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Category
News
479 posts
南京大学国际金融管理研究所裴平:共建一带一路跨境金融实践 提高金融国际竞争力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陈佳怡)12月8日,南京大学国际金融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裴平在2023滴水湖新兴金融年度大会“跨境金融-创新发展跨境金融,推进高水平开放”分论坛上表示,建设金融强国不单要苦练内功,还要放眼世界,通过共建一带一路跨境金融实践,提高中国金融国际竞争力。 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优化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跨境金融实践?裴平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是充分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长期资金投入。二是要鼓励中国的银行保险机构向共建国家提供金融产品服务,增加金融影响力。三是与共建国家以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提高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四是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增加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代理行数量,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提供便捷的支付、转帐和信用证人民币综合服务。五是吸引共建国家在中国境内市场、香港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扩大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力。六是支持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七是加强合作伙伴中央银行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八是团结和联合合作伙伴,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 来源:News.cn
费加罗报说中国战略失败 拜习会反映美国再次掌握主导权
法国费加罗报分析APEC拜习会,指两国氛围已变。习近平因肆无忌惮的攻击性和权力贪婪等战略错误付出高昂代价,让美国和亚洲有所警觉,“权力关系天秤已向美国倾斜”,而中国绝非无敌。 在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峰会登场前,美国总统拜登15日于旧金山以南约48公里的费罗丽庄园(Filoli)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全球强权元首面对面,两方互动与对话内容受国际瞩目。费加罗报(Le Figaro)专栏作家巴维黑(Nicolas Baverez)19日针对美、中在这场会议后的权力关系演变进行分析,认为“面对中国,美国再次掌握主导权”。 近年美中关系紧张,今年初中国间谍气球飞越美国上空更使双方互信降至冰点,而双方这次谨慎重启对话,带来了“绥靖的讯号”。费加罗报专栏指出,尽管拜习两人在会后没有举行联合记者会,但这次会面也让美、中恢复自2022年8月时任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的裴洛西(Nancy Pelosi)访台后便切断的军事联系管道。此外还讨论共同打击鸦片止痛剂芬太尼(fentanyl),以及防止AI人工智能风险等议题。 “进展有限。中国警告没有任何事能阻挠台湾‘统一’,美国则重申不支持独立,却也反对中国以武力控制台湾的立场,这意味着将继续向台运送武器以面对北京入侵和封锁的风险。”专栏还指出,中方对美国要求其介入俄罗斯和伊朗以避免俄乌战争与加萨情势升温没有回复;美方对于锁定北京的经济制裁武器和半导体禁运也没任何退让。“两国对全面对话架构和对抗全球挑战途径并无共识。”中国没有放弃数位极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美国也将持续经济、科技和军事围堵政策。“就实质来说,什么也没变。” 然而分析指出,“旧金山的气氛已出现改变”。拜登强势推动美国理性竞争管理途径和议程;“而习近平面对其正面对抗战略的失败,则采取策略性后退,努力说服美国大企业家老板再次投资中国。这演变反映了宰制21世纪历史两大巨头的权力关系天秤,已向美国倾斜。” 据中央社引述该报称,高级文官兼资深记者巴维黑说,“习近平为太早对美国发动攻击的错误而付出高昂代价”,也就是在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伊拉克和阿富汗挫败等一连串事件后,“便认为美国不可避免的衰落”。“习近平透过肆无忌惮的攻击性和对绝对权力的贪婪,让美国觉醒,并在亚洲制造焦虑和动员好对抗中国强权,并让中国停摆。” 最后费加罗报专栏表示,前方变量仍多,尤其美国明年大选,前总统川普(Donald Trump)有回锅可能,旧金山会面只是庞大文明冲突中谨慎迈出的一小步,却带来珍贵资讯。“21世纪不一定是中国的。以中国为首的极权帝国既非不会犯错,也非无敌。只要民主国家制定和实施长期策略,并展露一致性和耐心,就拥有优势”。 来源:RFI
