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中国”中泰青年文化交流活动曼谷举行

中新网曼谷12月9日电(李映民 常翔)当地时间8日,全球文化沙龙之“我读中国”中泰青年文化交流活动在泰国曼谷举行。

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张金庭、泰国国家研究院泰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苏拉西、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参赞冯俊英、曼谷大学副校长苏帕吉、中国图书中心主任姜玉凤等嘉宾及泰国青年代表等200余人参加活动。

  张金庭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中泰两国人民自古往来不断,积淀形成了“中泰一家亲”传统。希望中国图书中心,可以成为泰国青年朋友们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亲密朋友,在书中获得启发和收获,为推动中泰两国人民情谊贡献力量。

  苏拉西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希望泰国青年用好中国图书中心平台,努力学习中国的发展理念,助力两国合作走向深入。

  冯俊英在致辞中介绍说,中国外文局与曼谷大学于2016年共同建立了亚洲首个中国图书中心。成立七年以来,中国外文局赠送了数百种中国主题图书,已经成为泰国民众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平台。

  苏帕吉在欢迎词中表示,曼谷大学一直积极促进中泰两国青年人文交流,鼓励学生参与中泰两国各领域合作。中国图书中心为泰国青年提供了了解中国的窗口。希望“我读中国”这样的活动可以经常举行,帮助泰国青年更好地认识中国。

  现场举行了圆桌分享活动,泰国“一带一路”经济与教育发展研究院主席唐隆功博士,以及曼谷大学青年学生代表分享了阅读中国图书的心得体会。

  活动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曼谷大学中国图书中心承办。

来源:Chinanews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以数字化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人民观察)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部署。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今年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家治理,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刻认识数字化给国家治理带来的机遇,把握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的主要方面,创新治理理念和方式,推动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是时代潮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有关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的关键技术不断发展,全球数字化进程在21世纪进一步提速,正在深刻改变国家治理的理念、规则、制度与方式。以数字化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是抓住数字化时代机遇,适应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科技创新驱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科技创新始终是社会发展和治理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全球范围内的服务型政府改革,正是人们从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步入信息化时代后,面对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和治理理念更新,在治理领域作出的积极回应。从广义上说,治理数字化进程包括电子化、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当前,以办公自动化和在线政务服务供给为代表的电子化、网络化阶段已基本完成,极大提升了政府运行效率、公共服务效能。以数据化、智能化为重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对国家治理产生深刻影响。总体来看,数字化将是未来高效精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不断满足公共服务需求的关键手段。适应这一进程,广泛应用数字技术是国家治理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回应治理变革需求的重要路径。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影响国家间竞争的重要因素。数字技术为国家治理创新提供了全方位、多领域、跨层级的解决方案,可以大大提高国家治理的整体效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当前,在城市治理、风险防控、环境治理等方面,数字化赋能的价值正在逐步显现。比如,大数据分析能够助力精准识别城市治理热点问题并作出快速应对,综合运用多项数字技术的智能化手段能够为精准防控现代社会中的风险提供可行方案,物联传感的数据采集可以大幅提升环境治理的监测水平,等等。在提升效率、效能的基础上,数字化应用也能进一步优化完善政府行政体系、治理体系、数据开放体系以及公共服务体系,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组织保障。数字化手段的广泛运用,必将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让数字化发展红利广泛惠及人民群众,是在国家治理中运用数字技术的根本目标。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活动加速向线上迁移,数字化应用和服务需求快速增加。据第五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人民群众的数字化需求不断增长。将数字技术广泛深入应用于国家治理,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 数字化助力国家治理效能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等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我国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助力社会治理更加精准有效,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国家治理各领域取得新成就。数字化对国家治理的赋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创新技术工具。技术变革带来的管理手段和工具的改进,是创新国家治理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国家治理各领域、各层级的应用带来了管理和服务方式的直接变化。这是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重要的技术基础,是后续其他方面赋能得以实现的前提。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提升,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底座,也是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的前提。新时代,我国5G实现技术、产业、网络、应用等领先,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性能优越的网络基础设施,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这些成就的取得都为基于数据的治理工具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夯实了国家治理水平持续提升的基础。 提升质量效能。当前,我国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以高效能治理为基础,而实现高效能治理需要以数字技术赋能为基础。比如,在经济治理层面,基于数字技术与数字治理的制度设计,可以推动人、财、物以及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等资源、要素和活动的统筹协调、协同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释放市场活力。在社会治理层面,依靠大数据驱动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眼人民群众需求目标的实现,从“供给方设计”转向“居民点单”,促进公共服务由粗放供给向精准供给转变。基于智能算法,政府可以精准识别公众需求并优化回应策略,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极大改善公共服务供求不对等的局面,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 优化运作流程。技术的深度应用将驱动业务流程优化,推动国家治理运行模式发生变革。以联通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0多个国务院部门的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为例,在“网络通”“数据通”基本实现的基础上,“业务通”成为可能。在技术层面解决了关键数据的跨地域、跨部门核验问题后,很多审批业务从单一运作流程逐步转变为协作交互流程。在业务流程全面数字化实现后,根据业务需求灵活调整业务流程的成本也会大大降低。很多地方推行的“最多跑一次”“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等服务,也是由技术变革推动流程优化的生动体现。 转变理念思维。当前,数据获取、数据传输和数据存储等大数据技术不断实现突破,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进展,为拓展数字技术在国家治理中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新动力。通过对国家治理多场景、多模态、动态性大数据的全面收集和多维解析,有助于全面掌握社会公众需求和社会问题,精准测量和智能推演政策实施效果,为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决策的精准性、科学性。随着数字技术在国家治理中更加广泛深入应用,必将推动治理理念从传统治理向现代治理、从经验治理向科学治理、从定性治理向“循数”治理转变,提升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推动数字技术与国家治理深度融合 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是一项宏大的系统性工程,其影响也是系统性的。数字化不仅丰富了治理手段、提升了治理效能,也增加了治理对象,带来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要坚持从长远出发,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数字技术与国家治理的深度融合,既抓住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又正视并积极解决新的治理问题,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提升数字技术支撑国家治理的整体效能。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环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党的领导下构建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的制度机制,全面推进治理运行方式、业务流程、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依法依规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数字技术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运用,提高突发事件源头治理、动态监控、应急处置能力。 夯实数字技术支撑国家治理的技术底座。构建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操作系统、软件、芯片、平台等软硬件载体的开发利用,完善数字技术支撑国家治理的基础环境。梳理数字技术支撑国家治理现状,针对重点领域的技术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场景适配,拓展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的应用空间和场景。 强化数字技术支撑国家治理的安全保障。在数字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了诸如信息泄露、信息茧房、数字鸿沟等问题。我们要时刻绷紧数据安全这根弦,加强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的安全保障。完善数字技术支撑国家治理、地方治理、基层治理、乡村治理、社区治理等不同层面的法律法规,构建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加强数字技术风险监管,构建风险感知平台,提高数字技术风险综合研判和防范水平,确保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安全、可靠、可控。 来源:People
Read More

