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创造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答案在这里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奋力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盛夏时节,万物生长。在陕西汉中,今年第一批野外救助的朱鹮幼鸟近日放飞蓝天,当地人工繁育的朱鹮也首次突破50只。在甘肃,黑颈鹤第一次被发现在海拔1300米处繁殖,种群数量不断扩大。而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物种更是不断在上“新”。

 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副院长刁晓平:近三年来(我们)发现了许多新的物种,有50多种,长臂猿的数量目前有6群37只。

  如今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状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决向污染宣战,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祖国的山山水水,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生态文明建设的情怀。祁连山考察,总书记要求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秦岭深处,总书记察看自然生态,叮嘱当地当好秦岭生态卫士;长江岸边,总书记针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出要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黄河入海口,总书记明确要求要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这些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改变了以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社会增长的方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以系统观谋求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面向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治污的步伐坚定有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展开,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顺利开展,推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步入法治轨道,我国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水生态环境质量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扩绿的举措成效明显。我国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推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部署实施了51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成为全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

 绿色转型协同推进。我国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以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超过了50%,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000万辆。

  当下的中国,正在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等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亚投行高级气候专家亚历克斯:中国作为全球气候挑战解决方案的重要参与者,在全球范围内,不仅提供技术而且提供专业知识。

 加蓬外交部长埃尔曼·伊蒙戈: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经验丰富,我们最近就刚跟中国签署了两项生态合作协议。

  如今的中国,正在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位置,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加速迈进。

来源: Politics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中国和加拿大外长将于周五在北京举行会晤

渥太华:渥太华周四表示,加拿大外交部长梅拉妮·乔利将于周五(7 月 18 日)在北京会见中国外长王毅,讨论双边关系和安全问题。 加拿大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乔利应王毅邀请首次访华。 加拿大外交部表示,两国高级外交官将讨论全球和地区安全问题以及“应对共同挑战的可能合作途径”。 乔利在声明中表示:“随着世界面临日益复杂和相互交织的全球问题,加拿大致力于与众多国家务实地接触,以推进我们的国家利益并维护我们的价值观。” 2018 年底,一名中国高管在加拿大被拘留,随后两名加拿大人在中国被捕,中加关系变得冷淡。三人此后均获释,但渥太华对中国干涉加拿大事务的指控一直使两国关系紧张。 乔利此次访问前一周,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北约成员国发表了一份声明,称中国是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战争的“决定性推动者”,并表示北京对欧洲-大西洋安全构成了系统性挑战。 “我们必须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利用外交手段挑战我们应挑战的领域,同时在对加拿大人来说最重要的领域寻求合作。我期待一场富有成效的会谈,”乔利说。 虽然乔利的北京之行是在短时间内宣布的,但她此前一直在该地区,并于周四在首尔会见了韩国外交部长赵太烈。 来源
Read More

上海市市长会见法国大使推动中法关系发展

周一,上海市市长龚正会见了法国驻华大使洛索拉里一行。 会见中,龚指出,法国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上海在中法友好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上海正按照习近平主席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法国是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第六大出口国。龚欢迎更多法国企业来沪投资兴业,引进新项目、新业务、新技术,鼓励他们在即将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展示优质产品和服务。 双方还期待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进一步开展创新合作,希望两地更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广泛交流。双方还谋求扩大文化艺术交流,加强文化产业合作,通过文化友好交流架起两地人民友谊的桥梁。 洛托拉里表示,法国与上海交往源远流长,期待明年庆祝法中建交60周年。希望双方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为指引,进一步提升两地区关系水平。 上海有近千家法国企业,法方将继续支持这些企业在上海站稳脚跟。法国也将积极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示特色农产品,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优质商品,也期待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在经济、环保、文化、医学和高等教育。 资料来源:闪耀
Read More

