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中国透视: 2023年中国经济困局

1. 预期破灭,2023年经济下行

背景

 2023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中国经济的状况,不胜唏嘘。

 遥想47年前1976年毛泽东死亡而文革结束时,中国在世界140个国家中是排名第二的最贫穷国家。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新政借鉴了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以前的成功故事,宣布了对外国“改革开放”,国退民进,放权让利于民营企业,开放中国市场,引进外资,导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工厂。

习近平上台后,为了自己的权力巩固和历史地位,扭转改革方向,实施国进民退政策,恢复国有企业主导地位。在习近平上台之前的2012年,只有32%的银行贷款流向了国有企业。到2016年,国有企业获得了83%的贷款,中共并且迫使许多私营企业在管理决策中接受中共分支机构的干预,打击卓有成绩的民营企业家。

习近平的经济政策倒退,加上战狼外交遭致美国西方围堵孤立、高科技封锁和去风险化,再加上三年大疫情特别是2022年上海的残酷封城清零政策,中国经济遭受重创。原本国际国内预期,中国政府在放弃荒谬的动态清零后,中国经济将出现大幅度反弹,但是,这种期待成了巨大的肥皂泡,不仅反弹破灭,而且经济遭遇了可怕的下跌。

这些经济下行的基本状况及其数据如何?特别是与美国的对比,与过去的差别如何?

2023年中国GDP难于达成政府预定的目标,中美GDP差距扩大 

日本经济新闻社和日经QUICK新闻汇总的中国经济学家调查显示,中国的2023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预测平均值为5%。比3个月前的上次调查降了0.5个百分点。

预期的幅度在4.5%~5.6%之间。在作出回答的29人中,至少有26人比上次调查时下调了预测值,占4成的12人的预测值降至4%。虽然  7~9月GDP预测平均值同比提高到4.4%。但整体上已经很难达到中国当局年初目标5%了。

2023年全年的数据要一个多月后才能公布。但从第三季来看,很明显中国进一步落后于美国。以人民币计算,中国名义GDP同比增长不到3.5%。以美元计算,由于人民币今年的贬值,中国名义GDP明显缩水。

相比之下,美国上季度的GDP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以上。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通货膨胀,但也要归功于持续的消费支出和制造业的复兴。

四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中国年度、季度经济增量低于美国的现象已经出现。近年来中美差距在GDP全球佔比上不断拉大。数据显示,2021年,中美GDP差距为5.2万亿美元,中国GDP佔比美国GDP约77%,达到历史高点;2022年,中美GDP差距扩大至7.47万亿美元,中国GDP佔比美国GDP约70%。2023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中美差距继续拉大,仅佔美国GDP约63%。

中国资金大规模流出

2023年9月,中国资金净流出额达到7年零8个月以来的最大规模,资金流出正在加速。有观点认为,由于外资企业的业务缩小和富裕阶层的资产转移,使得投资资金的外流加剧。人民币面临下行压力,监管也将加强。

9月份从中国的净流出资金为539亿美元,是2016年1月因人民币贬值等原因导致的资金外流 (558亿美元)以来的最大规模。

趁着几乎完全封锁中国边境近三年的新冠防范措施结束之际,富裕的中国人今年已将数千亿美元转移出境。

资金外流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国内对疫情后复苏乏力以及更深层次的问题感到不安,比如作为家庭财富主要来源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放缓。对一些人来说,这也是因为对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治下经济走向感到担忧,习近平打击商业活动,加强了政府对社会许多方面的控制。

纽约时报报道称,2023年每月有500亿美元资金流出中国,主要来自中国家庭和私营企业。

外资撤离中国

华尔街日报报道,自2023年8月以来,已有超过240亿美元外资撤离中国A股。

制造业等工业领域的外国企业数量截至7月底为43348家,降至2004年11月末以来的水平。

2023年前七个月流入中国股市的外资,已有四分之三以上撤离,全球投资者已抛售了价值超过 250 亿美元的中国股票 。文教授,您的观察如何?

