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2024总统大选:国民党为何还没有推举出人选


台湾总统大选,将在2024年举行投票,但前哨战目前已经开打。

在野党国民党党内被认为人气最旺的现任新北市长侯友宜,正在面对希望回到党内参选的台湾富豪郭台铭的挑战。但是侯友宜至今仍不愿松口,表态是否参选,加上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也迟迟不底定党内初选规则,引发该党选举被指“拖泥带水”的批评。

台湾有舆论正在质疑,为何去年地方选举大胜后的国民党,此刻提名节奏却缓慢甚至拖泥带水?为何国民党无法承接选举大胜后的气势,趁胜追击,尽早推出总统候选人参赛,导致现在民调开始落后给去年选举的手下败将民进党?

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张峻豪向BBC中文表示,他认为重点是国民党党主席朱立伦在去年选举大胜后,身为党主席也想要借着战果将自己送上总统大位,开始拖延侯友宜的提名。张峻豪又称,侯友宜又刚选上新北市长,因此不想像上届大选韩国瑜刚当选高雄市长后不久就宣布参选总统,引发选民激烈反弹,最后大败收场。

张峻豪教授认为,这两大因素叠加,导致国民党的选举提名拖宕,与民进党赖清德及民众党柯文哲很早就确定参选的明快态势相比之下,引发支持者忧心。

国民党为何还未公布人选?

目前民进党现任副总统赖清德正式代表民进党参选,第三势力民众党主席柯文哲也登记参选。

这让国民党支持者开始忧心,该党需要赶紧底定参选人选,而不是让各自的支持者相互批评,影响士气。他们希望,这一次总统大选仍如去年地方选举,大败民进党。

长期研究台湾选举及政党政治的张峻豪告诉BBC中文,国民党正是因为去年地方选举“超乎预期的好”,导致朱立伦担任党主席的“总统梦”也开始升起,“而作为党主席,他是党内选举规则即议题设定者的主要决策者,自然能在初选上拖延侯友宜参选的腳步。”

张峻豪解释称,侯友宜虽然在去年连任市长时选得漂亮,但过去侯是朱立伦担任新北市长时的多年副手,因此朱立伦可借故在提名过程上做一些拖延,侯鉴于过去两人上下属的经验,也没有主动去挑战朱立伦。

2016年,朱立伦曾在国民党换下前党主席洪秀柱后,代表该党参加大选,结果败给蔡英文。

此外,侯友宜去年底刚连任新北市长不久,如果很快表态参选总统,等于将重复上一届韩国瑜宣布参选总统的那一幕——这也是刚选上市长不久,就宣布带职参选总统大位的战略。

张峻豪对BBC中文说,当时台湾一直有舆论批评韩国瑜为“落跑市长”,现在台湾舆论也同样有批评侯的声音,认为其若参选,对新北市民及市政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便是侯友宜一直对于参选与否,始终如履薄冰,至今仍未松口参选的主因。

曾任国民党高层的台湾政治评论者郑佩芬则在台湾媒体表示,以“郭、侯、朱”三人相争的情况来看,其实还是反映出国民党党内根深蒂固的“本土蓝”及“外省蓝”分裂的老问题。曾在国民党蒋家掌权时就开始在国民党内工作的郑佩芬表示,国民党内自从李登辉离开后,似乎很难让“本省人”出线竞选总统,这个情况在此次初选中又再次浮现。

郑佩芬认为,国民党里面传统1949年迁台的“外省族群”(外省蓝)与在台湾出生的“本省人”

(本土蓝)两边高层,双方对于国民党的两岸论述并不一致,甚至在90年代李登辉掌权执政时期,双方发生激烈的内斗。后来李登辉离开国民党,自2004年之后,国民党的总统候选人都是外省籍背景。郑佩芬强调,双方不信任彼此,在国民党内是根深蒂固的问题,一直影响着国民党党内政治。

侯友宜与郭台铭是谁?

