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反驳通缩观点 看好经济前景

(德国之声中文网)多家媒体日前报道,当西方国家努力应对通胀时,中国正面臨通货紧缩。然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週五(7月14日)反驳了这个说法。

“目前没有通缩,下半年也不会有”

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刘国强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记者会上表示,相较于他国经济高通胀的情景,中国物价相对平稳、近月亦开始走低,但中国当前经济情况与历史上的典型通货紧缩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并没有、下半年也不会出现通缩情况。

根据中国官方数据,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6月份回落至零,不仅创下2021年2月以来新低,更触及通缩分界点。《华尔街日报》指,近两季度以来,中国多项经济指标持续低迷回落、楼市交投不振,与此前因松绑“清零”政策后出现的经济快速反弹形成鲜明对比,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预期也开始转弱,引发了中国即将陷入通缩困境的预期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首席亚太经济学家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中国国内需求确实疲软,市场呈现非常负面的情绪。

然而,刘国强强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当前面臨的挑战是疫后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他对中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称经济循环和居民收入、消费等已开始好转,且随著政策效果显现,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弥合。他预期CPI有望于8月后逐步上行,中国全年CPI总体走势预计呈U型;年内物价水平先降后升,有望于年底向1%靠拢。

《华尔街日报》指出,刘国强此言释出中国将继续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

17日,中国将公布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或能提供更多关于中国经济状况的线索。

为什么外界说中国“逆势通缩”?

巴克莱银行(Barclays)的金融专家认为,中国陷入了“困难的通缩氛围”。通缩意味著价格普遍下跌,导致销售、工资和投资全面下降的螺旋式发展,对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

《金融时报》13日分析中国通缩的成因。报道指,中国与他国同样寻求藉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来应对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2020年至2022年进行了发行债券、调低利率等措施;在财政刺激措施方面,则针对基础设施支出和企业等领域,以减税、降低人民薪资中强制纳入社保的比例,以及其他避免失业的措施为主。

相较之下,美国推出了更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计划,让消费者直接获得了的补助和失业救济金。

报道还指出,严格、长期的防疫封控政策也让中国失业率飙升、对家户资产负债表造成严重损害,房市崩溃也打击商品价格,降低了生产者价格通胀。公部门方面,中国多地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困境;私营部门则产能过剩,并因消费需求疲软而不愿投资。

报道指,这样的通缩趋势若留下根深柢固的印象,将进一步抑制企业投资,而消费者则将因担心工作不保、房价继续下跌,而愈发减少支出,让消费复苏进一步丧失动力。

来源:DW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世界媒体看中国: 经济复苏启动乏术

华盛顿 — 中国十月一国庆黄金周过来又过去。近日来中国官方发表的数字显示,先前被大力期盼的消费高潮并未出现,中国经济仍在疫情清零政策后遗症和房地产市场危机的阴影中挣扎徘徊。有报道说,中国政府可能近期会推出万亿元刺激经济增长的举措。但当局拒绝给民众直接发放现金以刺激和提升消费的姿态一如既往。 疫情清零政策的长阴影笼罩黄金周 自今年年初中国结束连续三年的全世界最为严酷的防疫政策即所谓的疫情清零政策以来,中国政府以及中国国内外的许多分析家就期待中国会出现所谓的报复性消费,即三年被压抑的消费获得释放,中国会出现明显的消费大增长。 然而,这种期盼一次又一次落空。在今年与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相连的为期八天的国庆节假期到来之际,消费大增的期待再度高腾,然而再度落空。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0月10日报道说,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上个星期六发表的数据显示,在8天假期中总共有8.26亿人次出游,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4.1%,旅游者消费7534.3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同期增长1.5%。 CNN的这则报道的导语是:“中国的黄金周假期悄悄结束,在更为广泛的经济增长疲软的背景中,重要的旅游和消费支出数据显示,消费复苏低于预期。” 英国《金融时报》在报道同一消息时一开始两段显得颇积极正面,然后第三段笔锋突转: “在中国努力争取去从疫情中恢复之际,中国的黄金周假期给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带来了某种喘息解脱,但经济专家们说,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还是需要采取行动刺激更强劲的经济增长。 “官方发表的数字显示,在为期八天的与中秋节相连的国庆节假期中,国内旅游比疫情前的2019年稍有增长。 “但分析师称,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市场是中国经济困境的核心,但该市场的活动仍然低迷,受节日气氛影响购买新房的人数少于预期。” 中国民众和消费者惊魂未定 《日本经济新闻》也在同一天发出报道,从日本的角度展示了中国经济尚未走出疫情清零政策的阴影: “中国国庆长周末(10月1日国庆节)期间,入境游客(赴日外国游客)也到中部地区旅游。 随着中国政府8月解禁赴日跟团游,中国游客成为入境消费的最爱。 然而,它尚未达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前的水平,全面恢复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英国广播公司BBC10月12日的报道称,“黄金周大陆游客大跌99%”。 在报道当前中国的经济困境的时候,外国媒体普遍会提到疫情问题。中共当局现在尽力回避提及它一度大力宣扬和炫耀的连续三年的以动辄封小区、封城、封省、封路、封港为特色的疫情清零政策。那一政策可谓举世无双,对中国经济的严重打击也令许多观察家叹为观止。诸多国际媒体和专家认为,眼下的中国经济困境与三年疫情清零政策关联密切。…
Read More