中国第三季度外国直接投资(FDI)出现自1998年以来首次负值。尽管近期中国领导层在不同场合努力劝说外资企业继续来华投资,但外资离开中国的速度却不减反增。外资出逃的成因,影响和社会预期等四个方面的变化,是三、四十年来“前所未有”的。

甚至在2022年,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经济学家根据的最终数据就更新了他们的全球评估,结果显示美国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8.4%。中国占20%。

2023年,美国的表现超过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人民币的贬值,但也要归功于美国消费者的弹性。当这两个地缘战略竞争对手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影响力时,美国的经济体量将是重要因素。

外国资本为何要撤资?

撤资原因

与2019年美中贸易战时不同,当时是(美国)政府希望或要求企业家从中国脱钩、撤资,当时企业家还在观望,看看在中国是否还有钱赚,所以效果并不明显。但是这次撤资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企业家自身判断而非政府的命令,基于中国的投资环境恶化以及地缘政治风险,譬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等等反市场法规的通过,企业家基于利益考量主动撤资。

这次主动撤资和2019年之前的被动撤资是根本不同的。这也说明习近平目前绕开西方政府而去拉拢外国企业家的企图是注定不会得逞的。

2023年,很多人注意到了,中国的老年化以及人口减少对经济增长带来压力,如何看这个问题?

人口老年化及其人口减少的压力

中国的老年化以及人口减少也会给经济增长带来压力。相比之下,美国的人口——特别是由于其传统上对移民的开放——将在未来几十年里不断扩大。

Bloomberg Economics 9月份对此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不太可能“在任何持续的基础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目前,这一下行的趋势仍在继续,并无缓解的迹象。甚至中国官媒也在要求民众对未来的惊涛骇浪和艰苦日子作最坏的思想准备,这是官媒好不容易说出来的几句老实话,值得认真对待,说明中国经济前景确实不妙,已经到了官媒也不得不有时吐真言的地步。

2. 冰冻三尺, 非仅仅疫情清零之寒

为什么2023年中国经济急剧趋缓?原因何在?

习中共顽固返回党国体制?

  领导着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共,已向世界申明,要回到《共产党宣言》的目标,建立党国体制,消灭私有制。面对抱有如此初衷和最终目标的对手,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自然放弃和平演变的幻想。党国虽然无法造福民众,举国体制却可集中压榨民众,而余下的财力、物力,通过产业政策和管控,单边穷尽规模报酬递增的增益,以便扩军备战,夺取世界主导权。

中俄对世界秩序的挑战,使经济全球化转向独裁联盟和民主联盟为标志的阵营化。  各国纷纷改用价值和社会-经济制度是否同类,作为抱团取暖,深化分工,加深依赖的主要考虑。低端贸易仍在跨阵营进行,算是超级全球化的残留痕迹,也使本世纪的这次冷战有别于上世纪的那次。

高科技的全面脱钩去风险势在必行

中国拒绝尽快发育出要素市场

巨大的房市泡沫

沉重的地方债务

…………

上述几大原因的叠加影响,使中国一度令人炫目的高速增长不见了踪影。包括发达国家元首在内的高朋满座,共襄盛举的宏伟景象,已成往日的追忆。

中国极度恶化的生态,各项最主要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极度贫瘠。这说明,中国离开世界,离开发达国家的巨大市场,离开发达国家的科技活力,要想主要依靠内循环,现代化的实现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中国经济增速会逐渐下降,经济学家在十年以前早有共识。

这是因为,只要没有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和相应的政治改革,允许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定会遇到各种瓶颈而无法继续。

有鉴于上述诸种原因,2023年中国的各种经济指标几乎没有亮点,反而潜伏着各种灰犀牛和黑天鹅,安全这两个字已经成为当局最常用的词汇,反映出他们最大的心病。不过短短几年,一个自称已经进入千年盛世的厉害国,为了安全两字,变得如此惶惶不可终日,令人有恍若隔世之感。

3. 倒退政策,禁止要素市场发育,中国失去现代化良机

过去中国拥有巨大的过剩人口,反过来,这也意味着,如果沿着市场导向的改革开放的路子走下去,世界本来会欢迎中国尽快发育出要素市场,欢迎中国以自身健全的市场机制继续深化与世界各国的分工、合作,使中国经济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一定的势头。最重要的是,只要中国继续扩大与国际的全面接轨,彻底融入世界经济,从1980年代开始的中国城市化奇迹就能延续下去。这是百年来中国遇到过的最好的机会,反映了人民的呼声,人民的愿望,人民的梦想。

何以机会断送?

