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从“小以色列”那里获得了多少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

奥斯汀 — 11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BRICS)特别会议时再次表示,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国权、生存权、回归权长期遭到漠视”。在以哈冲突中,中国官方的立场一直被指为“亲哈中立”–貌似中立,实则偏袒哈马斯,而中国民间反以色列的情绪更是高涨。

中国微博大V《环球时报》前主编胡锡进前不久曾说,就算中国这个时候不与“以色列站在一起”,“小以色列”也没有“资格”“记中国的仇”,因为中国是“大国”,以色列不敢“真的得罪中国”。分析人士说,中国亲巴勒斯坦的立场一定会让以色列重新考虑与中国的关系,特别是两国的军事以及其他技术合作的关系。

以色列曾是中国无人机技术的“老师”

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恐怖袭击之后,以色列急于采购价格低廉的小型四轴无人机。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从美国运往以色列的数千架无人机中,有许多是中国公司制造的。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无人机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但中国无人机技术能够得到发展却离不开以色列的帮助。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刊登的报道中就提到中国无人机发展的第一阶段,技术引进阶段就来自于从以色列的采购。

在搜狐拥有近七千万阅读量的军事博主“炮霸707军情小站”今年10月2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将以色列称为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的“老师”。

1994年,以色列向中国出口“哈比”反辐射自杀式无人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反辐射无人机之一,也是中国当时用作突破台湾防空体系的杀手锏。中国之后对该无人机进行了逆向工程测绘,并将仿制型号ASN-301反辐射无人机装备于中国军队。2017年,中国将该仿制型号上架展销时,许多中国媒体用了“从仿制到出口”作为标题,可见以色列技术对中国提升军事力量的影响。

以色列虽然面积只有两万两千多平方米,人口只有973万(根据2023年的最新数据),但一直是中东地区的军事强国之一。以色列的科技与创新的能力在全世界范围都处于领先。根据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以色列排名所有国家中的第十六名。2023年,在美国研究公司 Startup Genome 进行的全球最吸引初创企业和创新的生态系统的年度调查中,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上排名第五。该调查也显示以色列是人均创业比例最高的国家。

在科技领域中,尤其是在敏感的军工领域,以色列给过中国极大的帮助。以色列和中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甚至在以中正式建交前。以色列向中国出售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包括哈比反辐射自杀无人机、怪蛇-3空空导弹和狮式战斗机等,来帮助中国升级其陆军和空军。

以色列不仅对中国出口怪蛇-3空空导弹,也与中国进行技术合作,该导弹被中国国产化后命名为霹雳-8空空导弹,这是中国首个性能先进的空空导弹,极大提升了中国的战机导弹能力。新浪网的报道中将这称为“来自以色列的馈赠”。

以色列不顾美国的压力,与中国保持了多年的技术合作

1989年,北京“六四事件”后,当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实施武器禁运和多项其他限制之后,以色列是为数不多与美国和中国都保持良好关系的国家。上文提到的哈比无人机是1994年以色列出售给中国的。不过,2004年,以色列因为美国的限制而没有帮助中国进行哈比无人机的技术升级。

这其间,以色列与中国的军事合作也曾因美国的反对出现过几次波折。2000年,以色列原定向中国出售“法尔康”机载预警系统,但美国政府限制以色列向包括中国在内的27个国家的武器出口,该销售因此取消。2013年,美国认为以色列向中国转让美国的机密的导弹技术和光电技术,当时以色列国防部国防出口负责人不得不辞职。

“法尔康”和“哈比”事件标志着以色列和中国军事技术合作的一个转折。以色列智库阿巴艾邦国际研究所(Abba Eba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Diplomacy)的亚洲政策项目主任吉达利亚·阿夫特曼(Gedaliah Afterman)告诉记者,由于“以色列出口任何军事科技给中国基本上都要得到美国的批准”,以色列和中国的合作的性质就发生了转变,“从以前以军事为中心的互动转向民用技术和基础设施”。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国际防务高级研究员何天睦(Timothy R. Heath)博士在邮件采访中告诉美国之音:“在华盛顿多年前施加压力后,以色列已经减少了与中国的许多国防合作项目。” 何天睦认为,美国对以色列与中国合作的担忧部分源于智能安全风险。他还表示:“以色列对解放军的援助可能帮助中国开发出能够在台湾附近发生潜在冲突时瞄准美军的武器。”