专栏 | 中国透视: 2023年中国经济困局
1. 预期破灭,2023年经济下行 背景 2023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中国经济的状况,不胜唏嘘。 遥想47年前,1976年毛泽东死亡而文革结束时,中国在世界140个国家中是排名第二的最贫穷国家。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新政借鉴了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以前的成功故事,宣布了对外国“改革开放”,国退民进,放权让利于民营企业,开放中国市场,引进外资,导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工厂。 习近平上台后,为了自己的权力巩固和历史地位,扭转改革方向,实施国进民退政策,恢复国有企业主导地位。在习近平上台之前的2012年,只有32%的银行贷款流向了国有企业。到2016年,国有企业获得了83%的贷款,中共并且迫使许多私营企业在管理决策中接受中共分支机构的干预,打击卓有成绩的民营企业家。 习近平的经济政策倒退,加上战狼外交遭致美国西方围堵孤立、高科技封锁和去风险化,再加上三年大疫情特别是2022年上海的残酷封城清零政策,中国经济遭受重创。原本国际国内预期,中国政府在放弃荒谬的动态清零后,中国经济将出现大幅度反弹,但是,这种期待成了巨大的肥皂泡,不仅反弹破灭,而且经济遭遇了可怕的下跌。 这些经济下行的基本状况及其数据如何?特别是与美国的对比,与过去的差别如何? 2023年中国GDP难于达成政府预定的目标,中美GDP差距扩大 日本经济新闻社和日经QUICK新闻汇总的中国经济学家调查显示,中国的2023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预测平均值为5%。比3个月前的上次调查降了0.5个百分点。 预期的幅度在4.5%~5.6%之间。在作出回答的29人中,至少有26人比上次调查时下调了预测值,占4成的12人的预测值降至4%。虽然 7~9月GDP预测平均值同比提高到4.4%。但整体上已经很难达到中国当局年初目标5%了。 2023年全年的数据要一个多月后才能公布。但从第三季来看,很明显中国进一步落后于美国。以人民币计算,中国名义GDP同比增长不到3.5%。以美元计算,由于人民币今年的贬值,中国名义GDP明显缩水。 相比之下,美国上季度的GDP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以上。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通货膨胀,但也要归功于持续的消费支出和制造业的复兴。 四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中国年度、季度经济增量低于美国的现象已经出现。近年来中美差距在GDP全球佔比上不断拉大。数据显示,2021年,中美GDP差距为5.2万亿美元,中国GDP佔比美国GDP约77%,达到历史高点;2022年,中美GDP差距扩大至7.47万亿美元,中国GDP佔比美国GDP约70%。2023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中美差距继续拉大,仅佔美国GDP约63%。 中国资金大规模流出 2023年9月,中国资金净流出额达到7年零8个月以来的最大规模,资金流出正在加速。有观点认为,由于外资企业的业务缩小和富裕阶层的资产转移,使得投资资金的外流加剧。人民币面临下行压力,监管也将加强。 9月份从中国的净流出资金为539亿美元,是2016年1月因人民币贬值等原因导致的资金外流…
多重利好政策助中国入境游市场加快复苏
新华社昆明11月21日电(记者严勇、赵智钦)过去半个月,施金杰和团队一直在加班,刚接待完70多位美国游客,又忙着为德国、印尼等国的外籍游客安排好行程。 “今年以来,我们服务的境外游客人数增长了近1倍。”施金杰是北京的一名金牌向导,他带领的团队具备英文、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韩语等语种服务能力。 今年以来,随着入境游逐渐回暖,他和团队业务量明显上升。暑期和国庆期间,团队接待了来自俄罗斯、德国、英国、匈牙利、奥地利、美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游客。 在施金杰看来,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文化、特色美食等对外国游客尤其充满吸引力。以北京为例,看故宫、登长城、吃炸酱面、逛胡同……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全新体验。