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韵:特朗普第二任期的美中关系


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本月初的美国大选中再次当选美国总统,打破了美国近代历史的又一记录。他的再次当选被认为是美国政治的新转捩点——如果2016年特朗普当选总统曾被认为是历史的一次偶然,那么2024年他的再次当选则是美国历史和政治的一次必然,代表着美国政治正式向保守主义回摆。

共和党全面执政,中国严阵以待

特朗普在此次选举中取得了压倒性优势,七大摇摆州无一摇摆,全部走向深红。副总统当选人万斯(JD Vance)回忆录《乡下人的悲歌》宛如保守主义的一杆大旗,将此次大选中“房租”与“情怀”的对决表现地淋漓尽致。特朗普关于美国经济、移民政策的论述得到了更多选民的支持,相比之下,民主党哈里斯着重于民主、自由、学生贷款、堕胎权的竞选纲领捉襟见肘、相形见绌。虽然特朗普作为亿万富豪无论如何谈不上草根出身,但是他对经济、政治、权利的看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与草根阶层心心相通。对比之下,民主党精英所强调的情怀、未来、世界大同远远无法赢得选民的忠诚。

美国仍然是撕裂的,但是共和党所代表的保守主义共识在目前取得了相当的优势,考虑到共和党在未来两年内将同时主导白宫以及参众两院,民主党要想在四年之内提出具有说服力的竞选纲领、重新向美国中间乃至保守选民靠近并非易事。美国政治极化仍然严重,但是这一分裂终究在政治演进和经济危机中找到了保守主义的出路。共和党风景独好,除非在未来四年倒行逆施,否则在2028年将期待继续执政。

All politics is local (一切政治都是地方政治),国际政治也不例外,外交政策的方方面面最终都要在国内政治中找到起源。美中关系的深层逻辑其实也都源于各自的国内政治,且互相作用、循环往复。共和党以及保守主义的重新崛起乃至潜在的长期执政对于美中关系具有重大意义。如果说八年前有人对特朗普的总统任期心存戏谑,认为这代表着美国民主政治的荒谬与不堪,那么此次特朗普再次当选,世界各国政府无不严阵以待。

很少有人认为特朗普重新当选对于美中关系是重大利好。事实上,大部分的现实论据似乎都预示着美中关系山雨欲来、风雨飘摇。首先,特朗普对于2020年未能连任是否仍耿耿于怀尚不得而知,但是众所周知,如果没有新冠疫情,特朗普当时连任几乎毫无悬念。有观察人士认为特朗普仍将疫情带来的政治后果归咎于中国。这一因素仍有可能对美中关系产生相当的影响。

特朗普对华政策,贸易外交两大重点

特朗普团队中大部分都是对华鹰派,除了马斯克(Elon Musk)、苏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等共和党金主与中国商业联系密切之外,似乎没有鸽派存在。但即便都是对华鹰派,其侧重点也各有不同。“对华竞争派“更强调美国要在经济政治外交各个方面全面超越中国,对华实施威慑战略;”政权更迭派“更强调将问题的关键集中在执政党而非国家或者人民身上,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竞争管理派“在强调竞争的同时也力图把握分寸防止冲突,至少在有关芬太尼、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仍然力求合作。在这个意义上,业界共识是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大部分沿袭了特朗普政府对华竞争的框架,甚至在高科技产业出口管制问题上更为严厉,但最为重大的差别主要在于拜登政府更倾向利用外交工具,也更善于通过积极政策平衡中和竞争的后果。

到目前为止,在特朗普的对华议程中最为鲜明的仍然是贸易和关税政策。众所周知,特朗普倾向通过极限施压迫使对方做出最大妥协,在竞选期间就曾经提出要对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征收60%的关税。关税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特朗普的目标仍然是实现美中贸易的相对公平与平衡。如果中方愿意做出相应安排,贸易战升级并非完全不可避免。只不过,一旦贸易战开启,双方会陷入轮番升级的怪圈,双方领导人都无法在一场已经矛盾公开化的斗争中做出明显让步。所以问题的核心在于能否提前管理,避免进入升级状态。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美中贸易谈判的过程中,特朗普团队内部竞争互相倾轧的特质相当明显。不同的团队会在对华问题上各显身手,显示自己能够比同仁取得更为丰厚的成果,导致谈判要价节节攀升。目前业界观察特朗普第二任期任人唯“忠”,即便是对华鹰派也会忠诚于特朗普制定的政策纲领。所以更为重要的仍是中方能否在特朗普重视的问题上拿出美方能够相对满意的答案。