虽然国防合作项目减少,但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创新与研究合作却在增加。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的中国连线”(China Connects)数据库显示,以色列虽然没有正式签署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但中国在中东地区的“一带一路”项目却以设在以色列的为最多。2015年,上海国际港务获得了海法新港码头25年的特许经营选,该港口在2021年开港。海法是美国海军第六舰队的停靠港口。

2015年,江苏省常州市兴建了首个由以中两国政府共同签约建设的创新示范园区。根据官网资料,该园区内聚集了以色列独资或者两国合作的企业共188家,促成两国科技合作项目共46个,涵盖智能制造、生命科学、新材料、现代农业等多个产业领域。2022年,常州市亦举办了“中国-以色列创新合作周”。

在以色列擅长的农业科技领域,以色列将先进的灌溉和种子培育等技术带入中国。以色列的耐特菲姆公司为极度缺水的宁夏带去了先进的滴灌技术设备和提供了综合定制的滴灌解决方案,得到了中国官媒《光明日报》的称颂。以色列也积极将海水淡化技术引入到水资源匮乏的中国,并于2007年参与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位于天津的海水淡化项目。

以色列和中国的友谊在2022年1月时得到过习近平的褒奖,他在与以色列总统艾萨克·赫尔佐格(Issac herzog)互致贺电时指出“中以建交以来,两国人民友谊日益深化,双边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以色列不顾美国压力与中国合作也常常被中国官方媒体称赞。今年5月,中国官媒新华社就刊登了一篇名为《美国阻止以色列与中国合作,这不是PUA是什么》的文章提到“中国和以色列之间的创新合作,是真诚的、互惠的”,“中国有广阔市场,以色列有先进技术,两者是天作之合”,“以色列人大多认可同中国的友谊,也认可中以之间的创新合作”。

以色列还是世界芯片研发和制造大国,这里拥有近200家芯片行业的公司,是苹果、三星、高通等芯片巨头研发中心所在地。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以色列对华半导体和芯片出口大增。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上的数据,2018年,以色列半导体对中国出口增加了80%,达到26亿美元。

中国的“亲哈中立”或让以色列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10月7日,在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布恐怖袭击后,中国一直没有明确谴责哈马斯,被很多人认为是“亲哈中立”。11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BRICS)特别会议上依然没有谴责哈马斯,并表示以哈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国权、生存权、回归权长期遭到漠视。”

兰德公司国际防务高级研究员何天睦说,在北京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之后,以色列与中国进行此类防务合作的热情应该会降温。

他说:“中国拥抱了巴勒斯坦的诉求之后,中国与以色列在基础设施、技术、教育和科学等其他领域的合作可能会受到影响。”

他认为北京采取支持巴勒斯坦立场可能出于中国对中东地区穆斯林国家石油进口的依赖,希望把自己打造成发展中国家的捍卫者和领导者,以及提高自己在穆斯林国家中的声誉。

以色列智库阿巴艾邦国际研究所阿夫特曼说,虽然近年来以中关系“变得越来越难以管理”但直到10月7日前,“双方都有兴趣保持富有成效的关系”。

如果不是因为以巴冲突,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原计划于2023年10月访问北京。

阿夫特曼说,中国从10月7日以来的行动表明“以色列在其战略考量中的排名并不靠前”,而且中国也认为“在更重要的地区和地缘政治战略博弈中,对以中关系的损害是可以控制的。”

但阿夫特曼说,中国未能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的残暴袭击,这引起了以色列的失望和愤怒。再加上中国媒体和社交媒体上极端反以色列和反犹太言论的增加,更让以色列人意识到,尽管中国声称中立,但它确实选择了立场。他认为,“这可能会推动政策思维的转变,即以色列将会限制对中国的依赖。”

阿夫特曼预测,未来以色列可能还会保持与中国的贸易和经济关系,“但两国之间建立更紧密政治伙伴关系的前景可能或遭到限制”。

来源:VOA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11月轮值主席

新华社联合国11月1日电 中国从11月1日起担任联合国安理会11月轮值主席。当天,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主持安理会内部磋商,通过了安理会本月工作计划。 张军表示,巴以局势是本月安理会议程上最重要的工作。当务之急是推动停火止战,防止出现更多平民伤亡、更大规模人道灾难和冲突外溢。作为安理会轮值主席,中方将顺应国际社会呼声,同有关各方一道,推动安理会及时采取负责任、有意义的集体行动。   根据工作计划,安理会本月将审议巴以、叙利亚、也门、波黑等多个问题。在中方倡议下,安理会将于11月20日围绕“共同发展促进持久和平”主题举行公开辩论会。   安理会主席由安理会15个成员国轮流担任,为期1个月。中国上一次担任安理会主席是2022年8月. 来源:News.cn
Read More