“大家明显比以前忙,接到的外国游客订单也越来越多。” 携程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入境游市场正处于加速复苏阶段。今年1月至10月,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25%,接近2019年同期的八成。今年第三季度,入境游订单环比增长34%。 11月19日,为期三天的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云南昆明落下帷幕。期间举办的全球旅行商大会上,携程宣布在国际版Trip上搭建入境游服务平台,打造外国人中国游玩的一站式门户。今年9月,Trip上线“中国旅游指南”,目前已服务近10万名海外游客。 一些海内外知名文旅业客商也表示,中国入境游市场潜力巨大,有望迎来反弹和飞速发展。他们对此充满信心,将加大对中国旅游市场的投资力度。 “今后两年,我们计划在全球开十多家度假村,其中一半将是在中国。”复星旅文副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地中海俱乐部全球总裁亨利·吉斯卡尔·德斯坦说。 中国旅游集团副总经理兼中旅旅行董事长石善博说,在入境签证等政策助力下,日本、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入境申请量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以商务、探亲等需求为主的入境游市场率先恢复,旅游签证量逐月改善。 他说,随着国际航班量逐步增加,签证申请流程优化,国际旅游产业链将进一步修复,我们有理由对明年的出入境游市场有更加乐观的期待。 匈牙利国家旅游局代理副局长茹饶说,在她自己申请赴中国的个人签证期间,欣喜地看到很多匈牙利旅客选择来中国旅游。这说明中国对他们的吸引力很大。 旅交会期间,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举行中国入境旅游政策发布会,中国外交部、国家移民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近期采取的优化签证和提高入境旅游便利化政策措施。 旅游业界人士表示,这些措施将为外国人来华旅游等提供更多渠道和便利,进一步畅通中外人员往来,促进对外交流合作。 “中国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有很多东西可以看,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像现代化的深圳、国际范的上海、文化韵的西安,还有风景秀丽的昆明。”英国籍网红巴雷特说。 “我在昆明市文林街一家咖啡馆品尝咖啡和蛋糕,与朋友聊天,感受世界慢下来的样子。你还在等什么,来探索中国吧。”他向世界发出来中国旅游的邀请。 来源:News.cn
新华全媒+丨中国援外医疗队以仁心仁术搭建“健康桥梁”
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近3万人次,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与43个国家48家医院建立不同形式的对口合作关系;和有关国家合作建立25个临床重点专科中心,引入数百项新技术,从“输血式”援助转向可持续“造血式”合作……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记者8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获悉,60年间,中国援外医疗队覆盖面广,量和质不断提升,帮助当地医生提高医疗水平,留下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1963年4月,中国第一支援外医疗队抵达北非的阿尔及利亚,自此开启我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援外医疗历程。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何炤华介绍,60年间,中国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队员近3万人次,援建医疗卫生设施130余所,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为许多国家培养医疗人员10万余人。 在当地填补数千项技术空白,超过2000人次的中国医生获得受援国颁发的国家级荣誉,50多名队员牺牲在异国他乡……何炤华表示,中国援外医疗队这60年的历程,集中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秉承相互帮助、合作共赢的理念。 援外医疗是一项长期扎实推进的工作。如何确保医务人员的后勤保障及健康安全?