中国真正走向开放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全球超过六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中国。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三年里,有14亿人生活在采取了世界上最具侵入性的疫情监控措施的国家,为的是不惜一切代价限制新冠病毒的传播。 美国人,特别是右翼人士,在过去两年里把大量的时间和政治精力用于抱怨美国的防疫过度。但我们的限制措施与中国的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美国,许多全州范围的居家令只持续了数周。没有一个超过三个月,而且大多数只是零星地执行。在上个月中国各地爆发抗议的时候,该国有三分之一的地区处于部分或完全封锁状态——工人困在隔离设施中,小区被封控,企业和学校关闭。 现在还无法断言这些抗议活动是否标志着中国疫情防控政策出现真正转变的开始——到目前为止,抗议活动不仅招致了警方的大规模镇压,也导致一些城市放松了限制措施。但对于世界各地充满兴趣又不无恐惧地关注着中国的旁观者来说,在世界上最后一个坚持新冠“清零”政策的大国,大规模的民众抗议活动似乎标志着一个全球性的转折点。几年来,许多公共卫生专家私下里都承认,控制和根除新冠的机会可能早在2020年的冬天就失去了。在这几年里,中国一直试图将病毒抵御于边境之外。 值得注意的是,它基本上还是成功的,三年来几乎完全平息了该病毒在境内的传播,这一努力使该国处于与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完全不同的疫情时间表上。这也使得将中国的情况进行类比的本能努力变得有些可疑。一些认为我们的疫情应对措施过度的美国人将中国发生的抗议视作对我们在疫苗接种后采取更自由放任之道的默默认同;那些可能认为美国做得还不够的人可能会将抗议活动视为一个迹象,表明相较于中国,美国最终还是做了正确的事情。 新闻简报:欢迎订阅新闻简报,包括每周四的“海外华人札记”专栏,获取全球重大资讯,了解美国华人社区热点话题。 但不管外界是怎么看,中国领导人所处的风险环境不同于今天的美国人。在美国,九成以上的民众可能至少感染过一次新冠病毒,65岁以上人口的疫苗接种率超过九成。他们面临的情况跟我们几年前有些类似,当时通过疫苗和感染获得的免疫力要低很多。最能预示接下来的情况的,可能是香港今年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命相遇——死亡率是英国或美国的两倍以上。 中国现在有九成的人接种了疫苗。但那里的感染者要少得多,而且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很低——80岁以上的人口当中完全接种率只有65.8%,这意味着中国有大量脆弱的、免疫力低下的人口。在保护民众方面,中国可以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引进mRNA疫苗,这种疫苗似乎比国产疫苗的保护力跟佳,并加大为脆弱的老年人口接种疫苗的努力。与此同时,重新开放的风险仍然很大。只要重新开放了,无论如何,都有可能导致数百万人死亡。 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遭受疫情重击地区的人而言,不管常态的恢复有多么顺其自然,但解决这一困境从不是简单明晰的事。我们的新常态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几乎全民接种疫苗以及大规模死亡才得以实现。截至目前,2022年美国的新冠死亡率低于2020年和2021年的水平,但也没低太多,今年的死亡人数是2020年的三分之二,是2021年的一半。新冠预计将连续第三年成为美国第三大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 中国很可能遭遇类似情况,因为疫苗推广优先考虑的是年轻和健康的群体,而不鼓励老年和较脆弱的群体接种。(起初的疫苗仅被批准用于年轻和健康群体。)至少国际观察人士看不太懂这种做法的确切原因,他们可能会想,为何一个看上去十分威权的政府,在强制——哪怕只是非常积极地推广——老年群体接种疫苗上,会比一次性封锁多座城市数周时间还要困难。 或许就像抗议一样,这是一个迹象,说明党的控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紧;或许是政府错过了更积极推广疫苗的善意窗口;亦或许,这也可能表明,与政治自主相比,身体自主是一种不同但更加深刻的自由权利。或许中国政府比全世界其他国家都更不信任自己的疫苗,更担心疫苗的副作用。或许其更担心的是反复感染的累积效应,并在等待鼻喷疫苗的问世,这种疫苗不仅能缓解疾病的严重程度,也能阻断病毒传播。(此类疫苗在美国因官僚主义和研发瓶颈而推出受阻,但在中国已经获批,只是尚未大规模推广。)或许,中国就是更相信新冠“清零”可以永远有效,对抗疫取得非凡成果的政治叙事已经投入太多,以至于在习近平看来,改变路线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可以想象了吗?本周,我的同事保罗·克鲁格曼写道,出现抗议意味着“中国输掉了防疫战争”,他强调,尽管疫情初期出现了种种表象,但现在,民主国家优于专制国家似乎已成必然,他也呼吁中国领导人认识到自己的路线错误,并做出改变。于洁(音)在《卫报》上指出,“新冠‘清零’不可持续,”重新开放“是平息公愤的唯一途径”。但在我个人看来,我敢说调整的程度会小得多,类似抗议发生前几周北京就已经提出的想法。 因为中国真正开放的最佳途径,应该就是香港应对奥密克戎的模式。自疫情开始以来到2022年2月中,该市一共仅报告了200多例死亡。到4月中,死亡人数已超过9000。就算大陆更积极地向老年群体提供mRNA疫苗能减少死亡,但从其他被认为基本没犯错的国家的经验来看,结束疫情紧急阶段的最优解可能照样还是会导致相当程度的混乱。 以日本为例,这是全球被称道最多的抗疫成功案例之一。在这个公历年,日本新冠死亡人数比疫情前两年之和还要高70%。在另一个总被引用的成功案例冰岛,2022年的新冠死亡人数是疫情前两年的五倍。澳大利亚的这个数字是六倍。今年1月,台湾报告的总死亡病例不到1000;今天,这个数字超过了1.4万。根据《经济学人》的精确追踪统计,新西兰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疫情期间超额死亡率为负的国家,也就是说,该国自2020年来的死亡人数低于在没有SARS-CoV-2情况下的预期。然而即便在新西兰,过去一年也有叙事被颠覆:就在2022年1月,还只有52名新西兰人死于新冠;但现在,这一数字已超过2000人,是当时的40多倍。 在所有这些国家之中,今年新冠死亡率的快速增长都来自非常低的、可能不可持续的基线,但即便如此,它们也表明了一个惊人的情况。缓解措施很重要,特别是在疫苗到达之前,随后接种疫苗变得更为重要。但是,在任何一个特定的国家,真正彻底战胜疫情的梦想——或者甚至通过普及疫苗接种将病毒控制住足够长的时间,以充分保护民众——都胜不过疾病本身。最终,疫情在每个国家都暴发了。 或者说几乎每个国家。在疫情期间,许多国际观察人士质疑中国官方关于疫情死亡人数数据的可靠性。但考虑到全球背景,即使修正其不可靠性,这一数据仍然相当惊人:今年1月,中国报告的新冠死亡总人数不到5000人。如今,这一数字刚刚超过5000。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在其疫情政策开始崩溃的这一年里,官方登记的死亡人数仅为500人。总的来说,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该国官方报告的感染病例只有160万例,虽然肯定是严重低估了,但这表明,该国只有千分之一的人曾经感染过新冠。在美国,我们的人口中死于这种疾病的比例都要比这个高——总数接近110万人。 这并不是说中国的永久性封锁是一种更好的模式,也不是说有哪个大国希望或应该争取能像中国那样。但是两种方法之间非黑即白的对比其实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 在美国,人们有时说的“封锁”是指“强制佩戴口罩”和“关闭学校”,有时只是“广泛检测”,即使相对温和的缓解措施也会在政治和社会上产生负面影响。但是,限制持续传播最明显的工具并不特别引人注目:投资改善空气质量和提高工作场所安全标准、带薪病假、积极推广上呼吸道疫苗,以及重视老年人的脆弱性。在美国高到令人不安的死亡率中,老年人占了约90%。在中国,根据牛津大学政府应对追踪器计算的“严格指数”,疫情政策直到2021年夏天才明显比美国和英国更加严格,中国现在面临艰难选择,不是因为这些限制措施的有效性,而是因为与前者不相关的疫苗推广和效力方面的问题。 当世界上大多数用疫苗武装起来的国家放弃积极的缓解措施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无奈之举——让真相大白于天下,承认病毒已在不可挽回地传播,而且民众已经获得相当大的自然免疫力,承认尽管持续感染令人遗憾,但接种疫苗和治疗可以减弱影响。在中国,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要少得多,抗议似乎更像是在表达纯粹的疫情疲劳。按照中国自己的标准,中国的“清零”政策并没有真正失败。但是无论如何,这个国家对它已经失去了耐心。…
Read More