可是,这种百年未遇的机会已经被中共的自私和贪婪所断送。自从中国进入以重新大力建立党国体制为特征的新时代后,经济增长率一路走低,目前已经降低到百分之五以下。为什么北京当局今天走到这一步,手中一副较好的牌被他们打成一副烂牌,明明到手的历史机会被他们断送?

由于强硬谋求党国体制的进一步加固,中国和几乎所有奉行民主体制的发达国家的关系变得疏远。在党国体制下,中共用《共产党宣言》的理念作为继续骗人的幌子,扼杀了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发育出要素市场的可能性。在没有要素市场决定性配置资源的情况下,名义上是政府在作决定性的资源配置,实质上,由于强调党领导一切,资源的决定性配置自然变成党的特权,并为党的战略目标服务,而不是旨在改善民众,特别是中下阶层的福利。

由于没有市场的供求双方产生的均衡价格的信号,党对资源的配置只能是瞎指挥,全凭心血来潮。新时代不过将九龙治水,政出多门变成定于一尊而已,却更加朝令夕改,前后矛盾,没有任何制衡,唯有谄媚和奉迎。可以预见,只要党国体制继续主宰资源的配置,不但中国的城市中产阶级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难以弥合,而且,由于城市化率面临倒退,农民工和广大农民的收入也难以提高,使城乡收入差的鸿沟继续扩大。只要两个弥合难以实现,中国百年未遇的全面现代化的机会必定离中国远去。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为何中国和发达国家也走上了反目为仇的道路?根本在于极权国家与民主国家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完全不同。正常的民主国家目标在于国民享有持久的和平和经济繁荣,而极权国家尤其是习近平政权则是为了强国强军,穷兵黩武,扩军备战,证明自己是盛世之君,甚至是世界英明领袖,证明本党一贯光荣,伟大,正确,至于国民的福祉,民众的安宁,是不在他考虑之列的。

两个缩小  两个弥合

当今世界,各国应该关注如何让本国的广大小农人口获得市民的同等权利,使他们能自愿地脱离效率低下的小农经济,加入到高效率的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中去。这些国家必须做到两个缩小乃至弥合,才能说自己实现了现代化。第一,必须缩小乃至弥合本国的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第二,本国的农村人口能够逐渐缩小乃至弥合与本国城市人口之间的收入鸿沟。两个弥合主要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来实现。两个弥合的实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学意义上的现代化的最主要标志。

习开倒车挡不住

从习政权党政以来的作为,我们看到中共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的赤裸裸的背离。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发育要素市场,必然会使中共在经济活动中寻租的权力越来越小,而针对党的瞎指挥导致的市场失灵,侵害企业和民众利益的追责却会越来越严厉,使得党在资源配置中越来越显得多余,显得有害。如此一来,随着要素市场的充分发育,随着党干扰经济,破坏市场的真面目的暴露,党必然被人民和企业所唾弃,最终被彻底边缘化。

这本来对中国经济发展是头等好事,对人民的幸福来说也是大好事。但是,对一心寻求凌驾于法律和宪法之上,享受特权的中共来说,是决不甘心的。这就是习中共开倒车的必然性。也是其目前企图通过向美国西方伸出橄榄枝而不会得到真正回报的根本原因。因为正如中国老话所说,“事不过三”。中共在历史上做过多次“庄严的承诺”,但一转眼间,承诺就被撕毁,分文不值,翻脸比翻书还快。至如今,它已经在国际社会和中国社会,彻底丧失了信用。国无信不立,且看它如何收场吧。

