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述评:人民币全球重要性日益凸显

Getty

参考消息网1月22日报道 据外媒报道,近年来,人民币的全球重要性日益凸显。

  多米尼加《今日报》网站1月16日刊发文章称,中国从几年前就开始提升其货币的全球重要性。

  文章称,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同意以人民币进行双边石油交易,迈向石油货币之路就此开始。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一直在用人民币购买石油,除了俄罗斯外,还包括从伊朗和委内瑞拉购买石油。不久前召开的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的成果就包括,中国将继续从海合会国家持续大量进口原油,扩大进口液化天然气,加强油气上游开发、工程服务、储运炼化合作。充分利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

  文章称,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能够降低成本,中国更便宜的能源会吸引更多投资。

  另据西班牙《起义报》网站1月16日报道称,中国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石油交易或将使用人民币支付的消息在美国统治阶层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报道称,如果此事实现,将沉重打击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从而削弱华盛顿用以讹诈和支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美国政府感到紧张是因为华盛顿对世界的控制将减弱。

  报道援引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联席主任盖尔·勒夫特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的话说:“石油市场乃至整个全球原材料市场是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的保险单。如果这块砖被拿掉,整堵墙就会开始倒塌。”

  报道指出,如果中国以人民币从沙特购买石油的计划和俄罗斯以卢布出售油气的决定得以实现,它们将是对石油美元的两记重击,并标志着石油美元在不久的将来衰落(甚至可能消失)的趋势。(编译/韩超 苏佳维)

资料来源:ce。 中国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塔吉克斯坦的 堕落 英雄: 霍瓦尔 古洛布绍耶夫

你没有被遗忘。 柏林、布鲁塞尔 (16/5 – 40) 在中亚广袤偏远的山区,伊斯玛仪帕米尔人长期遭受塔吉克斯坦政府系统性的歧视和迫害。 尽管他们拥有引以为豪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受过高等教育的民众,但在一场令人不寒而栗的种族清洗运动中,他们已成为文化灭绝的目标。 塔吉克斯坦总统伊莫马利·拉赫蒙 (Imomali Rahmon) 将他们妖魔化为“近亲繁殖”和“罪犯”,并启动了一项残酷的计划,以用塔吉克人取代他们的社区。在 2022 年 5 月和 2022 年 6…
Read More

应对美国创新 中国科技复兴的完整叙事

数十年来,美国一直吹嘘自己在新技术创新领域的主导地位,但最近这种主导地位明显受到中国的威胁,这并不是说中国在创新方面超越了美国,而是其庞大的工业基础使其在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向全球市场推出新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外交事务》的这篇长文揭示了中国庞大的工业基础,及其推动国家科技复兴的方式。 2007年,苹果开始在中国生产iPhone,当时,这个亚洲国家以其廉价劳动力而非先进技术而闻名,当时的中国企业无法生产iPhone的任何内部零部件,这些零部件都是从德国、日本和美国进口的,当时中国在五金行业的作用仅限于劳动力,iPhone 零部件在富士康深圳工厂组装,其作用不超过手机生产附加值的4%。 11年后,当iPhone X推出时,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工人不仅像往常一样组装大部分iPhone,而且,中国公司也开始生产这些手机内部的复杂部件,包括音频部件、充电部件和电池组,在能够生产这种复杂技术后,中国公司能够提供比欧洲和亚洲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今天,当我们见证最新一代iPhone时,中国科技公司生产了该设备25%以上的附加值。 iPhone 是世界上最精确的设备之一,它依赖于一套独特的精确技术,但 iPhone 在中国发生的事情并不是一个特殊事件,随着中国制造的扩张向我们表明了一个更广泛的趋势,其中包括大多数制成品,从组装海外零部件到生产自己的最先进技术,中国企业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加上其在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个亚洲国家目前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许多新兴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所有这些成功都挑战了科学领导力是通向工业领导力之路的观念,尽管中国对开拓性研究和科学创新的贡献相对较小,但它成功地利用其工业流程知识在越来越多的战略技术上超越了美国。 在与北京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美国试图限制中国获得敏感的西方技术,并加强其科学研究和创新的传统,因此,2022年,拜登政府对向中国企业出售西方先进电子芯片技术实施了新的广泛限制,与此同时,拜登政府通过《芯片与科学法》(CHIPS)立法和新科学法案支持美国科技产业,并为其拨款2800亿美元,这些立法将帮助华盛顿重新获得在半导体生产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霸主地位。 然而,中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表明,华盛顿的做法可能缺少一个基本要素,即考虑到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从西方企业转让或获取技术的结果,也不依赖于重要的科学飞跃,相反,中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工业能力本身的提升推动的,而这得益于中国庞大而复杂的工业劳动力队伍。中国的这些优势在后者对美国过去几年施加的限制的反应中显而易见,过去,中国企业宁愿避免依赖中国技术来购买最好的技术,而最好的技术总是美国的,但现在,虽然美国阻止中国获得西方技术,但其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努力地支持中国国内芯片产业的蓬勃发展。 中国进入科技强国的行列给美国及其盟国提供了一些教训,与西方相比,中国已经建立了根深蒂固的技术部门,并非处在有吸引力的研究和先进的科学领域,而是植根于与提高工业能力本身相关的不太有吸引力的任务中,如果华盛顿认真对待与中国的技术竞争,它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突破性的科学创新,而且它必须学会像中国那样利用美国劳动力,从而扩大制造业科技创新的范围,以更高效的方式打造更好的产品,简而言之,美国要重新获得领先技术的领先地位,必须将制造过程本身视为技术发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后台,以换取始终引人注目的前沿研究、开发和创新。 创新并非一切……中国繁荣的现实 许多美中竞争观察家质疑中国的技术领先地位,这是正确的,因为中国几乎没有产生大型跨国公司或国际知名品牌,它还无法在电子市场推出全新的商品类别,类似于日本和韩国以前在数码相机和电子游戏方面的做法,而且,迄今为止在汽车和飞机制造领域无法与欧洲和美国竞争,相反,中国公司专注于生产可以在发展中国家以更便宜的价格出售的产品,成熟的中国品牌的缺乏证实了西方人的看法,即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工厂,而不是创新的沃土。 中国在一些尖端技术上也仍然落后于西方,中国芯片产业已经取得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突破,包括手机芯片和某些类型的高端存储芯片的制造,在全球所有数字产品中都存在的逻辑芯片制造领域,所有中国企业仍落后全球先进半导体龙头的台湾企业“台积电”至少5年,即使是中国公司在开发制造这些芯片的工具方面也面临着更大的弱点,例如用于在硅片上印刷特定形状的光刻机,以及用于控制包括数百个步骤的芯片生产过程质量的测量设备,为此,中国严重依赖日本、美国和欧洲的进口,此外,中国仍在开发设计先进芯片组所需的软件方面迈出第一步。 中国航空业也有类似的模式,例如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AC),该公司相当于中国的空客和波音,是一家得到 710 亿美元政府资金支持的国有企业,成立…
Read More