受未预料到西方对俄制裁影响,英国银行评估中国风险

据路透社周五援引银行业高级主管报导,英国的大银行正在为未来西方对华制裁升级的可能做准备,并已与英国和美国政府分享了它们的“情景规划”。 游说团体“英国金融”(UK Finance)的制裁事务主管威蒂(Neil Whiley)说,该项目包括分享从其他制裁框架,包括对俄罗斯的制裁中吸取的经验教训,以及讨论对中国实施的任何措施可能产生的影响。 七位金融业消息人士称,在许多公司因俄罗斯禁令的速度和广度而措手不及之后,银行正在制定应急计划,以预防西方和中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 他们预计制裁不会立即发生任何变化。 “英国金融”代表了约300家公司,包括汇丰银行、巴克莱银行和摩根大通。威蒂表示,其工作审查了资产所有权和控制权的透明度以及中国产品的追踪难易程度。它还关注西方与中国之间跨行业的商业联系程度,包括技术等高风险行业的供应链,并试图强调如果对华实施可能会适得其反的措施。 报导指,这项工作是在中西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开展的,中西方在台湾问题上存在分歧,对华出口管制也在不断加强,中国间谍活动受到指责,北京收紧对在华运营企业的安全管制等。 威蒂说,在起草一份长达数万字的文件草稿之前,“英国金融”在数月内每两周召集英国和海外大银行召开一次会议。路透社未能审阅这份文件。他指出,草稿于 8月完成,并在最近几周与西方政府联络人分享。美国财政部、英国外交部和巴克莱银行没有回应置评请求。摩根大通拒绝置评。 三名驻伦敦的高级银行家匿名表示,他们的董事会已经讨论了西方未来对中国实施更严厉制裁的可能性。一位为银行提供咨询的律师表示,从重大网络攻击到对台湾的军事干预,各种情况都可能引发对中国的进一步禁令。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安全问题专家说:“考虑到地缘政治的悲观走向,最大的金融机构正在确定他们(对华)的风险是否可以容忍”。 报导指,这些准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俄罗斯在全面入侵乌克兰后西方对其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制裁,这导致一些公司难以将资产运出该国或退市。其中一位银行家说,对俄罗斯的制裁“消除”了企业的“天真”,促使业界更深入地思考中国的风险。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仍然是西方供应链的核心。例如,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从上年的2084亿美元扩大到 2766亿美元。英国金融业也与中国关系密切。英国最大的两家银行: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的大部分利润来自亚洲,这迫使它们身处地缘政治风险。这两家银行拒绝发表评论。 威蒂表示,“英国金融”的项目旨在成为全行业“视野扫描”的一部分,以根据监管指导评估多个国家的潜在风险,并不反映对更多制裁的预期或要求。尽管如此,金融公司仍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风险的存在。另一位在亚洲开展业务的银行家表示,该银行董事会正在计划应对台海之间更多的紧张局势,以及可能对金融市场造成的后果,包括货币和股市反应。 据路透社八月份独家报导,随着人们对中国可能采取军事行动的担忧日益加剧,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等保险公司提高了利率并削减了涉及台湾的风险保险。在此背景下,伦敦的四名律师报告称,金融客户寻求有关中国的指导的电话激增,从制裁合规性和风险评估到如何应对任何调查或执法。 对建议的需求如此强烈,以至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表示,他的公司上个月举办了首次面向客户的研讨会,主题是俄罗斯、中国以及地缘政治如何影响制裁和合规。…
Read More

