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在中国|古巴教授的春节假期:在成都准备迎接亲朋好友

Getty

来自古巴的佩德罗(Pedro Antonio Valdes Sosa)教授在成都生活了近八年,不仅融入了成都的生活,还体验并见证了中国近些年来的发展和变化。社会在变,但传统不变,对于佩德罗教授来说,最浓的年味儿就是人情味。

“春节这段时间之所以特别, 是因为我们可以放松一下。”佩德罗教授说到。春节不仅意味着放缓紧张的工作节奏,也是与亲朋好友联络交流的好机会。

“快来吧,现在可以了”,佩德罗教授热情邀请朋友们来成都,“我都已经开始为他们的到来做准备了”。

《新时代 我在中国》系列视频聚焦在华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讲述他们在新时代中国的体会、感受和故事。

来源:中国日报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德语媒体:中国变了,对华政策也必须改变

等待多时的德国政府的”中国战略”公布后,德媒注意到肖尔茨总理在第一时间发帖强调”合作”。《南德意志报》则认为,新战略忽略了意识形态的根本冲突。有专家指出,在地缘政治冲突背景下,自由贸易和开放型市场正在同人们告别。 文件的”所有腔调既不新、也谈不上令人耳目一新。德国针对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制定怎样的政策从来就形同走钢丝,这一点还将持续下去。肖尔茨总理的首席新闻官黑贝施特莱特(Steffen Hebestreit)在宣布中国战略的新闻会上这样说:’首先,我们愿意同中国继续保持合作,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不忽略困难的议题’。 “文件公布后,肖尔茨第一个推特中的第一句话也如出一辙:’我们将同中国在经济和气候领域继续合作’– 显然对肖尔茨非常重要的是,再次重申同亚洲巨人的伙伴关系,尽管困难重重。 需要中国同气候变化做斗争,这一点贝尔博克领导的外交部也心知肚明。只是在这里(外交部)人们更明确地彰显人权问题。” 文章最后写道,这份中国战略”留下许多解读空间,这样,就如何才是与北京打交道的正确方式这一问题,各方的角力会持续下去 “几十年来,德国的对华政策首先是促进经济政策。而如今,联合政府宣示了其立场:’德国政府忧虑地看到,中国为服务于一党体制的利益,努力对国际秩序施加影响,比如淡化人权的地位’。 中国政府不会愿意读到这类文字。贝尔博克介绍中国战略时虽然称赞中国的改革为8亿人脱贫,但紧接着立即谴责港府用100万港币悬赏逃到国外的政治异议人士。” 《时代周报》网络版的这篇文章认为,”文件涉及了双边关系中所有批评性内容,其中一些显得含糊,比如,贸易政策和投资领域中的’去风险’究竟意味着什么?然而,在中国对德国这样的民主国家构成战略挑战的问题上,文件明确无误地写道:’中国发生了变化’,’这一点以及中国做出的政治决策迫使我们在应对中国时也做出改变。” 文件的”所有腔调既不新、也谈不上令人耳目一新。德国针对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制定怎样的政策从来就形同走钢丝,这一点还将持续下去。肖尔茨总理的首席新闻官黑贝施特莱特(Steffen Hebestreit)在宣布中国战略的新闻会上这样说:’首先,我们愿意同中国继续保持合作,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不忽略困难的议题’。 “文件公布后,肖尔茨第一个推特中的第一句话也如出一辙:’我们将同中国在经济和气候领域继续合作’– 显然对肖尔茨非常重要的是,再次重申同亚洲巨人的伙伴关系,尽管困难重重。 需要中国同气候变化做斗争,这一点贝尔博克领导的外交部也心知肚明。只是在这里(外交部)人们更明确地彰显人权问题。” 文章最后写道,这份中国战略”留下许多解读空间,这样,就如何才是与北京打交道的正确方式这一问题,各方的角力会持续下去。 “几十年来,德国的对华政策首先是促进经济政策。而如今,联合政府宣示了其立场:’德国政府忧虑地看到,中国为服务于一党体制的利益,努力对国际秩序施加影响,比如淡化人权的地位’。 中国政府不会愿意读到这类文字。贝尔博克介绍中国战略时虽然称赞中国的改革为8亿人脱贫,但紧接着立即谴责港府用100万港币悬赏逃到国外的政治异议人士。”…
Read More

