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实体经济这个发展根基——2023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之三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题:做强实体经济这个发展根基——2023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之三

  新华社记者

  做强实体经济、稳住工业运行,这是夯实经济大盘、提振市场预期最重要的事之一。今年以来,应对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我国始终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工业生产稳中有升、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持续筑牢。

  岁末年终,新华社记者奔赴大江南北,深入工厂车间、产业重镇,看到中国制造向上生长的韧劲,感受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稳扎稳打,把基本盘筑得更牢

  冬日,沈鼓集团车间热火朝天。油漆包装中心里,员工正封装一台刚下线的压缩机组。“这是沈鼓首次在超高压天然气储气库领域采用单缸双段离心式压缩机结构。”沈鼓集团透平设计院副院长杨树鑫说,尽管行业出现波动,企业始终坚持高于同行业水平的研发投入,一步一个脚印,站稳细分市场。

  工业经济是“压舱石”,稳扎稳打才能筑牢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批批扶持制造业的政策及时出台,广大企业坚守实业、扎实前行。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10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在政策支持和各界努力下,工业经济稳步恢复。

  重点行业稳,有力托举工业基本盘。

走进南钢智慧运营中心,只见数字大屏播放着生产场景的孪生动画:火红的钢材在产线“穿行”,各项指标实时刷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这里一目了然。南钢常务副总裁徐晓春说,用数字化改善经营,企业顶住压力,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4%。

  面对需求减弱、成本上升,钢铁行业加力降本增效。重点行业承压前行,展现韧性。

  今年以来,我国着力稳工业,多个部门携手聚焦钢铁、石化、汽车等10个工业重点领域分别制定稳增长方案。从投资、消费、出口共同发力到稳产业、强企业、优环境,政策效应叠加,不断激发工业增长内生动力。

  机械行业加快高端装备发展,消费电子深挖市场需求,汽车行业提速智能化升级……前10个月,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0个行业利润增速较1至9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主要行业运行平稳,有力支撑经济平稳回升。

  企业定力稳,深耕主业久久为功。

  和上海交大科技园签约建设实验中心,投资1000万元进行材料开发……蓝禾医疗董事长曹军不断加大投入,应对医疗耗材市场的激烈竞争。“我们坚持把60%的利润‘砸’到研发上,在深耕主业的基础上拓展空间。”

  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记者调研发现,大批制造企业正着力增强“看家本领”,把产业做实、做优、做强:联影医疗从关键核心技术源头研发,实现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零的突破”;中兴通讯不断增强5G工业现场网核心能力,推出“数字星云”平台,拓展数智化应用快速定制的空间……

 前三季度,仅沪市主板实体类公司合计研发支出就约4951亿元,同比增长7%。

  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后,八部门推出25条举措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从支持工业大省“勇挑大梁”,到研究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稳实业、强基础的举措推出,托举产业平稳发展、激励企业深耕细作。

  “要为实体经济营造稳定良好的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说,“将注重打好政策‘组合拳’,进一步稳预期,巩固拓展工业向好势头。”

  攀高逐新,转型升级塑优势

  11月4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的能力,集齐造船工业“三颗明珠”。

  正是凭借系统性优势,在全球航运市场景气降温的态势下,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保持全面增长。

产业发展“大浪淘沙”,唯用创新赢得主动。应对风险挑战,中国制造坚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新兴产业“勇挑大梁”——

  数字化组装线上机械手臂不断舞动,平均每2分钟就有一辆问界新M7车型生产下线……在重庆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新车型发布仅2个月,订单量已达9万余辆。

  繁忙的生产线映射了新产业的如火如荼。1至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3.9%和37.8%,保持领跑态势。

  一组数据引人注目: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3%,光伏产品、航空航天器及设备等实现高速增长,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超过5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各地谋新策、出实招:老工业基地沈阳,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等领域,今年以来建设各级各类科创平台达到1510个;西部重镇重庆,刚举行的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重庆)签约24个汽车产业项目,总金额超300亿元;贵州省贵安新区,多个数据中心项目抢工期、赶进度……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传统产业锻造更强韧性——

  这是一家“不太一样”的服装工厂:裁剪靠投影描线,生产线融合RFID芯片与5G技术……在海澜云服智慧工厂,定制服装可以实现7天内交付。

  海澜集团董事长周立宸说,企业每年使用的芯片量上亿个,得益于供需精准协同,全国6000多家门店几乎实现零库存。

  “一靠新产品,二靠全链条。”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总经理赵平告诉记者,将创新贯穿从育种到生产各环节,即便是青菜头里也能“长”出百亿元产业。“我们正新建一条年产28万吨榨菜的智能化绿色生产线。”

  “每当降成本接近极限时,就通过优化流程挖掘新空间”“要用创新增加控制力,把技术做得更精、产品打磨得更好”……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提出,进一步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工程,支持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工艺升级;聚焦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多部门出台切实措施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8%;前10个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607亿元。信贷合理增长,税费优惠政策落地落实,为产业焕新提供更多支撑。