侯友宜于1957年在台湾南部嘉义出生,来自台湾警界,过去曾担任刑警、台湾警政署署長,是台湾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研究所法学博士。侯友宜早期曾在民进党前总统陈水扁任职时被提拔在中央负责警政,后来他被时任国民党籍新北市长的朱立伦提携担任副市长多年,被认为是“蓝、绿”都有人脉的政治人物。

此外,他在新北市的地方施政上,与台湾许多媒体集团交好,获得许多支持,譬如两岸“红顶商人”蔡衍明领导的台湾《中天新闻》集团及《中国时报》等媒体。现在他的主要支持者以台湾“统派”人士及政治人物为主,譬如前总统马英九。

不过,侯友宜长期与地方人士的深入交往也开始被许多舆论检视,是否缺少国际关系及军事外交领域的论述,批评者质疑他是否能够胜任总统角色。而且,过去担任刑警时,欲带队攻坚,逮捕坚持“台独言论自由”而绝食的“台独”代表人士郑南榕,而饱受台湾独派团体及郑南榕家人批评。郑南榕在那次逮捕行动中自焚身亡。

如今面对两岸“红顶商人”郭台铭,在外交及全球经济产业的经验上,侯友宜显然落后于郭台铭。郭台铭近日一直主打两岸安全问题,他佯称,若他担任总统,“中国解放军军机不会绕台,两岸可以维持和平”,在台湾社会引发激辩。

不过,张峻豪告诉BBC中文,即便面对郭台铭来势汹汹的挑战,他判断侯友宜在国民党内声势还是比较高,较有可能出线。张峻豪称,这是因为郭台铭在政治上算是素人,没有选举经验。侯友宜则打过数次选战,地方施政也有一定民意基础:“侯在新北市的施政政绩,以及过去在蓝绿执政下都当过官员的经验,所呈现出来的从政资历,这是郭台铭所欠缺的东西”。

“侯已经被很多人,包含国民党都默认,早晚都会代表国民党。而郭台铭现在能不能重返国民党,或者国民党会不会有适合他的机制,让他参加党内初选,都还是个问题。”张峻豪说。

就目前来说,在国民党内,郭、侯两人各有支持者。但两人相争的裂痕似乎已经造成,引来支持者忧心。国民党市议员李柏毅也在电视上呼吁,国民党到现在还不推出人选,拖久了两位候选人互相伤害,“选民之间的不信任感也会攀升”,他希望国民党中央快点制定规则,推派出人选。

第三势力兴起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次台湾总统大选“三强鼎立”是在2000年:那一年离开国民党的宋楚瑜组成的新党“亲民党”拿下36%的选票,输给民进党陈水扁39%;国民党连战则仅拿下23.1%。最后三党不过半,陈水扁当选总统,台湾进行首次政党轮替。

此次由柯文哲领导的第三势力——民众党也以“打破蓝绿垄断”,“打破意识形态挂帅”为口号,希望吸引中间选民及年轻选民的支持。他在近日访美过程中,接受媒体专访时一再强调自己率领的民众党在台湾有两成支持率,便是来自厌恶蓝绿政治的年轻民众支持。

不过,上个月刚与柯文哲在美国合作一场座谈会,美国圣汤玛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向BBC中文分析,现在民众党的支持者,主要就是认为台湾的政治与未来因为被蓝绿垄断或者看不惯蓝绿恶斗,所以应该要有第三势力来改变现状。但他说,“其实先假设蓝绿恶斗,是一种对政治不完全理解的错判”。他认为,因为意识形态的分歧而相应生出政党来代理民众做政策决定,是任何一个民主政体的常态。不过也或许如此,柯文哲吸引了若干“厌恶蓝绿”的选民。

叶耀元表示,另一部份柯文哲的民众党支持者是相对的高学历者,他们不断批评台湾政治及公共政策因为意识形态而造成分裂,无法用“理性”贯通一切的台湾选民。叶耀元认为,仅批评意识形态,会忽略意识型态的本质其实是“人民对于未来的想像”,他认为此类批评或只能碰触较为浅薄的表面问题,针对核心的政治决策,很难提供有效或建设性的建议。