来源:RFA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英国下议院支持禁止政府和军事驻地使用中国监视器

据路透社报导,英国议会下议院9月13日批准了一项新法律,禁止中国监控技术进入政府大楼和军事基地。周末,英国议会一名研究员因涉嫌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而于今年3月被捕的消息经英媒报道后得到曝光。 英国议会下议院批准了将大量中国监控设备从政府驻地上移除的立法。该法案在成为法律之前将返回上议院批准。被英国警方3月逮捕的这名英国籍议会研究员否认自己是间谍,他被捕的消息导致议员们呼吁首相苏纳克(Rishi Sunak)政府对北京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中国外交部称所谓间谍指控“毫无根据”。 由于担心隐私问题,英国议员们呼吁禁止销售和使用海康威视和大华技术这两家中国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的监控摄像机。根据英国独立监控摄像机专员的研究,英格兰和威尔士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警察部队使用海康威视生产的监控摄像机。 “中国战略风险研究所”智库驻伦敦主任古德曼(Sam Goodman)说,这项法律是 “让海康威视和大华在这个国家(英国)的存在成为历史的下一步”。 海康威视和大华没有立即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海康威视此前曾表示,将该公司说成是国家安全威胁是“完全错误的”,而大华则表示,6年来它一直在遵守所有法律,为英国客户提供服务。 英国政府承诺每年向议会通报拆除监控摄像机的最新情况,以便议员们跟踪进展。 来源:RFI
Read More

密集会见欧洲政要 习主席为中欧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

4月6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会见记者,共同出席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式并致辞。之后,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了中法欧三方会晤,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这是今年中国对外交流全面启动、全国两会成功召开后,欧洲大国元首和欧盟主要机构领导人首次同时访华。在这次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的互动中,习近平主席阐明了哪些“中国主张”?央视网《联播+》为您梳理,与您一同学习。 Source : China Daily
Read More

欧盟中国商会回应欧方最新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高度关切和反对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欧盟中国商会随即对欧委会决定表示高度关切和反对,敦促欧方客观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当地时间9月13日上午,冯德莱恩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发表一年一度“盟情咨文”演讲时宣布,欧委会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冯德莱恩声称,全球电动车市场“充斥着平价的中国汽车”,“巨额补贴”使得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更低,而这正在“扭曲欧洲市场”。 欧盟中国商会随即对此表示高度关切及反对,并予以回应称,中国电动汽车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不断创新,并在激烈的中国本土市场中累积出了整体产业优势,为消费者提供高端、性价比高、可满足不同范围需求的电动汽车,受到全球消费者包括欧洲民众的欢迎,这种优势不是凭借所谓的巨额补贴而形成的。 欧盟中国商会表示,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链与欧洲乃至全球汽车产业链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每一辆电动汽车背后都凝聚全球大大小小数以万计供应商的努力。欧盟应客观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而不是随意动用单边经贸工具来阻止或提高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在欧发展和经营成本。欧洲市场的开放应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并应为外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和无歧视的营商环境。如果仅因产品来源地而做出市场排除的做法,将有违欧盟在世贸组织的承诺。 欧盟中国商会最后强调,包括电动汽车行业在内的中国企业致力于全球碳中和愿景的实现,并将为此做出不懈努力。欧盟中国商会希望欧盟政策制定者与产业界相向而行,共同为世界绿色发展做贡献。 来源:Wallstreet
Read More