  “实体经济面临的压力仍然不小,但赢得主动、赢得市场始终是硬道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秦海林说,让技术用起来、应用跑起来、产业带起来,中国制造将在全球制造格局重塑中站上新台阶。

  “链”上发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体经济强,产业链一定要强。我国已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但全而不精的问题依然存在。补短板锻长板,至关重要。

  12月6日,上海汽车芯片产业联盟发布了汽车芯片产品攻关榜单,拟通过揭榜挂帅方式,面向全国遴选优势企业开展技术攻关。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说,汽车和集成电路是上海战略性、支柱性、先导性产业,要通过“车芯联动”,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找准关键环节、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攻关。

  从建立健全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实验室体系,到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链”上持续发力,不断推动重点领域向实现自主可控迈进。

  “我国高度重视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国内相关行业已取得一定突破和成就。”中国企业联合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陈玉涛说,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产业链中的262个重点环节,国内厂商可供给的环节比例已达85.88%。

  强化中小企业配套能力,“链主”和“链属”企业融通发展。

  刚闭幕的首届链博会上,欣旺达最新研发成果——闪充电池吸引业内人士驻足。“得益于车企开放供应链,我们的电池技术在市场历练中不断改进。”欣旺达品牌管理高级经理何伦忠说,目前这款电池10分钟可充至电量的80%,最高续航里程达到1000公里。

“我们面向全行业开放数字化转型升级核心能力。”TCL科技集团首席运营官王成说,目前TCL东智工业应用智能平台已推广到20多个细分领域,助力50多家制造企业建成数智化工厂。

  推动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引导中小企业精准补链,产业生态优势不断形成。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在区域联动中增强韧性。

  每秒钟有约58米光纤产出,龙头企业核心配套基本可就近解决……行走在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中国光谷,这里的高效协同令人感触尤深。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勇强说,通过打造光通信全产业链,光谷带动100余家上下游企业发展,产业规模超千亿元,“用‘一束光’赋能‘一座城’”。

  在宁德,以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锂电池全产业链技术布局,每个电芯生产耗时仅需1.7秒;在株洲,轨道交通领域400多家上下游企业协同,本地配套率达80%以上……纵横铺设的集群网络,不断勾勒出中国制造“新版图”。

  不可否认,我国工业经济仍处于恢复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机遇和挑战并存。但庞大的市场、完整产业体系提供了强劲支撑、蕴藏无数创新力量。做强实体经济这个发展根基,必将扎实巩固中国经济企稳恢复势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释放持久动力。

来源:News.cn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台湾报告28架中国军机进入防空识别区

台湾国防部今天报告,周三上午在台湾防空区内发现了28架中国军机。路透社说,这是台北所称的北京在海峡两岸紧张局势加剧之际定期骚扰的一部分。 台湾报告28架中国空军飞机进入防空区。中国将台湾视为自己的领土,近年来,随着北京寻求维护中国主权主张,中国在台湾附近加强了军事活动。 根据台湾国防部报告,从13日早上当地时间 6 点左右开始,包括 J-10 战斗机在内的中国战机已飞入台湾防空识别区的西南角。 台湾国防部指,部分中国军机穿越巴士海峡与中国山东舰会合在太平洋进行演习。 台湾国防部说,台湾军方即时监视局势,也派出自己的空军飞机并启动防空系统,并使用了应对中国此类入侵的正常措辞。 台湾国防部稍早周一报告,由山东舰率领的中国海军编队进入西太平洋进行训练。 另外,一位熟悉该地区安全规划的高级官员告诉路透社,包括055型驱逐舰在内的20多艘中国军舰今天通过巴士海峡和宫古海峡进入太平洋。这位人士说,中国海军的演习以及航母编队的训练演习是对美国及其盟国最近在该地区的军事活动的“明显挑战”。 据美国海军报告,一艘美国和一艘加拿大军舰上周六驶过台湾海峡,这是自六月以来的第二次此类联合任务,恰逢两国领导人出席印度 G20峰会。据美国海军称,两国海军本周还在南海进行了一系列演习。 路透社说,过去几年,北京不断加强在台湾周边的军事行动,以应对所谓的台独势力与美国的“勾结” 来源:RFI
Read More