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外交战略也会改变中国所面临的国际格局。首当其冲的就是俄乌战争的变化以及美俄有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在美国的战略界,仍然有很强的声音呼吁“逆向尼克松战略”联俄制中。尽管反对声音重重,这一思路从来没有消失过。如果乌克兰战争得到相对解决,美俄缓和至少可以消除一大障碍。其次,虽然有观察人士认为特朗普的政策更可能冲击美国盟友的信心,影响美国的同盟体系,但是就目前大选结束以后的情况来看,美国的欧洲和亚洲盟友并没有显示出对未来丧失信心乃至重作打算,甚至连全球南方的首要国家,例如印度,也对特朗普治下的美印关系信心十足。因此,关于自由世界因特朗普而崩坏的想象至少目前仍然缺少依据。

来源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美军高级将领:北京拒接美国军方电话让战争风险升高

华盛顿 — 美国一位高级将领警告说,中国军方正变得危险的傲慢,而解放军东部和南部战区拒绝与美军印太司令部指挥官进行沟通提升了美中爆发战争的可能性。 美国印太司令部副司令斯蒂芬·斯克伦卡(Stephen Sklenka)中将在堪培拉出席美澳领导人对话期间接受《悉尼先驱晨报》专采时作出上述评论。该报星期天(8月13日)对这次采访作了详尽报道。 斯克伦卡表示,他赞同美国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使委员会主席迈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提出的有关美国在澳大利亚以及印太其他关键地区部署高超音速导弹的建议,以便吓阻中国入侵民主自治的台湾。 “我们不希望战事发生,而为此你就必须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保持一支可信、能战的部队,”斯克伦卡说。 “我认为中共只对实力作反应,而实力是需要持续展示的。” 斯克伦卡表示,他担心北京为了寻求称霸南太平洋地区,会寻求在所罗门群岛或另一个太平洋国家建立军事基地。 斯克伦卡认为,印太地区的趋势“在很多方面看起来并不好”,特别是中国军方“不安全和不专业的活动”有所增加。 菲律宾政府上星期指责中国海警船在南中国海争议海域以水炮拦阻和攻击向在第二托马斯浅滩(Second Thomas Shoal,中国称仁爱礁)坐滩的一艘老旧坦克运输舰运送补给的船只,声称中方此类行动不仅非法,而且危险。 斯克伦卡表示,美国军方最高的优先要务就是防止与中国爆发战争,但是美中军方之间的对话“完全不存在”影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 斯克伦卡强调,“战区层级”缺乏沟通增加了误判导致冲突的风险。 “阿奎利诺海军上将(印太美军司令)对(解放军)东部战区和南部战区司令员发出过对话的邀请,但是至今没有收到任何回应,”斯克伦卡说。 “我四年多前前来印太司令部服务,并且为两位司令工作过。但是这两位司令都无法与他们的对等官员进行对话,这很危险,”斯克伦卡又说。 解放军东部战区负责东中国海和台海方向的作战,而南部战区则负责南中国海方向的战备。…
Read More

外交部:坚决反对美方无理扣留、盘查、遣返中国留学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8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安琪)针对近期多名中国留学生被美方无理盘查遣返,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今天下午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方无理扣留、盘查、遣返中国留学生,还对中国留学生捏造莫须有的罪名,这是出于政治目的滥施打压迫害,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汪文斌指出,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社会根基,学术教育与科技交流是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方口口声声说支持两国教育等领域的人文交流,欢迎中国留学生,但实际上却仍然延续上届政府的错误做法,滥用国家安全概念,限制和打压中国留学生赴美学习或研究,严重损害中国赴美留学人员的合法权益,严重破坏中美正常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的氛围。   汪文斌强调,中方敦促美方将欢迎中国留学生的表态落到实处,撤销充满偏见歧视的10043号行政令,停止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打压中国赴美留学人员。中方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也提醒赴美留学人员警惕相关风险。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检察官近日宣布一中国留学生被控签证欺诈,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还在缺少证据和根据的情况下对3名入境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进行扣留、盘查并遣返。 来源:News.Youth
Read More