台湾各民调结果

根据台湾现在各大民调公司,或不同政治光谱的媒体及政党发布的最新民调结果,不管国民党派出郭台铭或侯友宜参选,在第三势力柯文哲也参选的情况下,目前都还是赖清德“小胜”。

譬如,立场反“台独”并强调“两岸和平统一”的台湾媒体《联合报》4月30日报导称,郭台铭委托民调公司从3月至4月底做了三次民调。该民调结果显示,若选战为郭台铭对赖清德和柯文哲三人参赛,分别的支持度是30.6%、37.1%和21.7%。若是侯友宜与赖清德、柯文哲加入大选,三人分别获得30.2%、36.7%、22.2%的得票率。侯、郭两人与赖清德的差距,大概是输6.5%。

该民调另一结果是,若仅有蓝绿对决,民众党柯文哲退出,那结果是郭台铭“小输”赖清德,郭的支持度是42.2%,赖清德则是43.4%,差距约1%。若换作侯友宜代表国民

党,将获得42.8%的支持度,赖清德则是44.4%,差距不大。

台湾网媒《震传媒》则在4月17日公布民调称,不管是三个政党或是蓝绿对决,皆由赖清德胜出。该份民调委托台湾毕肯市场研究公司,抽样访问了全台1071选民。结果是民进党赖清德以38.3%居冠,国民党侯友宜24.4%,民众党柯文哲19.2%,未明确回答18.1%。但是,若国民党由郭台铭出线,同样由民进党赖清德38.4%位居第一,国民党郭台铭23.7%居次,民众党柯文哲19.5%,未明确回答18.4%。

但是,若国民党由郭台铭出线,同样由民进党赖清德38.4%位居第一,国民党郭台铭23.7%居次,民众党柯文哲19.5%,未明确回答18.4%。

Source: BBC China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民调:中国对台威胁增,统一在台没市场;专家解读台湾蓝绿白看法差异