对此,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副主任钟东波介绍,从北京做法来看主要包括:千方百计保障队员们的健康,建立网上跟踪制度,了解援外队员身心状况,及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充足及时保障医疗队各类物资;着力提升医疗队员能力和水平,通过远程系统提供最新疾病防控方案、诊疗指南等。 何炤华表示,下一步,我国将根据受援国需要,继续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派遣中国医疗队,深入推进对口医院合作,通过派遣短期专家组、临床带教、学术交流、远程指导等形式,支持受援国建立重点专科中心。同时,继续发挥传统医药的独特作用,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和合作,不断打造援外医疗工作新格局,更好服务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中医药在援外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传统医学的博大智慧。首支中国援柬埔寨中医抗疫医疗队队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科副主任樊茂蓉表示,作为一名呼吸科的中医师,当时在柬埔寨执行援外医疗任务时,医疗队主要采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当地民众诊断和治疗疑难杂症、常见病和多发病。 “最初来中医门诊就诊的以当地华人华侨和同胞为主,柬埔寨患者所占比例并不高,只有15%左右,但随着医疗队中医门诊在当地华人华侨和同胞中影响力逐渐提高,当地的患者也慕名来到中医门诊进行治疗。”樊茂蓉介绍,医疗队带去针灸、拔罐等简便易行的中医适宜技术,柬埔寨民众逐渐接受并认可中医药。 樊茂蓉介绍,医疗队在援外医疗工作中梳理出十多种中医优势病种,根据当地气候、饮食习惯等,制定中医诊疗方案。同时,队员们根据自己不同专业,深入到受援医院各个专科中会诊病人,参加当地疑难危重症、急症病人的病例讨论,运用中医药治疗方法,提高受援医院急危重症、疑难病的疗效。 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援外医疗队除了直接提供医疗服务外,还持续助力培养当地医疗队伍、推动当地医疗技术提升。 “2014年,埃博拉疫情肆虐非洲,全体医疗队员坚持如期参加援外医疗工作,按计划奔赴几内亚,在当地开展防疫培训,累计培训公共卫生人员和社区工作者近1700人,支持当地埃博拉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赢得几内亚政府和人民高度赞赏。”钟东波说。 在几内亚中几友好医院初步实现“大病不出国”的目标;在坦桑尼亚建立心脏病中心,大大减少该国患者赴海外就医需求,同时该医院还吸引周边国家的患者前去就医……何炤华介绍,我国援外医疗从“输血式”援助转向可持续“造血式”合作,帮助受援国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中国援卢旺达医疗队队员、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李俊升是一位援外医疗“老兵”。他说,作为一名中国医生,在异国他乡看到需要救治的病人,能竭尽所学帮助他们祛除病痛,挽救他们的生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中国援外医疗队既是人民健康守护者、中外友谊传递者,也是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6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白衣天使远赴他乡、接续奉献,用精湛医术生动诠释“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在异国谱写大爱之歌。 来源:News.cn
阿根廷新政府不愿加入金砖国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浑然不知
在阿根廷可能的下任外长表示阿根廷不再希望加入由中国和俄罗斯主导的“金砖国家”(BRICS)后,中国星期一(11月20日)重申,支持新的国家加入这个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组织。 路透社周二报道,阿根廷是今年8月在南非举行的金砖国家首脑峰会上被邀请加入该组织的六个国家之一。中国和俄罗斯正在推动更多国家加入,以抗衡西方国家的经济主导,谋求对由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进行重新洗牌。 沙特阿拉伯、伊朗、埃塞俄比亚和阿联酋是其他五个也被邀请加入的国家。 不过,俄新社援引阿根廷新政府提名外长人选的迪亚娜·蒙迪诺(Diana Mondino)的话说,阿根廷现在不会加入金砖国家组织。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周一在例行记者会被问及此事时称,她不掌握相关情况。她称,金砖合作机制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欢迎任何有意愿的国家成为金砖大家庭的一员。 