中国乌拉圭工商界共话合作新机遇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潘洁)在乌拉圭总统拉卡列访华期间,中国-乌拉圭贸易合作研讨会11月21日在北京拉开帷幕。两国工商界代表260余人共聚一堂,开展交流对接、畅谈合作机遇、共话美好前景。 今年是中国与乌拉圭建交35周年。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乌双边经贸合作快速发展、亮点纷呈,乌拉圭的牛肉、红酒、乳制品等优质产品走进了中国寻常百姓家,中国的汽车、家电、日用品等产品也极大丰富了乌拉圭人民的生活。2022年两国贸易额达到74.4亿美元,是建交时的60倍。 乌拉圭是首个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南方共同市场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乌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未来可期。”任鸿斌说,希望双方搭建更多合作平台,深挖货物贸易潜力,释放服务贸易合作新动能,加强在数字经济、信息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对接,推动中乌贸易提质增效。 乌拉圭总统拉卡列在研讨会上表示,很高兴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华他带来了一个大型的乌拉圭企业家代表团,期待双方达成更多面向长远的协议,进一步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为双边关系长远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开放型经济”“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蓬勃发展的农业综合性企业”“便利的物流条件”……乌拉圭外交部长奥马尔·帕加尼尼在研讨会上介绍了乌拉圭吸引外国企业投资的诸多优势。他说,乌拉圭正进入能源转型的第二阶段,下一步的重点是交通和工业领域的降碳,希望进一步加大与中国在电动汽车、绿色氢能等方面的合作。 来源:People
Read More

中国央行反驳通缩观点 看好经济前景

(德国之声中文网)多家媒体日前报道,当西方国家努力应对通胀时,中国正面臨通货紧缩。然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週五(7月14日)反驳了这个说法。 “目前没有通缩,下半年也不会有” 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刘国强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记者会上表示,相较于他国经济高通胀的情景,中国物价相对平稳、近月亦开始走低,但中国当前经济情况与历史上的典型通货紧缩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并没有、下半年也不会出现通缩情况。 根据中国官方数据,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6月份回落至零,不仅创下2021年2月以来新低,更触及通缩分界点。《华尔街日报》指,近两季度以来,中国多项经济指标持续低迷回落、楼市交投不振,与此前因松绑“清零”政策后出现的经济快速反弹形成鲜明对比,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预期也开始转弱,引发了中国即将陷入通缩困境的预期。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首席亚太经济学家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中国国内需求确实疲软,市场呈现非常负面的情绪。 然而,刘国强强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当前面臨的挑战是疫后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他对中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称经济循环和居民收入、消费等已开始好转,且随著政策效果显现,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弥合。他预期CPI有望于8月后逐步上行,中国全年CPI总体走势预计呈U型;年内物价水平先降后升,有望于年底向1%靠拢。 《华尔街日报》指出,刘国强此言释出中国将继续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 17日,中国将公布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或能提供更多关于中国经济状况的线索。 为什么外界说中国“逆势通缩”? 巴克莱银行(Barclays)的金融专家认为,中国陷入了“困难的通缩氛围”。通缩意味著价格普遍下跌,导致销售、工资和投资全面下降的螺旋式发展,对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 《金融时报》13日分析中国通缩的成因。报道指,中国与他国同样寻求藉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来应对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2020年至2022年进行了发行债券、调低利率等措施;在财政刺激措施方面,则针对基础设施支出和企业等领域,以减税、降低人民薪资中强制纳入社保的比例,以及其他避免失业的措施为主。 相较之下,美国推出了更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计划,让消费者直接获得了的补助和失业救济金。 报道还指出,严格、长期的防疫封控政策也让中国失业率飙升、对家户资产负债表造成严重损害,房市崩溃也打击商品价格,降低了生产者价格通胀。公部门方面,中国多地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困境;私营部门则产能过剩,并因消费需求疲软而不愿投资。 报道指,这样的通缩趋势若留下根深柢固的印象,将进一步抑制企业投资,而消费者则将因担心工作不保、房价继续下跌,而愈发减少支出,让消费复苏进一步丧失动力。 来源: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