华盛顿 — 台湾一个新发布的学术调查说,台湾民众有超过9成压倒性的多数支持维持台海现状;支持台湾与中国“尽快统一”的比例降至“几乎是零”,而赞成台湾“尽快宣布独立”的人也极少。学者在解读不同政治光谱民众的看法时说,整体趋势显示,与中国统一在台湾没有市场,台湾也极不可能是打破现状的一方。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日发布了最新的“美国肖像”(American Portrait)调查结果,在关于台湾人对台美和两岸关系的看法中,有过半数台湾人(55.7%)认为近年来美国对台湾安全的支持有所增加,但绝大多数台湾人(82.7%)都认为近年来中国对台湾的威胁正在增加。 美、中可信度不高 在针对美中两国的可信度调查中,有过半数台湾人(55.3%)不认为美国是一个“讲信用”(中文问卷用词)国家(a credible country),有同样比例的人也不认为中国是一个“讲信用”国家,不过认为美国“讲信用”的人(33.9%)要远超过认为中国“讲信用”的比例(9.3%)。 “美国肖像”是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研究员吴建辉在2021年开始针对美、中、台关系发展所进行的调查,其目的在于理解美国对台政策对台湾人的看法有何影响,今年发布的是第三波的调查结果,前两次调查分别在2021及2022年。这波问卷调查由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执行,在今年9月14到19日通过电话对全台湾的1,211名成年人进行访问。 2023年的调查是在吴建辉主持下,与欧美研究所研助理究员李语堂、中研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文钦及东吴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潘欣欣共同进行,11月8日发布了调查结果的摘要。 美对台政治信号以军事行动最有效 星期一(11月20日),在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针对“美国肖像”的调查结果举行的线上讨论中,潘欣欣说,在针对美国对台发出的各种不同政治信号效果时进行比较时,调查发现过去几年来美国对台湾的各种安全支持,包括军事援助、对台军售、美国高层官员访台、总统支持台湾的言论及美国空军、海军的常态巡逻等,其中最有效的是定期海、空巡逻,其次是美国总统对台承诺的公开言论,接下来是美国高层官员访台,有超过6成的台湾人认为这些做法对于确保台湾安全最有效。 由于近年来台湾社会有“疑美论”的现象,一些人对美国对台湾的承诺是否可信存在疑虑,调查发现台湾人对美中两国的可信度看法都不高。潘欣欣解释说,此前由于俄乌战争的爆发,台湾人对美国是一个“讲信用的国家”的看法在2022年的查中较前一年大幅下滑了11个百分点(45.35%降至34.03%),不过在2022到2023年的调查中,台湾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大致维持稳定(依次为34.03%、33.95%)。 她说,经过进一步对政党支持者进行分析后,调查显示认为美国“讲信用”的人以民进党支持者居多(82.8%),国民党和民众党支持者较少(同为16.6%);而认为中国“讲信用”的,则以国民党支持者居多(20.3%),其次是民众党支持者(7.4%),民进党支持者最少(1.9%)。 九成以上要现状 统一无市场 潘欣欣也提到,在这一波调查中针对台湾人对统一与独立的看法上,仍然以赞成“维持现状”者占绝大多数(91.41%),这其中包括“维持现状,以后走向统一”(8.15%)、“维持现状,看情形再决定独立或统一”(28.36%)、“永远维持现状”(29.19%)、“维持现状,以后走向独立”(25.71%);而赞成“尽快统一”(0.56%)和“尽快宣布独立”(3.92%)的都只占极少的比例。 “所以我们仍然见到(台湾)这里有压倒性的多数人口在他们的海峡两岸关系偏好方面仍然非常保守,那个趋势过去三年来一直都维持稳定。支持与中国‘尽快统一’的比例降到几乎是零。所以台湾并没有支持与中国统一的政治市场,”潘欣欣说。…
Read More

世界媒体看中国: 通缩的威胁及其由来

在连续三年的所谓疫情清零政策突然收场之后,中国经济增长没有出现人们所预期的强劲反弹,反而不断减速。近日来,中国面临通过收缩的威胁又成为国际新闻。经济专家们警告说,通货收缩有可能是比通货膨胀更严重、跟难以摆脱的困境。但对中国眼下的经济增长乏力和通缩威胁的由来,观察家们尚无一致看法。 增长乏力之后的通货收缩威胁 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消息近几个月来持续不断传出,中国经济面临通货收缩的威胁又成为近日来国际媒体的重大话题。 所谓的通货收缩是一种跟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通缩乍看似乎是好事,物价停止增长甚至下跌,钱更值钱了。但通缩的一个明显症状是消费者推迟或停止购物,需求下跌,生产厂家削减生产,削减雇员,就业形势变坏,导致消费者更加谨慎消费,由此需求进一步下跌。这样的恶性循环被经济专家们认为是常常比通货膨胀还难以摆脱的经济困境。 鉴于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许多国家的第一大或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假如陷入通货收缩的困境,经济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必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国际媒体对中国的通货收缩的威胁及其前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如以下这些新闻标题所示: ——中国在通缩的边缘徘徊,这对全球经济是一面(不详的)巨大红旗(美国,《工商内线人》,7月11日) ——中国通缩警铃震响 – 消费者物价零增长,生产者价格呈现7年来最迅速的下跌(美国,《石英》) ——中国:担忧通缩持续,6月份消费者物价增长停滞(日本,《日本经济新闻》,7月10日) ——6月份消费者物价增长停滞,通缩担忧强化的可能性(日本,共同社,7月10日) ——中国处于通缩的边缘(法国,《论坛》周刊,7月9日) ——中国通货收缩压力积聚,消费者物价下滑(路透社,7月10日) 在报道当今中国的经济增长乏力和通缩威胁抬头的时候,世界媒体大都把中国当前面临的这种局面跟先前的疫情清零政策相提并论。但英国《电讯报》的报道则是把先前的疫情清零政策跟现在的困局当作因果关系发展来报道。 7月10日,该报发表报道,标题是,“中国濒临通货收缩,物价下跌”。该报道的导语是:“中国在通缩的边缘徘徊,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继续感受北京严酷的疫情清零政策的影响。” 一度无比英明的疫情清零政策及其后续 在从武汉传出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借助中国当局强有力的信息封锁和误导宣传在中国全面爆发并传遍全世界之际,为了彰显中国共产党领袖习近平英明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的抗疫有力和有效,为了彰显中共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中共当局以严酷的方式推行了三年的疫情清零政策。 观察家们的普遍看法是,严酷的疫情清零政策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效目前还不得而知,因为中国当局回避公布中国亿万人短时间内感染病毒之后的死亡火化数字,令人难以知晓究竟大约有多少中国人死于病毒感染;但严酷的疫情清零政策对中国经济打击是实实在在的,因为以动辄封门、封楼、封小区、封城、封公路、封港口为特色的疫情清零政策使维持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变得不可能。…
Read More