阿根廷右翼的“自由前进运动”联盟总统候选人哈维尔·米莱(Javier Milei)星期日当选阿根廷总统。米莱和本身是经济学家的蒙迪诺都反对阿根廷加入目前还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的“金砖国家”。 蒙迪诺对俄新社说,“我们不理解目前对阿根廷的好处是什么。如果稍后证明有益处,我们将会再做分析。” 作为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哈维尔·米莱周日在胜选演说中表示,国家情况严峻。他承诺带来大幅改变:“阿根廷的重建从今天开始!” 目前,阿根廷正面对通胀飙升和贫困加剧带来的严峻挑战。米莱还对支持者说,“今天是让阿根廷人陷入贫困、无所不在的国家模式的终结,今天是阿根廷颓势的终结。” 米莱补充说,阿根廷将迅速着手改革脆弱的经济,“我想让你明白,阿根廷正处于危急境地,我们国家需要的变革是巨大的,没有渐进主义的余地。” 有分析表示,米莱获胜与其说是因为他有多特别,不如说是阿根廷民众对变革的需求,而这次选举所表达的是大多数阿根廷人的厌倦和政治疲惫,以及对现状的不满。 米莱承诺采取休克疗法挽救经济,包括关闭央行、放弃披索(peso)改用美元为官方货币、削减公共支出。他称削减开支为“电锯”计划,竞选过程中不时在造势现场挥舞电锯。 米莱承诺改善经济的剧烈措施,引起对经济萎靡不振的愤怒选民共鸣,但也引起其他人忧心。米莱的主张在阿根廷民众中引发强烈共鸣,尤其是因为生活压力感到愤怒的青年男性。 一些阿根廷人将这次投票描述为“两害相权取其轻”,虽对米莱挽救经济的做法感到担忧,但对造成今日经济危机的左翼执政党及其庇隆主义更感到愤怒。 米莱的胜选将重塑阿根廷的政治版图和经济路线,也可能冲击全球谷物、锂电池原料和碳氢化合物的贸易。米莱曾抨击阿根廷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和巴西,并说不与“共产党”打交道,希望强化与美国关系。 来源:VOA
菲律宾敲响战鼓,接连对华挥出2拳,敏感时刻,马科斯摊上大麻烦
尽管中美高层会晤取得一定成效,但按照我们对美国的了解,中美关系缓和的时间不会太长。果不其然,在南海方向,美国再次布局,菲律宾自甘堕落,试图引起新一轮的冲突。近期,菲律宾敲响战鼓,接连对华挥出两拳,企图通过这种方式,维护所谓的“南海主权”。 第一拳朝着中国民众挥出,根据菲律宾警方发言人报道,此前发生在马尼拉的一起绑架案件中,有6名中国人被绑架,截至目前已经有4名中国人遇害。此前,中国人被绑架,菲方声称会调查,可眼下,一个月过去了,菲律宾警方非但没有逮捕歹徒,反而错过了最佳营救时间,导致中国人遇害,甚至还有2名中国人下落不明。 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的国人都很气愤,我也很气。显然,菲律宾似乎并不在乎中方释放的善意,反倒是一头扑进了美国的怀抱。不得不说,国家与国家的格局,立竿见影。菲律宾渔民落海,中国海警竭尽全力营救,中方同胞在菲律宾遭到绑架,菲方警方的举动让人寒心。不过,这件事情,中方一直在跟进,相信我们国家也会讨回公道,希望剩下的2名同胞能平安。 无独有偶,我们接下来说菲律宾对华挥出的第二拳:菲律宾在中国岛礁盖三层小楼,试图通过雷达摄像头监视中方的一举一动。根据马科斯的安全顾问阿诺透露,菲律宾海警在中国中业岛上面建造警卫站,以便监控中国舰船。据悉,菲方所说的基站目前已经建成,预计将会在明年投入运营。 从拍摄的照片来看,一个两层半的小楼刷了点新油漆,挂了牌就开始鼓吹,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菲律宾要把中业岛打造成“中途岛”要塞呢。就算我们四舍五入将两层半的小楼称为三层,那也和中业岛13海里外的渚碧岛没有可比性。要知道,在同等目视距离中,我国渚碧岛上恢宏的建筑群,用肉眼就能看到,而菲律宾所谓的海岸警卫站,恐怕得要用望远镜才能瞥见。 个人认为,菲律宾此时大张旗鼓地对华挑衅,从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日前,根据菲律宾军方披露,在菲律宾南部南马京达瑙省的一次行动中,菲律宾军方打死11名极端分子。这场行动持续时间大约为20分钟,菲律宾军方没有人员伤亡。显然,菲律宾试图炒作一个更大的新闻来掩盖菲方内部矛盾。 此外,在这敏感时刻,马科斯收到噩耗,摊上大麻烦。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关于菲方这些挑衅行为,中国还未出,菲律宾国内先传出一个突发消息:在菲律宾兰老岛附近海域发生7.6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目前已经有人员伤亡。 来源:Baijiahao
淡化米莱批评 中国称愿同阿根廷推动两国关系