以岭药业:创新生态系统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中国迎来癸卯农历新年,在经历了三年的冠状病毒大流行的压力和经济困难之后,人们祈祷健康。一位北京居民说,希望兔年给所有人带来健康。据官员报告,1月13日至19日,再有近13,000疫死病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作为中国中药TOP10企业,以岭药业30年来始终坚持“市场龙头,科技驱动”的发展战略,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的主基调,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等方面持续深耕。将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焕发光彩,高品质的系列中药产品让全球共享。   理论创新:理论原创带动新药研发 实现重大疾病防治突破   中医药实现创新突破的关键是理论创新,以岭药业科研团队找准中医络病理论创新的关键点持续发力。经过潜心研究,在中医发展史上首次形成系统络病理论。   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病和外感重症中的病机状态。历代医学名著和医学名家均提及络脉及络病学说,但并未有系统深入研究,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岭药业经过不断探索创新,系统构建了络病理论体系,成为公司独有的科技核心竞争力。“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研究提高了疑难病的防治水平,带动了创新药物研发。 以岭药业围绕络病理论研究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973、863,国家“十一五”支撑、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40余项,荣获国家级大奖6项,取得国内外专利800余项。研发出13个创新专利中药,覆盖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品布局优势,对多个重大疾病的治疗取得突破性成果,心脑血管和感冒呼吸系统疾病用药领域已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每年数千万人次服用受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技术创新:六获国家科技大奖 成为中医药传承的典范   2019年,“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该年度生命科学领域唯一的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也是以岭药业荣获的第六项国家科技大奖。   从获奖情况看,六项大奖涵盖了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应用成果等,解决了多个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通心络虫类药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应用使患者用药量更少,药效更易吸收。   “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中医药传承的里程碑。以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胶囊上市后再研究为主,该奖项的获得不仅佐证了三种产品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也阐释了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魅力,使其市场份额稳步攀升。   国家97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称:本研究“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   模式创新:国内国际双循环 让全球共享中医药创新成果   以岭药业自1992年成立以来,遵循中医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假说为指导,以治疗方药为依托,以临床疗效为标准”的科学规律,吸收现代高新技术,以理论原创带动临床疗效新药研发,形成“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五位一体的中医药创新发展模式。 以岭药业构建“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五位一体的中医药创新发展模式   中医络病理论学术创新赋予公司科技中药以良好疗效和学术内涵,成为公司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要素,河北以岭医院(三级甲等中医院)作为临床基地,拥有近百种院内制剂,形成向新药转化的有力储备品种支撑。…
Read More

中国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深地探测中开始钻探超深钻孔

乌鲁木齐——周二,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中国第一个超过10,000米深的科学勘探钻孔开始钻探。 手术于周二上午 11 点 46 分开始。它代表了中国深地探索的一个里程碑,为研究地球地表深处的区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钻孔设计深度11100米,位于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钻探过程中,重达2000多吨的钻头、钻杆等设备将深入地球,穿透包括白垩系在内的10多个大陆地层。 参与行动的技术专家王春生说,钻探1万多米深的钻孔,是探索地球未知领域、拓展人类认识边界的一次大胆尝试。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生说:“钻井工程的施工难度好比一辆大卡车靠两根细钢索行驶。” 塔里木盆地地面环境恶劣,地下条件复杂,是勘探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资料来源:中国日报
Read More

美军事专家指中国军队腐败影响习近平动武信心

中国解放军高层恫吓称对台湾绝不手软,但美国专家分析,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清洗涉贪腐的解放军将领,腐败的体系令他对动武没有信心,再加上经济不振及美国角色,不会倾向更好战。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10月30日在北京香山论坛声称,无论谁想把台湾以任何形式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军队都绝不答应、绝不手软”。中央社引述美国之音今天报道称,有趣的是,在这个中国主办的有30多个国家国防部长级和军队总长级代表参加的军事论坛上,中国的国防部长却醒目地出缺了。 前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10月24日已遭免职,当局并未任命新防长,他去职原因不明,但外界盛传涉及贪腐,另有高级将领遭整肃,7月时中共火箭军前副司令员吴国华传出死亡,8月时,时任火箭军司令李玉超、副司令刘光斌、政委徐忠波等人也被带走,传出与贪污或泄密有关。 美国空军大学中国航太研究所研究主任李伊(Roderick Lee)表示,就“战备”情况而言,最近对解放军的清洗对大多数作战单位不会产生重大和长期的影响。但是这样一个腐败的体系可能会让习近平对解放军能否完成任务没有信心。习近平可能感到非常沮丧,因为近10年的反腐败努力显然没有取得多大成果,仍然有腐败活动。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全球中国中心非常驻高级研究员杨恩(Mark Parker Young)也分析,最近的人事混乱显示出习近平的判断和审查失误以及人事管理体系存在裂痕,但对火箭军领导层的更迭和用外部人士接班的决定也表明,他可能不会很快发动大规模冲突。杨恩说,因为如果习近平预见战争即将爆发,可能不会连根拔起火箭军的整个领导层,或者他至少会选择更熟悉该军种的替代者。 由于近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主义组织哈玛斯(Hamas)的冲突,再加上先前的乌克兰战争,有人担心会分散美国的注意力,或减少对台湾的支持,促使习近平在台湾采取动作。对此,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所中国军事事务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吴志远(Joel Wuthnow)则指出,中东的战火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对于入侵台湾的算计,而是中国还需考虑到美国干预台海战争的可能性以及糟糕的经济,因此不认为中国会变得更好战。 来源:R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