已婚女性在中国找工作面临歧视

辛蒂·王(Cindy Wang,音译)从未想过自己会从事在线直播行业。这位来自中国苏州、有一个孩子的37岁母亲曾经在中国蓬勃发展的零售业拥有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她在那个行业工作了10多年。 然而,自从二月份因不明原因被一家大型国际体育公司解雇后,她一直努力在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找到另一份全职工作。 “在面试过程中,招聘经理会问我有几个孩子,还问我能不能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王女士在电话采访中对美国之音(VOA)说。“每当我透露自己已经结婚并有了孩子时,招聘经理就会立即质疑我是否可以像公司其他人一样承诺加班。” 王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35岁的设计师艾米·苏(Amy Su,音译)在北京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自从2月份回到家乡重庆以来,她一直未能在自己的领域找到一份全职工作。 苏女士在接受美国之音电话采访时表示:“招聘经理通常会认为已婚、有孩子的女性无法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而且他们认为35岁以上的女性无法应对工作中的巨大压力。” 。 “有些经理甚至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他们只想雇用应届毕业生,因为他们更有潜力,而35岁以上的已婚女性往往缺乏创造力,”她说。 艰难局面 王女士和苏女士的经历突显了已婚女性在当前就业市场中面临的一些持续挑战。在疫情之后和中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这个市场变得更具挑战性。 近几个月来,歧视和就业一直是中国的热门话题,多家官方媒体发表了有关女性面临挑战的文章。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上,输入关键词“已婚育儿”、“歧视”和“求职”,就会弹出数十条有关中国女性及其经历的帖子。 今年3月,中国最大的在线招聘平台之一智联招聘(Zhaopin)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61.1%的女性在求职面试中被问及婚姻和生育计划。此外,51.1%的女性受访者表示年龄是影响职业前景的因素。 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202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自从中国当局取消了实行了数十年的限制大多数家庭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并于2016年推出两孩政策以来,一些女性表示,与她们的生育状况有关的问题已成为求职面试中绕不开的话题。(https://www.hrw.org/news/2021/06/01/china-pervasive-discrimination-under-two-child-policy) 报告还指出,一些雇主会对怀孕的女员工实施罚款等处罚。在其他情况下,公司可能把工作环境搞得十分困难,以至于怀孕的女员工可能被迫辞职。 尽管中国的法律禁止就业中与性别和怀孕相关的歧视,但专家表示,这些法律只提供了最低限度的执行机制,以至于企业能不断无视法律的规定。…
Read More