拜登强调与中国、墨西哥打击芬太尼贩运的努力

华盛顿 — 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在上周与中国和墨西哥领导人进行外交接触后,强调他的行政当局进行了“强有力的国际协调”,以阻止芬太尼和用于生产这种致命药物的成分的流动。 “我们一直专注于预防,减少伤害,治疗和康复,”他周二(11月21日)在白宫举行的一次旨在解决近年来造成20多万美国人死亡的非法药物祸害的会议上表示。“但这一挑战也植根于我们的边界之外,在美国边界之外。” 拜登誓言要加快其行政当局打击毒品的努力,上周在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期间美国与北京和墨西哥城达成了禁毒协议。 芬太尼在墨西哥大规模生产,使用主要来自中国的前体化学品,并通过贩毒组织贩运到美国。 拜登说:“这是一项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的行动。” 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晤后宣布,恢复在禁毒方面的双边合作 ,以减少助长芬太尼的前体化学品的流动。 “这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我们对此表示感谢,”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John Kirby)在周二的记者简报会上说。“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实际结果。” 拜登与墨西哥总统安德烈斯·曼努埃尔·洛佩斯·奥夫拉多尔(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同意扩大执法合作和情报共享,以限制毒品贩运。 拜登政府一直面临压力,要求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来阻止芬太尼进入美国。共和党籍议员们经常强调芬太尼走私是加固美墨边境的理由。几位共和党候选人表示,他们将对墨西哥贩毒组织使用武力,以应对芬太尼和其他合成阿片类药物的贩运。 共和党人还指责拜登对中国在毒品蔓延中的作用软弱。 “中共的行动告诉我们,他们选择成为我们的敌人。中国生产的芬太尼已经杀死了数千名美国人,”共和党籍参议员里克·斯科特(Rick…
Read More

哈萨克斯坦举办了该国历史上首次由全女性机组人员执飞的航班

据 Vc.ru 报道,哈萨克斯坦航空的两架航班首次飞抵哈萨克斯坦,机组人员全部为女性。 机长 Ekaterina Sverchkova 和副驾驶 Azhar Nessipbayeva 执飞阿斯塔纳 –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 阿斯塔纳和阿斯塔纳 – 鄂木斯克 – 阿斯塔纳航线。机组人员中还包括两名女空乘人员。…
Read More