旅美华人三年疫情之后重返中国:反向文化冲击

奥斯汀 — 去年12月,中国政府突然放弃了持续近三年的严格的新冠“清零”政策。但当时前往中国的机票仍然十分昂贵,中国本土也出现了一波感染高峰。对于许多旅居北美的中国人来说,直到近几个月才有机会回到阔别了许久的故乡。经历了三年疫情,中国产生的变化让他们感触颇深,甚至有了反向文化冲击的不适应感。 外国游客减少,机场空荡荡 在休斯顿从事国际贸易的李满原本每年都要去中国五到六次,但因为疫情时的防疫政策和香港反送中运动后的政治考量,有三年半的时间没有回中国。6月底,他到中国出差三周,去了上海、宁波、杭州、深圳等沿海城市。这些城市原本都有不少的外国企业,外国商人和外国游客,但三年半后,他明显感觉到外国人变少了。和中国的同行交流时,对方也表示,外国人对于来中国做生意的兴趣也有所降低。 他告诉记者:“我遇到的所有网约车司机都说今年生意还不如去年封城的时候。他们之前还是经常能拉到外国乘客的,现在没有外国人。” 居住在华盛顿特区的自媒体博主弘哥时隔五年后,今年3月份回中国,在北京和天津待了一个多月。首都机场的冷清是他这次回国之旅的第一个震撼。 “首都机场的T3,我18年回国的时候,什么快餐店啊,免税店啊,是很热闹的,”他告诉记者:“这次一下飞机,是真地觉得没什么人。而且我下飞机时间是下午四点多,应该是比较忙的时间段。免税店也冷冷清清,稀稀拉拉,没什么人买东西。” 在奥斯汀经营餐饮业的华裔金先生这次回中国探亲,发现上海不少由外国人经营了好多年的餐厅、酒吧、咖啡馆都关门了。“有些餐厅我去了好多年,也认识老板。去年上海封城的时候就走了不少;封城结束之后,又走了不少。” 一篇《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出,今年第一季度通过旅行社访问中国大陆的游客仅有5.2万人,仅为2019年第一季度访问大陆人数的1.4%。来自欧美、日韩等国家的游客数量大幅度下降。 根据航班管家发布的最新一期民航运行周报,2023年第29周,中美航班只有24班,恢复率只有6.4%,中欧航班的恢复率只有48.5%。民航局局长宋志勇在半年工作会上指出,国际航班客座率仅为67.5%,低于疫情前12.4个百分点。 经济萧条,消费两极分化 这次回国,弘哥注意到不少零售业店铺都生意冷清。商场里几乎只剩下餐饮业还在经营。与其同时,服务业的态度越来越好了,提供的服务种类也越来越多了。“我们订了家夜总会,后来一看比较远,也不知道怎么去,就打电话说不去了。但对方经理立刻说他们可以开车来接。“到达夜总会之后,弘哥看到有些区域连灯和空调都是关的,因为客人少,要省电费。” 他在北京的一家度假村住了两天,发现客人寥寥无几。但每到深夜,都有一群设备齐全的主播来到度假村进行直播。度假村允许他们使用村内设施做直播的背景,而度假村则通过这种方式来招徕客人。他感慨说,因为经济不景气,所以大家都很努力地在想办法,想找到一条出路。很多餐馆也有服务员在门口直播招徕生意。 时隔五年再回上海,金先生印象最深刻的是连南京路都没什么人了。除了高档商圈的奢侈品店依然要大排长龙之外,便宜的小吃店和大排档也是人满为患。但那些中档的商场,娱乐场所等却有些冷清。 李满也观察到中国的经济呈现了两极化。一线城市的高级商场生意很好,他从事金融业的朋友表示几乎没有感受到经济下行的冲击。但一线城市郊区,二三线城市的商场生意就很差。“宁波一些稍微偏僻的商圈原本人气很旺盛,现在沿街商铺饭店都没什么客人,夜市这些便宜的地方很火”,他告诉记者。 因为工作需要,他在沿海城市看了六七家工厂,只有一家过去三年生意变好,其他几家生意都大幅度下降。工厂老板原本都幻想防疫政策放开之后情况会变好,但今年放开之后,业绩依然继续下滑。有国家支持的工厂尚能维持,但中小企业却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他说这些小工厂“在缩小规模,减少员工,不会做长期打算,不像以前那样会考虑加生产线。” 生活便利,但隐私堪忧 居住在加州湾区的科技行业从业者Tony今年6月回中国出差,中国外送行业的先进让他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