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Category

Science

6 posts
Read More

中国发射新型地球观测卫星

太原7月19日电(新华社)——中国周五从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一颗新的对地观测卫星送入太空。 高分十一号05号卫星于上午11点03分(北京时间)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它将用于土地调查、城市规划、道路网络设计、农作物产量估计和救灾等多个领域。 这次发射标志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28次飞行任务。 来源
Read More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表彰国内外专家

周五公布的2022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11名本土科学家、2名外国专家和305个项目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奖数显着增加。 56项成果获得自然科学奖,比2020年增加11项。 47项成果获得技术发明奖,比2020年增加14项。 在所有获奖项目中,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分别占18.5%和15.5%,高于近五年的平均水平。 同时,两个奖项的头奖数量均首次突破20个。 复旦大学化学教授赵东元被授予“科技英雄”称号,另有1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因在科技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表彰。 日本专家和田彰和以色列化学家伊塔马尔·威尔纳获得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 唯一的科普特别奖,颁给了当地传染病专家张文宏率领的医疗队,以表彰他们在疫情期间做出的巨大努力。 2022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组新增一个组别,专门针对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三大企业主导产业的成果,分别进行提名评审。 此外,通过跨区域合作,共有236家外省市组织或机构参与研究,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北京、广东、山东等省份。 资料来源:闪耀
Read More

心脏病学与国会的元宇宙相联系

在东方心脏病学大会上展示了一项由机器人远程控制的心脏介入手术。 专家表示,心脏病学已经进入元宇宙的新阶段。 每年周末的大会都会带来心脏病学的最新理论和最新技术。今年,机器人和数字医疗是主要话题。 “Metaverse 为医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因为它可以创建一个数字双胞胎,这意味着一个模型由患者的生物学、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真实数据组成,”大会主席、中山医院葛俊波博士说。 “基于数字模型,医生可以预测疾病风险、进行诊断、分析治疗结果并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患者的数字孪生体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广泛应用。虽然元宇宙在医学上的路还很长,但它一定会在未来带来新的希望和优势。” 该大会在全国心脏病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每年都有新的概念提出。 大会首创的AI辅助医学和泛血管医学,在医疗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和采用。 “OCC 不仅是医生进行专业交流的平台,也是讨论心脏病学未来的机会,”他说。 “在提升技能的同时,还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要有更大的视野。 “大会还突出了培训,基层教育、技术培训、标准化流程,大会上都有。”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上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最重的医疗负担。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将不断上升。目前,全国有3.3亿人患有这种疾病。 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卢涛洪说:“大会为全国医务人员讨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资料来源:闪耀
Read More

宇航员相约天宫空间站核心舱

包括第一位中国平民宇航员在内的深圳十六号任务机组人员于周二进入轨道并开始在天宫空间站工作。 在深圳十六号飞船上,任务指挥员景海鹏少将、航天工程师朱扬珠上校和任务科学有效载荷专家、第一位中国平民太空人桂海潮教授,由一枚20层高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于上午9点31分从中国西北部戈壁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短暂飞行后,这艘8吨重的飞船被送入离地球约400公里的近地轨道,随后启动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接近天宫站。 周二下午,飞船与天宫天河核心舱径向端口连接。 经过对接后约两个小时的准备工作,于下午6点19分,静打开了神舟十六号飞船的舱门,飘进了天河号的连接舱。 神舟十五号机组领队费俊龙少将在机舱内迎接。 “抱抱吧!我好开心!”飞一边说一边拥抱璟。 朱、桂跟着璟,一一搬进了连接舱,也被飞迎了上来,抱在怀里。 随后,神舟十六号三人组进入天河舱,与守候在那里的其他神舟十五号机组人员——邓清明大校和张鲁大校——拥抱在一起,并用智能手机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两位机组人员聊了一会儿,然后合影留念,赢得了地勤人员的掌声。 整个过程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 两支队伍计划一起停留大约五天,然后神舟十六号机组人员将接管费孝通团队的大型轨道前哨站,费孝通团队已经在轨道上运行了六个月,并将按计划返回地球。 Jing 和他的船员将在天宫停留约五个月,并计划于 11 月返回地球。中国载人航天局副局长林锡强在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他们将在任务期间进行几次太空行走,在站外安装设备并进行维护工作。 林说,其他主要任务将包括协助货船和天基望远镜等来访航天器的对接和离开,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演示,以及举办科学讲座。 这位官员表示,他预计神舟十六号任务期间将获得广义相对论和生命起源等广泛研究领域的新科学数据。…
Read More

中国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深地探测中开始钻探超深钻孔

乌鲁木齐——周二,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中国第一个超过10,000米深的科学勘探钻孔开始钻探。 手术于周二上午 11 点 46 分开始。它代表了中国深地探索的一个里程碑,为研究地球地表深处的区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钻孔设计深度11100米,位于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钻探过程中,重达2000多吨的钻头、钻杆等设备将深入地球,穿透包括白垩系在内的10多个大陆地层。 参与行动的技术专家王春生说,钻探1万多米深的钻孔,是探索地球未知领域、拓展人类认识边界的一次大胆尝试。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生说:“钻井工程的施工难度好比一辆大卡车靠两根细钢索行驶。” 塔里木盆地地面环境恶劣,地下条件复杂,是勘探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资料来源:中国日报
Read More

中国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

中国载人航天局(CMSA)周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国计划到 2030 年实现载人登月。 中国航天局副局长林锡强在会上表示,中国近期启动了载人探月计划的登月阶段。 他补充说,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中国首次载人登月,并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 林说,目标还包括掌握地月载人往返、月面短期停留、人机联合探索等关键技术,完成着陆、巡视、采样、研究、返回等多项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探月能力。 资料来源: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