专访德国卫生专家: 中国走上了他国的防疫之路

德国之声:中国政府今天(12月7日)公布了新冠防疫的“新十条”规定,包括不再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减少检测范围和频次,不搞大范围封控,允许居家隔离而不必集中隔离等。作为公共卫生专家,您看到这样放松限制的变化有何感想?  泽布:可以说,中国现在走上了一条很多其他国家早已走过的路。您提到的这些措施是适合中国目前情况的。当然不能一下子放弃所有的防疫措施,比如像我们在欧洲国家甚至在讨论取消隔离义务等。中国与我们不同的情况是,居民中的大部分人还没有感染过新冠病毒。在此背景下,放松限制是会带来一些问题的。   中国现在的出发点是,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在重症、死亡率等方面的后果不那么可怕。在居民已建立起免疫保护的地方是这样的,比如已多次注射疫苗、打过加强针或感染过病毒,而不是说奥密克戎本身变得多弱。在中国,很多人没有接触过新冠病毒,因此整体的免疫能力可能不如在其他国家。  德国之声:新计划中的一点是提高老年人接种疫苗的速度和比例。老年人接种比例不够高是中国令人担心的一个情况。对这个群体来说,现在逐步放开是否意味着感染风险增高?  泽布:这一点非常重要。加快老年人和有基础病人群的接种步伐,对能否建立免疫保护非常关键。中国有能力做这件事,尤其是提高加强针的接种比例,这项功课一定要做好,而且希望能尽快。因为对老人、有呼吸道和循环系统疾病的人来说,感染新冠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引起重症乃至死亡。中国的这个风险目前是高于其他国家。  播放视频 2:12 min 上海老年人如何看待动态清零? 德国之声:中国官方现在向民众传递的一个信息是,奥密克戎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但按我理解,您认为在中国不能这样说?  泽布: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很强,能够快速传播。当它在一个很多人已经打过疫苗、感染或多次感染过的群体中传播,据现在的观察症状相对轻微,但前提是患者打过疫苗或已经感染过。而中国的情况不是这样,因此奥密克戎在中国有可能仍是一种危险的病毒,尽管它本身的致病性可能略有降低。以香港为例,我们可以看到,那一波奥密克戎疫情在很短时间内导致了很多重症。中国领导层肯定了解可能会出现这种风险,因此,这对决策者和医疗系统将是一个考验。  德国之声:中国现在计划减少核酸检测,同时放松防疫限制。这样的话,是不是有越来越多的感染不会被发现? 泽布:是的。中国迄今的检测方式最大化地检出了感染者,但长期来看这种方式意义不大,也不可能一直坚持下去。因此减少核酸检测、有针对性的检测是更恰当的,例如在特定场合、对特定人群、老年人进行检测。长期、反复的全民检测、到任何地方都要求阴性检测结果,确实是有些夸张的,况且也要考虑经济因素。  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一些感染者发现不了。中国会出现更多的感染,基于目前的变异株我无法设想会有另一种情况。因此重要的是让民众了解,什么情况下应该去做检测、什么时候应该自我隔离,同时重点检测高风险的人群。  播放视频 2:24 min 疫情之下…
Read More