旧金山湾区学生哀悼李克强、恶搞习近平

旧金山 — 北京时间11月2日中国政府在北京八宝山火化七天前逝世的前总理李克强。李克强的突然病逝以及当局对其后事的处理引发全国数十个城市的哀悼潮的同时,美国旧金山湾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等11月1日自发举行《李克强总理一路走好——悼念一个希望凋零的时代》的哀悼活动。 哀悼一个懦弱但能说真话的总理 这些学生选择了一个名字叫“言论自由咖啡馆”门前的广场来举行哀悼李克强的活动,表达中国人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望。李克强的画像挂在报栏的柱子上,柱子下有一个小型的连侬墙,贴着写有哀悼词的小卡片,上面写有“李总理一路走好”、“黄河长江不会倒流”、“苦苦支撑,而节节败退,哀悼一个希望凋零的时代”等词句。周围花束和点燃的蜡烛。有意思的是,在哀悼场地的周边,有人摆了恶搞习近平的展示表达愤怒。 伯克利市居民史蒂文·顾对美国之音说:“李克强当了十年总理非常弱势,一直被习近平压制。他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讲一些真话,也是相当不容易。所以我过来哀悼他。” IT人士、旧金山湾区居民段洛说:“我想见证这个历史时刻,我觉得应该到一个公共的场合来谈论一下全国人民哀悼李克强这件事,就来了。全国数十个城市,那么多中国人出现献花潮哀悼李克强,其实是在哀悼一个懦弱的自己。”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中国留学生查理说:“李克强总理去世,我有点伤心。他是一个弱势的总理,所有的新闻头条都是习近平,他出现得很少。很显然,李克强不是一个支持习近平的人,他也能说一些实话。比如他说‘中国有六亿人每月收入不到一千元人民币’,戳破了习近平小康社会的肥皂泡。他有自己的想法,虽然他没办法改变中国现在的局势,但他有去努力。” 硅谷高科技初创公司执行长萧何对美国之音说:“李克强是个有人性温暖的官员。他曾经到一个农户家里探访,农妇的女儿正在跟在外面打工的农民工丈夫打电话,李克强接过农妇女儿的手机,问他在外面打工的情况,这令我非常感动。他不像习近平那样去装,而是非常接地气。” 借哀悼李克强,表达对习近暴政的愤怒 在活动中,一些参与者借哀悼李克强表达对习近暴政的不满。活动现场有两张习近平的画像,一张套了一条围巾做的绞索,一张装进了类似骨灰盒的瓶子里。 伯克利居民史蒂文·顾说:“我看见很多人都在借哀悼李克强总理的机会,表达对习近平的不满。我看到有几个包子被装在饭盒里,意思是‘包子领盒饭’,也就是习近平进棺材之意。这是中国民间诅咒习近平早点离世,不要再祸害中国的表达方式。” 萧何说:“在现代政治文明中,这些政治家有义务关心民众的疾苦。比如哪里有水灾,政治家必须第一时间到现场安抚民众,这是一个政治家基本的职责,而习近平连这样的职责都不愿意履行,所以大家就比较怀念比较亲民的李克强,这是人最朴素的情感。老百姓心里都明白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所谓公道自在人心。” 中国民主转型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主季刊》主编王天成先生在社交媒体X上回忆说,“80年代末我刚开始在北大法律系宪法专业读研不久,在龚祥瑞教授家里,帮助他整理一篇文稿,这时李克强来访,因此有一面之缘……李克强曾在做学生期间,与刘庸安、杨柏揆等人一起帮助龚祥瑞先生整理了其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比较宪法与行政法》一书。” 王天成表示:“李克强去世后,对是否应该哀悼纪念,人们有明显分歧。我把悼念潮基本上理解为一种反叛,对这个体制、对另一个自负而无知的人的批判否定。 反叛,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在尝试反叛中,人们才可能发现和学习反叛的可能、技巧和力量。” 质疑李克强死因 伯克利市居民史蒂文顾说:“中共为副国级的领导人都配有人数众多、非常专业的医疗团队,像江泽民活到九十六岁才死。为什么李克强一卸任就死了?他才68岁就死了!为什么李克强的医疗团队在他心脏病发的第一时间没有现身?还把他送到一个糟糕的中医院?有太多的疑问,人们有很多猜测的空间。”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中国留学生查理说:“很有理由怀疑李克强是被弄死的。习近平觉得自己处境危险,他做了那么多坏事,很怕别人去报复他,的确有很多人想把绳子套在他的脖子上。而李克强受人爱戴,民间也有‘习下李上’的呼声,习有弄死李克强的动机。就像四通桥勇士彭立发所呼吁的那样,只有习近平早日下台,中国才能走向自由和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