五组数据看“中国饭碗”之稳

今年,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水头镇复播的5万多亩玉米长势空前。图为8月30日,村民驾驶玉米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收获玉米。  张秀峰摄(人民图片)  9月6日,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双龙乡龟池村,村民正充分利用晴好天气,抢抓农时,组织收割机抢收水稻,确保颗粒归仓。  赵 勇摄(人民图片)   极端气候干扰全球农业生产、主要粮食生产国粮食产量受到影响、印度等国限制大米出口……近期,关于粮食安全的担心在全球蔓延。   中国如何保障粮食安全?9月5日,国务院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外发布。这份关于“中国饭碗”的报告,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粮食生产消费数据,给百姓送去“定心丸”。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   ■2022年粮食产量13731亿斤,粮食单产每亩386.8公斤,较5年前分别提升了498亿斤、13公斤   ■2022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6.1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如何,产出是直接的衡量指标。   先来看第一组数据——报告显示,中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2年粮食产量13731亿斤,粮食单产每亩386.8公斤,较5年前分别提升了498亿斤、13公斤。   “这组数据传递了两个关键信息,一是产能跃升,另一个是高位增产。”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慧表示,从生产能力看,中国粮食产量2012年达到1.2万亿斤以上,2015年迈上1.3万亿斤新台阶,并一直保持着稳定表现,这增强了中国粮食生产在需要时产得出、供得上的底气。从具体产量看,中国粮食产量近年稳居世界第一,2022年的13731亿斤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在前期多年增产、起点较高情况下实现这一产量增长并非易事,更凸显了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成效。   对于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农民有着直观感受。“早些年一亩地每年能打1000来斤粮食已经很了不得,现在俺们这里年亩产多超过2000斤,去年不少地块一茬小麦加一茬玉米亩产已经达到3000斤以上,这让俺们看到了种粮的奔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粮农魏德东说。   曹慧分析,近年不少地方在稳住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加快提升粮食单产水平,这为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根据报告,粮食单产5年来增长了约3.5%,其中三大口粮中小麦、玉米单产水平提升明显,二者较5年前每亩分别提升24.8公斤、21.7公斤,增幅达到6.8%、5.3%。   人均指标是另一重要参考。   来看第二组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6.1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曹慧表示,评价一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出的“人均400公斤粮食安全线”是一个重要标准。近年来,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始终保持在这一水平之上,而且持续增长,2012年超过450公斤、2013年超460公斤、2015年超470公斤、2021年超480公斤,10年增幅达到7.5%左右。“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这不仅意味着中国自身粮食安全有保障,更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食物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曹慧说。   夯实“地”与“技”…
Read More

偕法国丈夫随马克龙访华 巩俐国籍问题引争议

(大纪元记者佟亦加报导)法国总统马克龙4月5日抵达北京访问,有网民从中共央视新闻播出的画面中发现,从马克龙的专机机舱走出的随行人员中,出现了著名影星巩俐和她的法国丈夫的身影,引发热议。 大陆影视策划人谭飞第一时间在微博转发报导并截图称:“巩俐夫妇随同马克龙来了北京。”虽然部分评论被过滤,但从视频和照片中可见,巩俐身着米色风衣,与同行人员有说有笑一起走下飞机,其法国艺术家丈夫让-米歇尔·雅尔(Jean-Michel Jarre)手提着两个行李走在她的前面。(点看帖文) 网民纷纷转发巩俐“回国”的报导,消息一度冲上热搜榜,巩俐的国籍瞬间成为关注的焦点。 有网民以嘲讽的口吻留言:“一个新加坡人随法国老公访问祖国。”也有网民不满有些人频频拿“国籍说事”,为巩俐辩护,直指“一些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自己得不到,所以就否定和怀恨,有的是大V‘工作需要’煽动对立和恨”、“天天叫着‘润润润(对应英文“Run”——跑’打嘴炮,对人家真润了的就开酸”。 出生于辽宁沈阳的巩俐,1987年因主演张艺谋电影《红高粱》成名,该片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1992年,巩俐又凭借电影《秋菊打官司》获得第49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成为首位华人威尼斯影后。2010年,巩俐被法国政府授予“艺术与文学勋章”司令勋位。 巩俐1996年嫁给新加坡富商黄和祥,改为新加坡国籍,13年后两人离婚。2019年5月,54岁的巩俐与71岁的让-米歇尔·雅尔一起参加法国戛纳电影节,并在机场牵手亮相,随后向媒体确认两人已经结婚。 据报导,马克龙此次访华,随行人员是由法国政府多位高级官员、六十多位法国企业家及二十多位法国文化界人士组成的政府代表团。 一名法国资讯译制博主介绍,马克龙的访问团中有多位与中国渊源颇深的法国著名艺术家,譬如曾执导电影《狼图腾》(Wolf Totem)、与中国电影有深度合作的电影导演让-雅克·阿诺(Jean-Jacques Annaud),以及法国电子音乐先驱人物、上世纪80年代就曾在中国举办演出的让-米歇尔·雅尔等。 据法广报导,马克龙此次访华的目的,是希望对习近平的俄罗斯政策产生影响,至少说服习近平与泽连斯基通话。不过,与马克龙同时访华的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所在的欧盟,也批评马克龙与北京“和解”的努力过于“天真”,正如他们之前批评马克龙对待俄罗斯一样,马克龙曾三番五次与普京对话,试图说服普京回心转意停止入侵乌克兰,结果徒劳。此次,多数观察人士对马克龙说服北京、调停俄乌战争不抱太大希望。 报导说,马克龙曾非常希望说服从未指责俄罗斯侵乌的习近平,但直到习近平前不久去莫斯科与普京强化中俄轴心,北京自我标榜的“中立”“中间人”的面纱才被撕碎。 无论中法双方的谈判结果如何,一些为巩俐的国籍问题争论不休的网民表示,他们最关注的是,偕法国丈夫随马克龙访华的巩俐,此次究竟能影响习近平的什么决策以及马克龙有哪些对策。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