《红色赌盘》作者沈栋在美作证:习近平是掌控中国的皇帝

随着美中竞争加剧,中国当局近年来强化了有关经济数据的控制,并对多家美国在华企业实施调查。本周四,美国众议院就此召开听证。《红色赌盘》的作者沈栋则向议员们表示,中国投资环境持续恶化,而习近平则是掌控共产党和中国的皇帝。 自2023年起,北京当局突袭搜查了多家美国咨询公司,包含美国美思明智集团(Mintz Group)北京办事处、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上海办事处,以及凯盛融英咨询公司(Capvision)等。依据北京当局的说法,相关美国公司在为客户调查中国投资环境时,有可能窃取中方国家秘密和情报。 外界普遍认为,上述现象显示美中两国在多个领域的竞争升级,中方此举向美国企业设置了市场壁垒。本周四,美国众议院“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为此举行听证会,关注中国日趋恶劣的投资环境。听证会上,与会人士一致认为,中国打击美国咨询公司的做法,对于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 委员会主席:中国不存在“民营企业” 在听证会上,特设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表示,中国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受到共产党的控制:“中国没有私人企业的存在,透过《反间谍法》、《数据安全法》和《反外国制裁法》,北京可以获取任何数据、冻结任何财产、得到任何智慧产权。中国政府时常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共产党组织,而中国的军民融合政策更让民企可能沦为解放军的军事或情报机构。” 英国风险管理咨询公司中慧(ChinaWhys)总裁韩飞龙(Peter Humphrey)也在听证会上作证。韩飞龙曾为外国企业提供中国相关咨询服务,2013年,他和他的妻子被北京当局以非法买卖个人信息为由逮捕,并为此服刑了两年。 韩飞龙说:“在为一家美国客户提供背景调查服务后,我与我的妻子于2013年在上海被捕,我们的咨询公司也因此被强制关闭。今天的状况比2013年糟了10倍,在中国完成尽职调查根本是不可能的工作,外国公司只能在地雷间穿梭。” 专家:北京支持中国企业窃取美国智慧产权 提供中国风险管理业务咨询的企业“战略风险”首席研发官派珀·朗斯伯里(Piper Lounsbury)也在听证会上表示,中国当局透过偷窃、胁迫等方式获取美国技术,并企图取代美方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地位。 朗斯伯里以个人经验举例说:“一个中国大型城市的市长曾命令100位美国企业执行长将最新技术分享给中国企业,不然他就会剥夺这些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权利,这是一个直接的威胁。另一个例子是,有一家美国公司的中国伙伴公司公然窃取美国公司的智慧产权,随后那间中国公司在美国公司的工厂对面,盖了一家由政府集资的对手工厂。” 朗斯伯里建议,美国应立法保护美国经济数据,避免数据在商业活动中外流中国。同时,国会也应推广供应链多元化,协助美国企业将供应链从中国外移。 沈栋:习近平是掌控中国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