以数字化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人民观察)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部署。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今年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家治理,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刻认识数字化给国家治理带来的机遇,把握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的主要方面,创新治理理念和方式,推动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是时代潮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有关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的关键技术不断发展,全球数字化进程在21世纪进一步提速,正在深刻改变国家治理的理念、规则、制度与方式。以数字化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是抓住数字化时代机遇,适应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科技创新驱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科技创新始终是社会发展和治理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全球范围内的服务型政府改革,正是人们从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步入信息化时代后,面对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和治理理念更新,在治理领域作出的积极回应。从广义上说,治理数字化进程包括电子化、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当前,以办公自动化和在线政务服务供给为代表的电子化、网络化阶段已基本完成,极大提升了政府运行效率、公共服务效能。以数据化、智能化为重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对国家治理产生深刻影响。总体来看,数字化将是未来高效精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不断满足公共服务需求的关键手段。适应这一进程,广泛应用数字技术是国家治理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回应治理变革需求的重要路径。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影响国家间竞争的重要因素。数字技术为国家治理创新提供了全方位、多领域、跨层级的解决方案,可以大大提高国家治理的整体效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当前,在城市治理、风险防控、环境治理等方面,数字化赋能的价值正在逐步显现。比如,大数据分析能够助力精准识别城市治理热点问题并作出快速应对,综合运用多项数字技术的智能化手段能够为精准防控现代社会中的风险提供可行方案,物联传感的数据采集可以大幅提升环境治理的监测水平,等等。在提升效率、效能的基础上,数字化应用也能进一步优化完善政府行政体系、治理体系、数据开放体系以及公共服务体系,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组织保障。数字化手段的广泛运用,必将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让数字化发展红利广泛惠及人民群众,是在国家治理中运用数字技术的根本目标。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活动加速向线上迁移,数字化应用和服务需求快速增加。据第五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人民群众的数字化需求不断增长。将数字技术广泛深入应用于国家治理,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 数字化助力国家治理效能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等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我国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助力社会治理更加精准有效,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国家治理各领域取得新成就。数字化对国家治理的赋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创新技术工具。技术变革带来的管理手段和工具的改进,是创新国家治理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国家治理各领域、各层级的应用带来了管理和服务方式的直接变化。这是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重要的技术基础,是后续其他方面赋能得以实现的前提。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提升,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底座,也是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的前提。新时代,我国5G实现技术、产业、网络、应用等领先,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性能优越的网络基础设施,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这些成就的取得都为基于数据的治理工具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夯实了国家治理水平持续提升的基础。 提升质量效能。当前,我国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以高效能治理为基础,而实现高效能治理需要以数字技术赋能为基础。比如,在经济治理层面,基于数字技术与数字治理的制度设计,可以推动人、财、物以及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等资源、要素和活动的统筹协调、协同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释放市场活力。在社会治理层面,依靠大数据驱动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眼人民群众需求目标的实现,从“供给方设计”转向“居民点单”,促进公共服务由粗放供给向精准供给转变。基于智能算法,政府可以精准识别公众需求并优化回应策略,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极大改善公共服务供求不对等的局面,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 优化运作流程。技术的深度应用将驱动业务流程优化,推动国家治理运行模式发生变革。以联通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0多个国务院部门的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为例,在“网络通”“数据通”基本实现的基础上,“业务通”成为可能。在技术层面解决了关键数据的跨地域、跨部门核验问题后,很多审批业务从单一运作流程逐步转变为协作交互流程。在业务流程全面数字化实现后,根据业务需求灵活调整业务流程的成本也会大大降低。很多地方推行的“最多跑一次”“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等服务,也是由技术变革推动流程优化的生动体现。 转变理念思维。当前,数据获取、数据传输和数据存储等大数据技术不断实现突破,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进展,为拓展数字技术在国家治理中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新动力。通过对国家治理多场景、多模态、动态性大数据的全面收集和多维解析,有助于全面掌握社会公众需求和社会问题,精准测量和智能推演政策实施效果,为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决策的精准性、科学性。随着数字技术在国家治理中更加广泛深入应用,必将推动治理理念从传统治理向现代治理、从经验治理向科学治理、从定性治理向“循数”治理转变,提升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推动数字技术与国家治理深度融合 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是一项宏大的系统性工程,其影响也是系统性的。数字化不仅丰富了治理手段、提升了治理效能,也增加了治理对象,带来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要坚持从长远出发,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数字技术与国家治理的深度融合,既抓住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又正视并积极解决新的治理问题,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提升数字技术支撑国家治理的整体效能。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环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党的领导下构建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的制度机制,全面推进治理运行方式、业务流程、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依法依规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数字技术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运用,提高突发事件源头治理、动态监控、应急处置能力。 夯实数字技术支撑国家治理的技术底座。构建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操作系统、软件、芯片、平台等软硬件载体的开发利用,完善数字技术支撑国家治理的基础环境。梳理数字技术支撑国家治理现状,针对重点领域的技术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场景适配,拓展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的应用空间和场景。 强化数字技术支撑国家治理的安全保障。在数字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了诸如信息泄露、信息茧房、数字鸿沟等问题。我们要时刻绷紧数据安全这根弦,加强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的安全保障。完善数字技术支撑国家治理、地方治理、基层治理、乡村治理、社区治理等不同层面的法律法规,构建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加强数字技术风险监管,构建风险感知平台,提高数字技术风险综合研判和防范水平,确保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安全、可靠、可控。 来源:People
Read More

忧中国经济放缓 日本制造业信心创8个月最大跌幅

日本大型制造商创下8个月以来的最大信心跌幅,服务业士气也因担心中国经济放缓可能推累全球和国内经济增长而下滑。 路透社报道称商业界乌云罩顶,凸显了日本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挑战,在国内需求疲软的情况下,更引发了人们对于出口能否推动经济复甦的质疑。 中国与美国长期分居日本出口市场前两名,不过根据日本政府上月公布的数据,对中国的出口额下滑13.4%,这已经是连续8个月萎缩,突显中国需求持续减缓。 路透社上月底发布的另一项调查也显示,韩国受到中国这个最大市场经济复苏不如预期的拖累,出口可能连续11个月下滑。HI投资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朴相铉(Park Sang Hyun)表示,中国经济在COVID-19大流行之后正常化的速度缓慢,使得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复苏也跟着推迟。 对中国经济感到悲观的情绪正在全球蔓延,不过韩国当局表示,即使中国经济面临更大的风险,但出口数据可能从10月份开始转为增长。 路透短观对502家日本大型制造商进行月度调查,9月份的信心指数从前一个月的+12急剧下降至+4,这是自今年1月以来最大幅度的下跌。今年1月公布的路透短观信心指数从去年底的+8直接来到-6,一口气掉了14分。 路透短观调查与日本央行的季度短观调查报告具有高度相关性,能对日本央行下一次短观数据给出指引。日本央行的调查预订10月2日出炉。 许多日本企业在书面评论中抱怨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国内外需求疲软。乌克兰战争和中美紧张局势加剧也被视为不利因素。 一位机械制造商经理在调查中写道:“由于全球经济存在不确定性,例如乌克兰长期战争引发的地缘政治风险以及中美摩擦紧张局势加剧,我们的业务状况不太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化学品制造商经理写道:“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低迷,国内需求也在疲软。” 9月份的路透短观非制造业指数也自上月的+32下跌到+23,这是自2020年5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来源:V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