旅美华人三年疫情之后重返中国:反向文化冲击

奥斯汀 — 去年12月,中国政府突然放弃了持续近三年的严格的新冠“清零”政策。但当时前往中国的机票仍然十分昂贵,中国本土也出现了一波感染高峰。对于许多旅居北美的中国人来说,直到近几个月才有机会回到阔别了许久的故乡。经历了三年疫情,中国产生的变化让他们感触颇深,甚至有了反向文化冲击的不适应感。 外国游客减少,机场空荡荡 在休斯顿从事国际贸易的李满原本每年都要去中国五到六次,但因为疫情时的防疫政策和香港反送中运动后的政治考量,有三年半的时间没有回中国。6月底,他到中国出差三周,去了上海、宁波、杭州、深圳等沿海城市。这些城市原本都有不少的外国企业,外国商人和外国游客,但三年半后,他明显感觉到外国人变少了。和中国的同行交流时,对方也表示,外国人对于来中国做生意的兴趣也有所降低。 他告诉记者:“我遇到的所有网约车司机都说今年生意还不如去年封城的时候。他们之前还是经常能拉到外国乘客的,现在没有外国人。” 居住在华盛顿特区的自媒体博主弘哥时隔五年后,今年3月份回中国,在北京和天津待了一个多月。首都机场的冷清是他这次回国之旅的第一个震撼。 “首都机场的T3,我18年回国的时候,什么快餐店啊,免税店啊,是很热闹的,”他告诉记者:“这次一下飞机,是真地觉得没什么人。而且我下飞机时间是下午四点多,应该是比较忙的时间段。免税店也冷冷清清,稀稀拉拉,没什么人买东西。” 在奥斯汀经营餐饮业的华裔金先生这次回中国探亲,发现上海不少由外国人经营了好多年的餐厅、酒吧、咖啡馆都关门了。“有些餐厅我去了好多年,也认识老板。去年上海封城的时候就走了不少;封城结束之后,又走了不少。” 一篇《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出,今年第一季度通过旅行社访问中国大陆的游客仅有5.2万人,仅为2019年第一季度访问大陆人数的1.4%。来自欧美、日韩等国家的游客数量大幅度下降。 根据航班管家发布的最新一期民航运行周报,2023年第29周,中美航班只有24班,恢复率只有6.4%,中欧航班的恢复率只有48.5%。民航局局长宋志勇在半年工作会上指出,国际航班客座率仅为67.5%,低于疫情前12.4个百分点。 经济萧条,消费两极分化 这次回国,弘哥注意到不少零售业店铺都生意冷清。商场里几乎只剩下餐饮业还在经营。与其同时,服务业的态度越来越好了,提供的服务种类也越来越多了。“我们订了家夜总会,后来一看比较远,也不知道怎么去,就打电话说不去了。但对方经理立刻说他们可以开车来接。“到达夜总会之后,弘哥看到有些区域连灯和空调都是关的,因为客人少,要省电费。” 他在北京的一家度假村住了两天,发现客人寥寥无几。但每到深夜,都有一群设备齐全的主播来到度假村进行直播。度假村允许他们使用村内设施做直播的背景,而度假村则通过这种方式来招徕客人。他感慨说,因为经济不景气,所以大家都很努力地在想办法,想找到一条出路。很多餐馆也有服务员在门口直播招徕生意。 时隔五年再回上海,金先生印象最深刻的是连南京路都没什么人了。除了高档商圈的奢侈品店依然要大排长龙之外,便宜的小吃店和大排档也是人满为患。但那些中档的商场,娱乐场所等却有些冷清。 李满也观察到中国的经济呈现了两极化。一线城市的高级商场生意很好,他从事金融业的朋友表示几乎没有感受到经济下行的冲击。但一线城市郊区,二三线城市的商场生意就很差。“宁波一些稍微偏僻的商圈原本人气很旺盛,现在沿街商铺饭店都没什么客人,夜市这些便宜的地方很火”,他告诉记者。 因为工作需要,他在沿海城市看了六七家工厂,只有一家过去三年生意变好,其他几家生意都大幅度下降。工厂老板原本都幻想防疫政策放开之后情况会变好,但今年放开之后,业绩依然继续下滑。有国家支持的工厂尚能维持,但中小企业却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他说这些小工厂“在缩小规模,减少员工,不会做长期打算,不像以前那样会考虑加生产线。” 生活便利,但隐私堪忧 居住在加州湾区的科技行业从业者Tony今年6月回中国出差,中国外送行业的先进让他大开眼界。…
Read More

塔吉克斯坦暴政在欧洲引发新一波难民潮!

帕米尔之门引发地缘政治危机。 柏林 (2/5 – 100) 对于帕米尔少数民族和塔吉克斯坦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区 (GBAO) 的居民来说,五月是对黑暗过去的提醒。 死亡、压迫、暴力、恐惧、逃亡和反抗。 2022年5月14日,帕米尔人的故乡GBAO首府霍罗格爆发起义。 约 1,000 人聚集在一起,和平要求被蔑称为“帕米尔高原屠夫”的地区官员 Alisher Mirzonabatov 辞职,并要求对 202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