的角力会持续下去。 “几十年来,德国的对华政策首先是促进经济政策。而如今,联合政府宣示了其立场:’德国政府忧虑地看到,中国为服务于一党体制的利益,努力对国际秩序施加影响,比如淡化人权的地位’。 中国政府不会愿意读到这类文字。贝尔博克介绍中国战略时虽然称赞中国的改革为8亿人脱贫,但紧接着立即谴责港府用100万港币悬赏逃到国外的政治异议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