在表示不会与共产党人打交道的右翼自由主义者米莱赢得阿根廷总统大选后,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周二(21日)声称,中阿双边关系“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中方愿同阿根廷方面“继续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关系“行稳致远”。 阿根廷的总统大选结果周日(19日)出炉。极右翼选举联盟”自由前进党”候选人哈维尔·米莱(Javier Milei)当选为新一任总统。他曾公开批评中国和巴西这两大贸易伙伴,甚至将中国当局比作“刺客”,并称中国人民“不自由”。 在中国外交部周二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说,据俄新社报道,阿根廷当选总统米莱的外事顾问蒙迪诺20日接受采访时,针对是否会支持并鼓励对华贸易提问应询称,将停止与中国政府的合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就此回应时称,记者提到的内容与俄新社网站公布的采访内容“有出入”。毛宁还指,蒙迪诺在采访中表示,“外界对当选总统米莱的外交政策存在误读”,“如果阿根廷同中国或巴西这样的大国断绝联系,将是阿根廷外交的严重错误。” 路透社报道指,无法立即找到包含这些评论的采访版本。蒙迪诺也没有回应要求澄清她向俄新社发表评论的请求。 据路透社报道,本月早些时候,蒙迪诺曾表示阿根廷与巴西的贸易没有问题,至于中国,米雷将寻求结束不透明的国与国之间的交易。中国官媒迄今为止淡化了米莱的批评言论,但表示如果将中国排除在市场之外,那将是阿根廷的损失。 来源:RFA
130多艘船出动,中国开始填海,选在菲律宾腹地,小马科斯无胜算
这几个月来,从菲律宾方面传来的消息,几乎就没什么好消息,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菲律宾又来中国的南海周边惹事了。中国一直隐忍,现在看来,也是时候做出反击了。最近两则消息传来,简直大快人心,可以说,让小马科斯在挑衅中国这一块,胜算全无。 这第一个消息,是中国超过130艘民用船只倾巢出动,汇集在了中国南海的牛轭礁周边。菲律宾政府了解到相关信息后,表示对这种情况感到十分担忧。要我说,菲律宾政府这就是在瞎操心,牛轭礁一直都是中国南海海域中的一部分,中国渔船经常在这里作业。但是菲律宾不识相,厚着脸皮竟然把这里也划到了自己的一边。这次中国的130多艘渔船来到这里,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都算是对菲律宾进行的一次重重敲打,中国坚定自己的主张,固有领土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来侵犯。 说完第一个消息,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更振奋人心的第二条消息,中国终于开始要填海了。只不过,出乎大家的意料,这次中国填海的地点,不是呼声最高的黄岩岛,也不是仁爱礁海域,而是选在了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附近,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在马尼拉湾。 菲律宾政府想在这里进行填海造陆,但是自己国家的工程技术堪忧,无法担此重任。于是,不得不面向国际招标,好巧不巧的是,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十分争气,一口拿下了这个标,开始接手马尼拉湾的填海工程。但是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还是没有摆脱像其他中企那样,在国外的遭遇。从中标开始,他就一直被菲律宾和美国针对,项目也因为菲律宾政府上升到政治高度,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近,在层层考虑之下,小马科斯最终还是选择在重启项目的文件上,签下了字。毕竟,站在菲律宾的角度上来看的话,填海造陆完成后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小马斯科就算再糊涂,也不会把即将到手的好处再给扔出去。 中国企业在菲律宾重启填海工程,这个时间点选的就十分具有戏剧性。前面我们说到,菲律宾近半年来的挑衅动作不断,在国际大环境上来看的话,中菲之间的关系,还是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这个节骨眼上,小马斯科又来这么一出,着实让很多人都摸不着头脑。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菲律宾就算再怎么跳腾,也只不过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一枚棋子而已,想要真正地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并没有那么容易。换句话说,菲律宾挑衅归挑衅,但还是有所顾忌,不敢真的伤及中国分毫,不然,所有中国带来的好处,都会从菲律宾身上流走,到时候远在太平洋西岸的美国,会帮他吗?看看现在的乌克兰就知道,在利用完一个国家之后,美国瞧都不会去瞧一眼。小马科斯要是识相的话,就该乖乖低头,收紧自己在南海的小动作,避免把美国带入南海。正如均正平大校所说,仁爱礁不是美军舰的“后花园”,无论是谁来这里踩线,解放军绝不会置之不理。 来源:163.com
中国初婚人数连续九年下降 症结何在?