锚有威力!建造更大、更环保、更智能的船舶

韩国是中国在全球造船业的竞争对手,最近发布了新一轮支持其行业的举措,包括增加政府对新技术的投资、扩大外国工人计划和新的财政支持。 宣布计划时提到了“日益激烈的竞争”。 事实上,全球行业的反弹让这两个市场领导者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以建造更大、更环保、更数字化的“智能”船舶。 根据英国海事研究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数据,就“补偿总吨”(一种衡量建造船舶所需工作量的指标)而言,中国在 2022 年保持了市场领先地位。 然而,在液化天然气 (LNG) 运输船等“高价值”船舶方面,韩国仍保持主导地位,但中国正在迅速追赶。 中国造船厂去年收到了全球约 30% 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订单,比前年和前几年约 10% 的市场份额有了大幅增长。 它的国外订单越来越引人注目。 2020 年,卡塔尔石油公司和总部位于上海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签署了一项协议,从一家中国公司购买卡塔尔的第一艘液化天然气船。沪东中华是世界最大造船企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子公司。 “近年来,中国造船企业在高价值船舶方面正在迎头赶上,尽管造船订单出现波动,但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沪东中华数字化研究所项目经理吉永波告诉《上海日报》。…
Read More

Jana Kazakhstan(新哈萨克斯坦):改造旧的

哈萨克斯坦正在为 3 月 19 日议会下院的提前选举做准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期待的感觉。 2019 年上台的总统 Kassym-Jomart Tokayev 在 2022 年 1 月发生致命的街头抗议后呼吁提前举行选举。选举是总统雄心勃勃的改革议程 Jana Kazakhstan(新哈萨克斯坦)的一部分,该议程旨在 开创政治自由化的新纪元。 议会选举是托卡耶夫计划的第二阶段,他在去年…
Read More

李强会见中国科技业高层 释出什么信号?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总理李强週三(7月12日)召开平台企业座谈会,与多间大型平台企业负责人进行对话,被认为是中国官方再次发出“对科技行业长达数年的打压已经结束”的强烈信号。 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李强在这场座谈会上听取了阿里云、抖音、拼多多等公司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規范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并敦促这些企业支持国家经济,对内“带动中小企业联动创新”、“扩大基于平台的新就业”,对外“敢于在国际大舞台上打拼,带动更多中国制造、中国服务走出国门”。 据报道,李强也强调,中国各级政府将著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平台经济的监管制度更加健全透明、可预期,并走向常态化,降低企业合规经营的成本。 彭博社报道,中国官方对私企的立场不断变化,使部分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庞大的互联网产业不适合投资。 根据路透社,中国证券公司国泰君安高管周浩表示,週三的会议是个“积极的信号”,并表示平台经济的健康、审慎发展,对投资者的长期估值来说非常重要。报道指,在参与週三会议的企业中,部分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股价于盘前上涨,阿里巴巴集团控股上涨2.2%,拼多多则上涨 2.7%。  在此会议之前,中国政府上週对腾讯和蚂蚁集团分别处以巨额罚款,并表示多数突出问题“现已得到纠正”,被视为即将结束打击科技巨头的信号。 综合多家媒体分析,此前中国监管机构曾多次批评科技巨头未能保护客户隐私、垄断市场,并予以违规惩处,造成中国平台经济总市值蒸发逾1.1兆美元。但自去年12月以来,在中国解除清零政策后,经济复苏速度低于预期、青年失业率亦飙破20%,北京的语气因而有所软化、转而强调重振网络平台产业的必要性。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官方近期召集私企增加投资,以提振不断萎缩的制造业、出口及消费者支出。北京政府为提振房地产市场,也敦促银行向开发商提供贷款减免。此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呼吁扩大经济开放,重点加强贸易投资。 路透社则指出,盡管最近中国当局释出了松绑打压的信号,部分基金经理预期严格监管、经济疲软等问题仍将持续,因此他们将继续避免投资中国的平台产业。 来源: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