苏皖边区政府如何进行民主政治建设

苏皖边区,又称华中解放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分片创建于抗日战争时期、连片统一于抗战胜利之后、分区坚持并相继解放于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苏皖边区北倚陇海路,南濒长江,东临黄海,西迄商丘、涡河、裕溪口一线,包括苏北的32个县、皖东皖北的18个县和豫东南的3个县,总面积约10.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300万。1945年11月1日,苏皖边区政府在江苏淮阴(今淮安)正式成立。作为华中地区第一个统一的、自治的地方民主政府,苏皖边区人民民主政权是我们党成功执政的典型之一,被当时的新华日报称为“全中国民主建设的楷模”。 废除“保甲制”,民选基层政权。1946年4月1日,苏皖边区政府正式发出通令废除“保甲制”,实行“乡村制”,要求于6月15日前完成县、乡选举,规定年满18周岁且经公民登记取得公民资格的人一律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同时颁布《乡(镇)组织条例及选举条例之原则》,指导边区选举运动的健康开展。各地乡选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宣传教育。乡选委员会和选举事务所通过黑板报、夜校、乡(村)学、秧歌队、剧团、群众大会等形式,宣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组织选举条例。第二阶段是组织选举。进行公民登记,划定选区,编公民小组,发动群众检举,召开群众大会集体审查公民资格,最后发布公民榜。各地群众都把看榜当作十分庄重而荣耀的事。第三阶段是竞选、预选和决选。候选人发表演说,进行公开竞选,大家可以自由发表意见。预选大会就是选区公民大会,也是乡政府委员和乡长的正式选举。同时根据群众的文化程度来决定选举投票的方法,文化高的用票选,文化低的采取举手表决、烫香洞或丢豆子等方法。民主选举改造基层政权保障了人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全边区人民无论男女都获得政治上的平等地位。 贯彻“三三制”,团结党外人士。苏皖边区政府成立后,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的政策,即在一切政权和民众机关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人士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人士占三分之一。“三三制”的施行树立了边区民主政府的形象,团结了各阶层人士,促进了边区民主运动的发展。无党派人士和开明绅士在苏皖边区最高领导机关即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人员中的占比达到三分之一。第二副主席兼高等法院院长季方,是农工民主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第三副主席韦悫博士和卫生处处长江上峰博士都是无党派知名人士。各界人士广泛参与政府工作,体现了党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策深入人心。苏皖边区政府充分尊重社会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的权利,成立了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和临时参议会,这是党在苏皖解放区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 健全法制,建立民主秩序。苏皖边区政府颁布了《施政纲领》,将解放区人民经过八年全民族抗战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带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苏皖边区政府的行政指南。在首次边区司法会议中通过刑法、民法等法规和条例草案共30余件。此后,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苏皖边区政府共制定了各类法规和条例50余件,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法律制度。而这些法规和条例有很多都为新中国所采用与参考。苏皖边区政府明确提出要严惩贪污,树立廉洁政治,以加强边区的廉政建设。制定《惩治贪污条例》,对机关人员廉洁从政作出了具体规定。这些法规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有力地保护了边区人民各项权利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充分发挥了边区政府的权威和效能,推动了边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推行土地制度改革,夯实民主政治建设的群众基础。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存在,农村土地大多被地主、富农霸占,苏皖边区1945年冬至1946年春开展减租减息和惩奸反霸群众运动,肃清了解放区的日伪残余势力,打击削弱了城乡的封建势力。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提出在原有的减租减息政策基础上,要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华中分局书记邓子恢参与了《五四指示》的起草工作。为了取得土改经验,华中分局选择了淮安石塘区的鹅钱乡进行试点。鹅钱乡采取的“中间不动两头平”的土地分配方法,成为华中土改的典型经验在全区推广。邓子恢5月底从延安回淮安后,亲临试点撰写的《从鹅钱乡斗争来研究目前的土地改革运动》一文,得到党中央的肯定。到8月底,全边区共有150万贫雇农共分得179万亩土地,真正让农民从封建的土地关系上解放了出来。土地改革运动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苏皖边区民主政治建设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苏皖边区政府不仅对全国民主运动起到了模范和推动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大量的领导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从苏皖边区走出的国家领导人有20余人,将军近300人,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界重要人物近500人。苏皖边区政府民主政治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权建设的一次重要探索,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来源:CPC