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相关人口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中国的初婚人数已连续第九年下降,相比2013年甚至减少了大约一半。而在全国三十一个省份中,仅有约三分之一地区的新出生人数多于死亡人数。中国人口结构如此异动的症结何在? 中国步入高龄社会之际,结婚生子的人数却越来越少。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3》,2022年,中国初婚人数首度低于1100万人,比9年前的峰值少了一半以上(55.9%)。最近的人口普查年鉴也显示,中国的初婚平均年龄在10年内推迟了4岁:人们从2010年的平均25岁第一次结婚,到2022年则是近30岁(29岁)才首度进入婚姻。 22岁来自广州的Chelsea Yao现在美国乔治城大学读硕士。她说,两年疫情之后感到“很迷茫”,不再期待找到相爱的另一半。她甚至和其他同龄人一样,有些恐婚:“看来平静的家庭,其实父母有很多矛盾。婚姻到最后就是大家过日子,等我们长大可以察觉到的时候会发现原来婚姻是这样的,心里会有点觉得没必要”。 Yao表示,她除了对异性没有什么相处之道,也感觉与其“把情绪放在另一个人身上”造成负担,“不如专注自己想做的事”。 而在当前的社会氛围上,舆论环境也放大了男女对立的思想。她今年暑假回了趟中国,看到大街上满满都是人、行色匆匆:“大家也不会关心彼此在干什么,彼此之间挺冷漠的 ……,可能就是忙一个谋生吧。 大部人不太清楚自己的理想,只是为了正常社会运作而运作”。 针对当前中国初婚人数下降的问题,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高级研究员、人口专家彭秀健认为,除了适婚年龄人口减少外,中国年轻人追求个人自由及价值的实现也是一大因素。彭秀健表示,即便中国政府正在推动传统家庭的婚姻观念,但全球现代化、网路及媒体社交平台如此发达,难以改变年轻人开放自由的思想。此外,中国独生子女习惯于小家庭,以及女性高等教育入学率远高于男性、乡村男性又找不到女朋友等相关问题,也是中国初婚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 中国自1970年代施行一胎化政策,后在1980年代放宽了农村及少数族裔地区的生育条件,如果夫妻头胎是女儿,当局允许怀第二胎。而近年来,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保持适度人口及劳动力规模,中国政府在2013年起允许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并在2016年把二胎政策推行到所有结婚夫妇;2021年,当局还透过取消社会抚养费、给予婴幼儿照护补助等措施,鼓励夫妇生育三胎。 不过,人口专家彭秀健指出,这种以金钱刺激生育的效果非常有限。中国的总生育率(一位女性生育孩子的数字)自1994年以来,一直在1.6至1.7之间徘徊,但在2022年却降至1.18。 现年28岁的郑芮昕自小在西安长大,直到念研究生才来美国,并在维吉尼亚州结婚定居。她认为,虽然经济基础、生活是否稳定是许多人决定生育的条件,但能否拥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在中国就“并非是鼓励生二胎或其他政策,所能解决得了的问题”。 彭秀健举例说,澳大利亚除了本身是移民国家外,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突出。这其中,较为弹性的工作机制也是澳大利亚妇女生育率能长期维持在1.6-1.8之间的原因。澳大利亚《2009年公平工作法案》(The Fair Work Act 2009)规定,如果父母因照顾学龄或更小孩子,并在同一雇主工作至少十二个月,就可以申请灵活的工作安排,包括工作时间、模式和地点的变更等。“但在中国,目前好像还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有提出这样的政策”。 彭秀健表示,中国盛行的996工作制(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以及教育环境内卷严重等,也让年轻夫妇难以在庞大的工作压力下,投入更多时间、金钱及精力考虑生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